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docx

    • 资源ID:10266369       资源大小:196.80KB        全文页数:10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docx

    1、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一形象鉴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答: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意境。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本诗通过描绘“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2、之情。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诗歌形象特点,要结合诗中描写的人物行为。第一首诗中描写陈居士行为的有两句,“楚酒困人三日醉”和“亭角寻诗满袖风”;第二首诗中也有两句,“爱把山瓢莫笑侬

    3、”与“醒来推户寻诗去”。综合分析四句诗,可以发现陈居士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喝酒,二是爱写诗。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行为洒脱,情趣高雅。答案: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题型二语言鉴赏题3(2016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

    4、更好?请说明理由。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炼字”。首先明确哪个字更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望”是指站在高处向远处看,照应了诗题,引出下面所望之物。“空”是指诗人内心之空,有种目空一切的意思。“空”字营造了一种空旷之境,是诗人超然心态的反映。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4(2016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

    5、翠銮归!注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答: 解析:本题从赏析句子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画线句是对北宋都城汴梁荒凉破败之景的描绘:皇帝的陵园和宫殿都已遭到破坏,其中的陈列物石马已残破不堪,铜驼也见状悲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写景中抒发亡国之痛。答案: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题型三表达技巧鉴赏题5(201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

    6、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答: 解析:本题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题干中的句子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雪、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豪壮的气氛。其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中,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来修饰“诗豪”“风”和“雪”,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和雪缴缠”中,用“缴缠”形容无形的“诗”,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将“诗”具象化,写出了风雪交加的壮美之景,表现了作者迸发的诗情。概括答案时要注意,因为题干明确指出这三句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所以要把拟人和拟物归结为“比拟”这一种

    7、修辞手法。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6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

    8、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答: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首先要知道“颈联”为哪一联,同时认真分析这一联的内容。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其中“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湿”对“绿色匀”。而“柳拂”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同时本诗从视觉(红、绿)、嗅觉(香)、触觉(湿)等多角度进行了描写。答案: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题型四情感概括分析题7(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内宴奉诏作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

    9、。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答: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基调”指诗歌的基本情感,本题是课内外作品的对比试题所选诗歌与课内的破阵子比较,要回顾课内诗歌,理解其思想情感。曹诗“三十年前”到现在,岁月流逝,但依然“手臂强健嫌弓不硬,眼睛明亮能看清楚战阵”,可见其老当益壮,豪情万丈。而辛词破阵子主要回忆沙场秋点兵、意气洋洋

    10、和反击战的漂亮凯旋,尽显英雄气概,但结尾回到现实,一句“可怜白发生”,揭示主题,英雄迟暮,功业未成。答案: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抓住重要意象和能表现情感的关键词分析具体抒发了哪些情感。从意象来看,“淡云”“孤雁”“寒日”

    11、共同营造了凄清之感,由此可以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独惆怅。而因何而愁,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感受到,“饮散离亭西去”,离别的凄凉油然而生;“浮生常恨飘蓬”,漂泊的孤独感清晰可见;“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非常形象地写出了离别后内心的愁绪。答案:“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词人聚少离多、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回头烟柳渐重重”“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通过课前自测诊断环节,我们已基本上熟悉了古代诗歌阅读常考题型,从中也可以发现:古代诗歌阅读常失分的原因有以下四点:读不懂诗歌;考向界定不准,答非所问;思考角度不全,要点遗漏;答案不规范,思路

    12、混乱。为帮助考生正确解读古代诗歌和提高古代诗歌阅读的答题能力,针对上述失分原因,分别采取以下两大策略:,专题薄弱环节二轮备考策略读不懂诗歌练好“内外功”读懂诗歌保基本分考向界定不准,答非所问内化“系统思维”规范解答创高分思考角度不全,要点遗漏答案不规范,思路混乱 第1课时练好“内外功”读懂诗歌保基本分读懂是解答古代诗歌阅读题的基础和前提。一首古诗写得再好,读不懂则“其美不外见”。考生在考场上不能明其美,则不能获取分数。因此,要想读懂诗,必须练好“内外功”。所谓“外功”就是题目中的显性信息,所谓“内功”就是题目中的隐性信息。读懂了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也就是练好了“内外功”。那么,怎样才能读懂一首

    13、古诗呢?一、习得“外家功”找显性信息明情感对于古代诗歌阅读而言,“显性信息”一般指的是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关键字)、作者、注释(特别是作者经历遭遇、用典等)、主要意象、关键词句、题干、诗前小序等。示例 考题试做(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你如何审题第(1)题:“诗的前四句”明确了鉴赏的范围,“描写了什么样的”表明了鉴赏的角度,“景象”二字,明确了鉴赏的对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暗示鉴赏要答出主旨。“回万里”“九龙盘”“横溃”“崔嵬”“迅湍”等言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自然景象寓意大唐气象,其实颂扬的

    14、是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的气势。第(2)题:“任公子的典故”指出了鉴赏的对象;诗中的注解,诠释了这一典故的含义;“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了鉴赏的角度。从注解知,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请你组织答案(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2)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二、练就“内家功”挖隐性信息通诗意(一)会分析景中

    15、情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内容是景与情,所谓分析鉴赏,主要是分析景物中包含的情感。1分析景中情,要从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写景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入手。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其情感内涵。即时演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庭芳秦观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注满庭芳:词牌名。连:一作“黏”。谯门:城门。引:举。尊:酒杯。蓬莱旧事:男女爱情的往事。烟霭:云雾。销魂:形容因悲伤或快乐到极点而

    16、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样子。谩:徒然。薄幸:薄情。试简要分析此词情景交融的写法。答: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情景交融的写法。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词中哪几句写景,如上片一、三句,下片最后一句;写了什么景。其次要找出景物前面的修饰语,特别是写景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如“抹”“连”“衰”“断”“斜”“寒”“孤”等,从而概括所写景物的特征。最后归纳词人的情感。答案: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表现男女分别时难分难离的情状。借助景物渲染凄恻哀怨的离情,如开篇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为全诗笼罩上浓浓的苍凉的气氛,诗人又借“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的景物描写,通过“移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悲凉的心

    17、境。2分析景中情,要从景物冷暖入手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但也要注意诗歌中“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的抒情方式。即时演练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声声慢秋声蒋捷注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注蒋捷(生卒年不详),号竹山

    18、,宋末元初人。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这首词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解析:分析词人的情感要抓住词中表达词人情感的词语以及词后的注解。上阕通过“黄花、红叶、秋声、豆雨、风声、更声”渲染出一片凄凉的秋意。一句“故人远”,可以看出词人对故人的思念。下阕通过“笳声、砧声、蛩声、雁声”营造出一片国破家亡的辛酸凄凉,一句“诉未了”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答案:作者上下阕分别表达了故人之思和亡国之痛。3分析景中情,要从物象所寓情思入手,准确品悟情感。如:玫瑰承载爱意,明月寄托思情,松柏代表坚强。因此,把握诗人情感,须品鉴诗中物象之意蕴。“杨柳、梧桐、红豆、梅花、菊花

    19、、鹧鸪、杜鹃、鸿雁、沙鸥、流水”等古代诗歌常用意象的含义须掌握。即时演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风起杨花愁杀人”中的“杨花”有何深意?答: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一、二两句还是就春色常在、豪华不存这一点泛泛抒感,三、四两句则进一步抓住汴水春色的典型代表隋堤柳色来抒写感慨。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在怀着深沉历史感慨的诗人眼里,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杨花的杨与杨隋的杨也构成一种意念上的自然联系,很容易让人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答案:杨花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二)会分析物中情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

    20、的抒情方式。要把握“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情感。在答题时要能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还要注意,托物言志是诗歌常用手法之一。在理解时,注意把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这一形象即是诗人内心情愫的物化。即时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注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解析:本题

    21、应当结合整首诗的诗句考虑,前四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翻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怯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这两句是说菊花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同时委婉表达的是诗人自己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答案: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三)会分析典中情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其思想感情。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炼,又能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从而收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

    22、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如辛弃疾的词。因此,我们在理解时将典故所涉及的人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能够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平时应注意积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注意典故的运用方式(明用、暗用)、典故的用意(正用、反用)等。即时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杨少府贬郴州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注若为:怎堪。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贾谊曾经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本诗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

    23、简要分析。答: 解析:答题时首先要明确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分析时要借助“才子”表达对友人才华的肯定,“长沙不留”表达遗憾,“何须吊屈平”表达劝慰朋友不要太伤感,只是稍作停留,以此安慰朋友。答案:尾联运用典故,把友人比作才子贾谊,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的才华;写到朋友将在郴州稍做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表达了作者对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四)会分析细节情人的肢体动作细节能折射出诗人的情感,人的喜怒哀乐,发之于内心,形之于神色,也显之于举止。因此,揣摩诗中的人物神态举止的细节描写,可一窥诗人的情感。

    24、宋朝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中,“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一些细节性的意象或修饰语也要格外注意。即时演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

    25、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答: 解析:本词上阕最明显的是“家童鼻息已雷鸣”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另外,上阕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因此从描写手法的角度来看,“敲门”“倚杖”的动作都是细节描写,而“鼻息”“江声”是为了衬托出夜的寂静,因此是以动衬静。答案:夸张。“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夸大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家童的鼾声之大。比喻。“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比喻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在寂静的夜晚家童的鼾声像雷鸣一样震耳。细节描写。“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形象地描绘出苏轼夜饮醉归,家童已睡,只得立在门

    26、外,静听涛声的场景。以动衬静。“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意境,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情的孤寂。读懂诗歌保分练 情感基调不跑偏,高分才会有“机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采樵作孟浩然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颈联和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答: 答案:抒发了获得劳动果实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情。太阳落山了,采樵的同伴渐渐变得稀少,山风吹拂,采樵人拄着手杖,放声歌唱,向着炊烟袅袅的村落满载而归,获得劳动成果之后的愉快心情溢

    27、于言表。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山枇杷花二首(其二)白居易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注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别正在京城任翰林的挚友白居易。元稹曾在嘉陵江边作七律江楼月寄乐天,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白居易也作了组诗酬和元稹,这是其中的一首。解语:善解人意。推囚:审问犯人。违程:耽误行程。本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答案:本诗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山枇杷花的描写,渲染了浓浓的春意,春意越浓,越发反衬出身处异乡、归期遥遥的友人孤寂清冷,从而曲

    28、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崇徽公主手痕注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是如何表现的?答: 答案:(1)表现了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

    29、,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初 见 嵩 山张耒注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答: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少年游早行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

    30、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答: 答案: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也通过拟人的手法,青山流水皆有情,借景抒情。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 调 歌 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靖康之耻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本词表现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答: 答案:对朝政的不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