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大《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其解答.docx

    • 资源ID:10269083       资源大小:70.35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大《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其解答.docx

    1、人大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其解答11人大精品课程世界现代史课后习题题目(9章77题)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1 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及结果。2 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表现和后果。3 叙述英国国内自由主义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4 阐述法国共和制的建立。5 论述美国两党制。 6 阐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俄国和日本走军国,专制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7 如何认识俄国民粹派运动和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性质与意义?8 阐述20世纪初俄国斯托雷平改革的内容及意义。9 叙述1905年俄国革命的背景和历史影响及主要过程。10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世纪以来帝国

    2、主义矛盾发展的继续?11阐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影响。12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后果。第二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二、三十年代的苏联1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以及各自的作用2 如何评价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3 结合史实,评价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5 试评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第三章 一战后期与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 简述巴黎和会的性质及其特点。2 评析凡尔赛条约。3 评析国际联盟及其得失。4 美国的“十四点计划”及其外交方针。5 简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与条件。6 评析九国公约的性质。7 试析苏联社会主义外交路线的特点。8 从

    3、热那亚会议,看苏联外交政策的特点。9 试分析说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10洛桑条约订立的意义及其分析。11从鲁尔危机,看欧洲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国际关系特点。1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述评。13试分析美国就德国赔款问题其外交政策的变化。14道威斯计划的功过分析。15如何看待杨格计划。16试论洛迦诺公约的背景、内容及其结果。17评析二十年代的国际裁军运动。18如何看待非战公约。第四章 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1 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维也纳体系和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之间的异同。2 说明一战后南欧新兴民族国家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作用。3 与英国和美国相比,魏玛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有什

    4、么特点?4 法西斯主义最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第五章 30年代的大危机及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1 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特点。2 结合“新自由主义”思想分析罗斯福的“新政”。3 分析德国纳粹党上台的原因。4 30年代带大危机对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的调整有何影响?6 1929年经济危机对德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7 希特勒是怎样夺取政权的?8 魏玛共和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9 为什么法西斯主义会在德意日这三个国家确立起他们的统治性地位?第六章 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 简述“东方会议”。2 简述日本法西斯运动发展的过程。3 评析不承认主义的性质。4 试分析美国孤立主义外交。5 试论国

    5、联解决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失败的原因。6 评析东方公约失败的原因。7 简评欧洲集体安全政策。8 分析蒙特娄会议的作用与意义。9 分析绥靖政策的性质与结果。10简述英法苏三国谈判失败的原因。11简评慕尼黑阴谋。12如何看待巴勒斯坦地区的阿犹冲突。13试分析英法“不干涉政策”的实质。14试分析年代苏联外交政策的得失。15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看英国年代的殖民政策的变化及其特点。 第七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亚洲、非洲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努力以及拉丁美洲国家的变革风潮1 凯末尔改革及其对土耳其国家发展的意义2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与特点3 华夫脱运动的内容及意义第八章 第二次世

    6、界大战1 简述德波战争。2 评价东方战线。3 简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过程及意义4 分析法国在二战初期迅速失利的原因。5 阐述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6 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过程及意义。7 简述不列颠之战。8 分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败的原因。第九章现代社会发展与科学文化成就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历史意义2 现代西方哲学有哪些主要流派,其折射的社会状况如何?3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内容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课后习题答案:(基本上是尚平由该网站“教材解析”内容中复制而来)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1 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及结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9

    7、世纪初以来的自然科学研究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19世纪 50-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先后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使生产力得到解放,从而自19世纪70年代起,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首先,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动力工业方面取得了进步。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有了一系列电气发明,开始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相继出现了电灯、电话、无线电报、电车、电钻、电焊等。20世纪便广泛使用。对电的大量需求,又推动了输电技术革命。与此同时,电力日益成为一种新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从而产生出一批新兴电力工业。 在采用电力的同时,科学家还发明了内燃

    8、机。内燃机被用于交通之中,从19世纪80年代起,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同时,内燃机还被应用于轮船、飞机、机车、坦克、拖拉机和农业生产中,与此相联系的新兴工业得以发展。内燃机也被用于石油开采业,加速了石油大量开采,促进了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其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冶金工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最突出的是炼钢技术的革命和对钢铁工业的推动。钢铁逐渐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和工业原料被用于机器制造、铁路建筑和造船等工业部门,人类开始跨入钢铁时代。最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还使化学技术与化学工业飞速发展。于是,橡胶工业、化学工业、炸药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化学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在生产力方面,它

    9、导致电器工业、电力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群的出现。它还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结构发生改变,由以轻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另外,它扩大了企业规模,为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产生准备了基础。在生产关系方面,它使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垄断组织。 2 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表现和后果。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一是表现于各国内部,轻工业落后于重工业,旧工业部门落后于新兴工业部门。二是表现于各国之间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地位的变化。美、德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其发展呈跳跃式。三是表现于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占有的不均衡。这必然导致对殖民地的重新争夺

    10、。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首先,在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愿更新旧的机器设备,因而无法采用新的科技发明,使其工业生产率低。其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使本国经济能在较短时间内腾飞。3 叙述英国国内自由主义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国内自由主义改革 自由党的改革 从19世纪60年代起,英国加快了政治民主化进程。1868-1914年的46年中,自由党七次组阁,其中四届内阁是自由党领袖威廉格莱斯顿领导的。在文官制度改革方面,格莱斯顿于1870年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文官制度逐渐完善。在教育制度改革方面

    11、,1870年格莱斯顿政府颁布教育法案,对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在议会选举制改革方面,格莱斯顿政府于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1884年颁布议会改革法,1885年颁布议会席位重新分配法案,将选民人数从250万扩大到450万,使选区分配更为合理。在对待劳工问题上,1871年专门颁布工会合法化法令。1892年实施工厂工时法。20世纪初还进行了以社会福利为重点的细小改革。保守党的改革 保守党在迪斯累利任首相期间,颁布了各项社会改革法案,其中以工人劳动立法和社会福利法规为主。1875年颁布刑法修正案,取消自由党禁止工人罢工的法令。并实施工会法案、食品和药品销售法与公共卫生条例等。 当议会改革顺

    12、利进行的时候,发生了1909年预算案,引发政治危机,进而提出宪法改革问题,使保守党和工党力量大增,英国下院权力逐步扩大,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从19世纪80年代起,英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活跃起来,一些社会主义团体相继建立,新的工会联合会开始出现于各个生产部门。到 1900年,英国工会开始走议会斗争道路。1906年,工党产生。4 阐述法国共和制的建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二帝国瓦解后,法国政局动荡不安。各派政治势力围绕共和制与帝制的政权形式问题展开斗争。正统派(波旁王朝的拥护者)、奥尔良派(路易菲力浦王朝的拥护者)、波拿巴派(路易波拿巴王朝的拥护者)

    13、等各类保王党要恢复君主制,资产阶级共和党主张建立共和制。最后,资产阶级共和党获得胜利,于1875年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两院制议会,实行总统制。共和党在议会选举中又获得多数席位,使共和制得以确立,共和制的确立是法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随着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多党制也逐渐形成。法国共和制的巩固 但是法国共和制并不稳固,各保王党与共和派又展开较量,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发生了1889-1891年的布朗热事件、1892-1893年的巴拿马丑闻、1894年的德雷福斯案件,共和派战胜君主派,多党制逐渐成熟,共和制才最终巩固下来。5 论述美国两党制。 、民主党和共和党 随着美国政党的演变,至19世

    14、纪末,形成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政党。内战前,两党的构成和主张,差别明显,内战后,由于奴隶制的废除,两党的成分和主张日趋接近。但彼此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共和党主要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工业界及农业资本家的利益。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是美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表现。两党对内政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党主要围绕关税问题、垄断组织问题、货币问题和劳工问题来协调各群体间的利益。 在关税问题上,由于内战后美国处于新兴工业创业阶段,需要实行保护主义政策来维护工业资本家的利益,故而共和党主张提高关税。但是高关税政策又必然提高出口农产品和进口工业品的价格,不利于农业集团,因此民主党要求降低关税。

    15、后几经辩论,终于达成妥协,1897年国会通过丁格列法,将关税提高到57%。 在垄断组织问题上,由于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反托拉斯运动,因而民主党主张限制托拉斯的发展。代表工业界利益的共和党倾向于维护托拉斯的利益,但在实际行动中,美国政府不得不颁布反击托拉斯的法案。如1890年颁布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反托拉斯的法案。 在货币制度上,共和党所代表的工业界为适应国内、国际资本主义市场发展需要,主张向以英国为代表的各工业国学习,实行金本位制,以稳定币值。但民主党代表的西部农场主尤其是小农们坚决反对,坚持自由铸币和增发纸币。直到1893年克利夫兰终于正

    16、式实行金本位制。 在劳工问题上,两党都注意采取调节的开明态度。罗斯福制定了各种劳工立法,并且积极推行保护自然资源、文物古迹的政策,实行社会福利措施,承认工人组织和农民组织的合法性,因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农民运动蓬勃发展。6 阐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俄国和日本走军国,专制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德意志帝国的专制主义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国农业资本主义化的“普鲁士式道路”,导致农业相对落后;自上而下的方式跨入资本主义时代,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1871年4月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既反映了资本主义精神,又集中体现出德国的专制主义特征。宪法规定帝国政权机构由皇帝、宰相、联邦议会和帝国议

    17、会构成。皇帝拥有巨大权力,操纵军政大权。宰相由普鲁士首相兼任,只对皇帝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该宪法巩固了普鲁士的统治地位,并且将各邦国政府作为地方政府,把内政、外交、财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全部集中于帝国宰相手中,最终建立起普鲁士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德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选举制度 1871年1月18日组成的德意志帝国政府,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政府。德意志帝国由25个邦组成,其中最大的一个邦是普鲁士,因此,普鲁士在德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保持普鲁士传统和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中的领先地位,宰相俾斯麦保留了州议会和扩大了州权。在普鲁士,议会选举仍然是19世纪中叶传统的三级选举制,

    18、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不记名方式的选举制。这种选举制保证了贵族、容克地主、富有商人、工业家和保守分子控制议会。沙皇俄国的专制主义 俄国专制主义特征 19世纪的俄国是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政治民主气氛最少和对自由主义让步最少的国家,也是专制主义倾向最明显的国家。在政治体制上,实行沙皇专制,沙皇是最高统治者,公开宣扬君主专制思想,掌握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坚决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会,不允许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人担任大臣。政治思想上,严格禁止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思想流传,对自由主义色彩的组织与活动实行镇压。 在宗教和民族问题上,沙皇政府实行压迫政策,大搞大俄罗斯主义,对各非俄罗斯民族实行强制俄罗斯化的民族

    19、沙文主义,严格禁止用非俄罗斯文字语言出版刊物、演出戏剧等。在司法制度和地方政府上,司法制度不健全,无独立性,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及其团体组织实行残酷的高压政策。日本天皇制确立 (1)内容:1889年日本以天皇御赐形式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该宪法以德国宪法为蓝本,全文7章共76条。规定天皇权力神圣不可侵犯,总揽统治大权,集立法、司法、行政和军事大权于一身,但要“依本宪法各条之规定行使之”。内阁作为行政机关有“辅弼天皇”的权利,直接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和国民负责。立法机构为帝国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敕任议员组成,众议员由300名被选举出来的议员组成。 (2)意义:该宪法

    20、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体现的是主权在君的思想,与西方各国主权在民的宪法有较大区别。它表明日本天皇制是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是日本确立君主立宪制的重要标志。7 如何认识俄国民粹派运动和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性质与意义?民粹派运动 19世纪70-80年代,俄国出现了反抗沙皇专制的民粹派运动。它是在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出现前,由一些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在彼得堡、莫斯科、基辅等城市建立的民粹派小组所进行的革命活动。其代表人物是拉甫洛夫、特卡乔夫。民粹派主张消灭沙皇制度和农奴制度,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1874年,他们发起“到农村去”的活动,由于脱离群众,并遭到沙皇政府镇压而失败。自由民权运

    21、动 (1)背景:明治维新后,广大中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并没有获得到多少权利,而此时,西方启蒙学说在国内开始传播,于是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和农民开展了一场要求宪政、人权、减轻地税的政治斗争,史称“自由民权运动”。 (2)内容:1874年1月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等人成立以要求人权为目的的“爱国公党”,并向政府提出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要求给人民以选举权和租税共议权,标志着自由民权运动的开始。从一开始,自由民权运动便分为民权主义和立宪主义两派。1875年成立“爱国社”,使运动进入有组织的发展阶段。同时也爆发了农民反对高地税的起义,农民运动又促进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发展。1880年,爱国社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

    22、以争取人权、政治经济自由和开设国会为目标的请愿运动,遭到政府镇压。明治政府拉拢立宪主义派,对民权主义派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至1884年自由党解散,自由民权运动以失败告终。 (3)影响:自由民权运动客观上推动了日本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了日本宪政的实施。8 阐述20世纪初俄国斯托雷平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1) 背景:经过1905年革命的打击,沙皇政府认识到要恢复以前的统治已不可能,必须一定程度的给予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权利,以争取城乡资产阶级的支持。 (2) 过程:1906年,斯托雷平被任命为总理大臣,直到1911年,他实行了具有政治民主倾向的改革。其改革内容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在政治上,建立了

    23、以沙皇为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并且还进行了行政和立法机构的改革,使沙皇专制转变为立宪君主制。在经济上,进行重要的土地改革,从而加速了农村阶级的分化,进一步推动农业资本主义化。斯托雷平还进行了其他改革,如提高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得益,来稳定农村。 (3)影响:斯托雷平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化。9 叙述1905年俄国革命的背景和历史影响及主要过程。 (1)背景:民粹派运动消失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1883年,俄国革命者在日内瓦建立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劳动与解放社”,其成员有普列汉诺夫等人。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结合了起来。 列

    24、宁生于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个深受民粹派影响的家庭,但他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在一系列著作中提出了组织无产阶级政党,发挥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以及工农联盟等思想,为1905年俄国革命的开展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了理论准备。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形成拥护列宁制定的党纲和党章的多数派,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反对列宁的少数派被称为“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诞生,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2)过程:俄历1905年1月9日彼得堡发生“流血星期日”事件。这一事件教育了人民,使他们丢掉对沙皇的幻想,接受了布尔什维克提出的打倒专制政府,武装起义的口号。在190

    25、5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斗争的策略。列宁指出这次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明确了这次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沙皇制度,还指明了革命前途,必须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革命经历了两年多时间。 1905年1月9日至12月是武装起义时期, 1906年初至1907年6月3日,革命转入低潮,最后失败。 (3)影响: 1905年革命是俄国革命的总演习,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10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世纪以来帝国主义矛盾发展的继续?(平按,该题目答案在人大教务处网站该课程的师生互动栏目里,待补。)11阐述三国同盟和三国

    26、协约的形成及影响。一、从三皇同盟到三国同盟(一)、三皇同盟的形成 (1)、法德矛盾 普法战争后,法国一直想复仇。从1871年起法国就开始加强军备,倡议复仇的保王党也一度上台执政,德国对此深感不安。俾斯麦时代,对外奉行孤立法国、称霸欧洲的外交路线,试图乘法国实力还未恢复之前,彻底摧毁法国。 (2)、三皇同盟 为了对法战争,1873年三皇同盟产生。它规定如果双方发生利害冲突,要互相协商。当遇其他国家进攻时,双方要互相谅解,求得一致行动。 该同盟实际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同盟,条约内容含混不清。俄、德、奥之间矛盾重重,只是由于需要利用对方,才暂时结盟。 (二)、三国同盟的形成 (1)、19世纪70年代德

    27、俄奥关系的演变 1875年俾斯麦企图利用“三皇同盟”发动对法战争。但英俄都指望保持法德之间的对抗,于是向德国发出警告,俾斯麦只得放弃。1875年事件表明“三皇同盟”开始破裂。 法德战争危机刚刚过去,巴尔干半岛地区的近东问题又尖锐起来。俄国趁机插手,于1877年4月挑起俄土战争,土耳其节节败退,英奥对此强烈反对。俄国被迫在1878年3月与土耳其签订条约,并于同年6月重订柏林条约。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受到英、奥、德的遏制。柏林会议使德俄、奥俄关系迅速恶化,而德奥关系却进一步接近。1887年“三皇同盟”最终瓦解。 (2)、三国同盟的形成 由于近东问题上德奥利益的接近,两国都感到彼此需要对方支持以对

    28、抗俄国。1879年10月11日德国终于和奥匈帝国在维也纳秘密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1年因法国占领了意大利早已垂涎的突尼斯,激起意大利对法国的仇恨,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于是以德国为盟主的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了,这标志着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产生。 二、三国协约 (一)、法俄协约 (1)、法俄关系的改善 19世纪80年代中期法德关系的紧张、俄奥矛盾的尖锐以及德奥同盟条约,在客观上推进了法俄的接近。同时,从19世纪80年代年起,法国给俄国的贷款逐年增加,从而加强了俄国对法国的财政依赖,奠定了两国结盟的基础。 (2)、法俄协约 1891年法俄缔结协定,规定遇到战争危险时,双方将共同协商对

    29、策。1892年又缔结军事协定。协定第一款规定如果法国遭到德国或意大利攻击时,俄国应用武力支持法国;如果俄国受到德国或奥匈帝国进攻时,法国也要用自己现有的一切力量对德作战。法俄协定奠定了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基础。 (二)、英法协约与英俄协约 (1)、英德矛盾与英法协约 自19世纪以来,英国一直奉行“光荣孤立政策”,但到20世纪初,由于德国经济势力超过英国,并在全世界向英国争霸,于是英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于1902年与日本结盟,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然后,英国与法国和解,调整了双方在埃及和摩洛哥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在1904年4月签订了英法协约。 (2)、英俄协约英国在调整了与

    30、法国的关系后,开始与俄国改善关系,在法国的斡旋下,1907年8月英国与俄国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阿富汗、伊朗、中国西藏等地区的矛盾。这标志着三国协约集团的形成。12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后果。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既包含了塞尔维亚人民与奥匈帝国之间民族独立与民族压迫的正义与非正义斗争,也包括了奥匈帝国以及德国等同盟国集团为一方,与沙皇俄国、法国、英国协约国集团为另一方,两个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斗争和长期战争政策发展的结果。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发展以“萨拉热窝事件”这一带有一定民族自卫性质的特殊形式

    31、爆发,但无法掩盖由此出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本性质。 帝国主义参加一战都抱着自身的政治企图:就德国来说,其战争的目的在于削弱英法力量,并且重构欧洲的势力范围,组建新的民族国家,确立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另外,在非洲打破旧的殖民体系,建立德国庞大的中非殖民地。俄国的战争目标是占领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控制黑海海峡,并进而控制中东地区。法国的战争目的是重新夺取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与洛林,全面地削弱德国,确立法国的欧洲霸主地位。英国的战争目的是打败德国,解除由于德国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对英国世界国家地位的威胁。日本参战则是为了夺取德国在中国以及太平洋上的岛屿与势力范围。意大利则在英法帝国主义的拉拢下,最终脱离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影响:1、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分布出现新的变化,美英法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获胜,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等沦为战败国。2、欧洲旧的国际关系亟待进行调整,过去以同盟国与协约国为标志的两大集团变为战胜国与战败国集团。3、苏俄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成为欧洲一支重要力量,极大地影响着欧洲


    注意事项

    本文(人大《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其解答.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