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山水园的历史发展.docx

    • 资源ID:10220732       资源大小:49.5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山水园的历史发展.docx

    1、中国山水园的历史发展中国山水园的历史发展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文化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国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和优秀传统,并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匠师。中国园林的发展,从有直接史料(文字记载的)的殷周的囿算起,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上,不仅是起源古老、自成系统,而且是唯一能从古至今绵延不断地发展、演变,形成具有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独创的园林形式,著称为“中国山水园”。西周素朴的囿中国人民爱好以自然、山水的形式作为游息生活境域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可以追溯到西周的灵囿和灵台、灵沼。灵囿是就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其中,供帝王贵族射猎和游乐

    2、的林园。所以,诗经灵台篇说,文王在灵囿看到皮毛光亮的雌鹿和洁白肥泽的白鸟那种活生生的情态而得到美的享受。台是筑土坚高能自胜持的构筑物。登台可以观天文、察四时,又可眺望四野而赏心悦目。营台要用土而掘土,台成沼亦成,所以刘向新序上说:“周文王作灵台,及于池沼”。灵沼渔养有鱼类,所以文王在灵沼,看到了池鱼跃出水面的情景。总起来说,灵囿不仅就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保护其中自然景物、草木鸟兽,以资观赏和囿游,而且有人工营建的台和沼。台可以说是掇山的先驱,秦汉才开始在苑中筑山,也是夯土坚高而成,与台之不同在具有山的形象。灵囿和灵台、灵沼虽然十分原始,却是一个以素朴的自然、山水作为游息生活境域的最初形式。 中

    3、国人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是十分深厚的,先秦时就开始用比、兴的方式来表现、传达人们对自然美的情感和观念。所谓“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经集传)。管仲开始以水比德,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也以山水比德。所谓“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例诗经小雅采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靠靠”,就是先言植物形象和气候景象来表达其情思。春秋战国时代,囿仍然是帝王贵族进行射猎和游乐以快心神的场所,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发展。但另一方面诸候们都致力于“高台榭,美宫室”,成为他们一种享受生活需要和兴趣所在而盛极一时。 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赢政(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就大营宫室,“每破诸候

    4、,写放其宫室(照样画下),作之咸阳北阪上(照式建在咸阳北坡上)”。“二十七年(公元221年)作信宫渭南,自极庙(信宫更名)道通骊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史记秦始皇本纪)三辅黄图载:“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即信宫)咸阳北至九 、甘泉(山名),南至鄠杜(地名鄂县和杜原),东至河,西至 渭(水名)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穷年忘归,犹不能遍”。规模之宏大得未曾有。接着“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宏伟壮丽,更是空前。但对于囿苑,则任其自然,未曾象宫室那样刻意经营。赢政曾

    5、有山池之筑,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三十一年(公元216年)十二月夜出逢盗兰池”,后人疏注,兰池在咸阳县界。秦记载:“始皇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逢盗之处也”;三秦记载:“始皇引渭水为长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三十里”。这些记载表明当时引渭水作兰池或长池,水域宏大,虽作神山,仅及蓬、瀛,刻石为鲸,象池为海。早在战国时代,沿海的燕、齐、吴、楚等国就已形成“海中三神山,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的传说,但是,由此而有神山池海之筑,自秦、汉始。刘彻(汉武帝)也迷信神仙不死之药,憧憬海中仙境,求而不得,于是在建章宫北,“治大池,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瀛洲、方丈,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史记

    6、孝武本纪)。值得注意的是筑山已具形象,根据传说中山梁如壶来筑山。西京杂记描述了太液池畔生长的多种水湿植物,飞禽委积成群,一派幽美的自然景象。可以想象当雾起水上,三神山在虚无飘渺中,仿佛仙境一般。帝王大都妄想长生不老,憧憬仙境,从而这种“一池三山”就成为后世宫苑中山池之筑的一个范例,当然其式样是有很多变化的。建章宫是外有宫垣,周围二十余里,除居住殿室在中轴线上,其他殿屋依势随形而筑,有错落变化,其北又有内苑的宫苑,又是隶属于上林苑的一个宫城。汉上林苑是刘彻就秦旧苑加以扩建而成,地跨长安、长宁、盩厔、鄠县、篮田五县县境,“广长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乘万

    7、骑”(汉书旧议)。由此可见“古谓之囿,汉家谓之苑”的史实,然而苑的内容不仅是囿游,而是向着多种多样享乐活动发展。关中记载:“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苑中之苑、宫、观各有其功能用途,如宜春苑为游息,御宿苑为游观止宿其中,思贤苑为太子立以招宾客;建章宫已如前述,宣曲宫是为度曲演唱的,有为种植破南越所得奇果异木珍花的扶荔宫,有为竞走赏玩的犬台官、走狗观,有为饲养珍禽异兽奇鱼以资玩赏的观象观、白鹿观、鱼鸟观,有为角抵大作乐表演的平乐观,等等。上林苑中还穿凿有许多池沼,最著称的是昆明池。史记平準书:“越欲与汉用船战,遂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三

    8、辅故事载:“昆明池三百二十五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呜吼,髭尾皆动。立石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汉”。又载:“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櫂歌,杂以鼓吹。帝御豫章观临观焉。”上林苑中除原有植被外,单是朝臣所上草木名就有二千多种(包括品种),西京杂记的作者就记忆所及而录出的就有近百种。总的说来,上林苑是在一个广大地域内包罗着多种多样生活内容,宫室建筑为主体的园林总体,苑中有苑、有宫、有观、有池。既继承了囿的传统,同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丰富了游息生活内容。由于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属,神丽光明的阙庭宫室建筑群成为苑的主体,我们特称之为秦汉建筑

    9、宫苑。至于通常的宫苑,大抵居住部分在前,内苑部分在后,如建章宫,内苑部分继承了古代的自然、山水的形式。西汉山水建筑园“一池三山”是模拟仙境的山池形式,比建章宫更早的梁孝王刘武(汉景帝刘启之弟)所建兔园是模仿自然、山水形式的园。据西京杂记载:“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这就是说,园中不仅筑土山,而且点有独立石块,或叠石仿岩、岫;又筑池,池间仿江中洲渚。这样的山池之筑是接近于自然的模写,与一池三山之境迥异。又载:“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王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可见兔园的主体仍是宫室,至于树、果、禽、兽,只求奇异瑰怪,以资夸耀

    10、和玩赏。又载:“茂陵富人袁广汉于北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这里明确指出,西汉时已能构石为山,才能高十余丈而胜持,筑山不是单独的山而是仿山脉之状,所以说连延数里。接着载:“奇兽怪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潮,其中致江鸥海鹤延漫林池。奇树异草,靡不具植”。但园中主体仍是建筑组群,所谓“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咎,不能遍也”。这两园都是以自然、山水形式,建筑宫室在其中,我们特称之为“西汉山水建筑园”。东汉末年,帝皇仍好营苑囿,如顺帝刘保起西苑;桓帝刘志造显阳苑,灵帝刘宏作 圭灵昆苑。桓帝时大将军梁冀大起第舍,“又广开园囿,采土筑山,

    11、十里九坂,以象二峭。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曹丕做了皇帝,迁都洛阳,营芳林园,起景阳山,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使景物自然。魏明帝曹睿“于芳林园中起陂池,楫櫂越歌”(魏略)。这时的苑囿仍不脱西汉的窠臼。南北朝自然(主义)山水园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大混乱时代。公元280年司马炎出兵灭吴,统一了全国,不过短暂二、三十年时间稍为安定。接着八王之乱,使晋王朝很快瓦解。入居中原和内地的西北少数兄弟族乘机展开争夺,形成十六国瓜分的局面,逼得晋王室东迁,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魏晋十六国统治者更好营宫室,雕饰楼阁。曹操在邺城建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

    12、,数百间屋周围弥复,三台崇举,其高若山,与诸殿皆阁道相通。后赵石虎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起太武殿,基高二丈八尺,漆瓦金铛,银楹玉壁,穷极伎巧”(晋书石虎纪)。总之力求豪华奢侈,尤其重视细节手法,装饰图案,还吸取了一些外来因素。十六国时期,石虎曾在邺城发动近郡男女十六万,车十万乘,运土筑华林苑(公元347年),夯筑长墙和山,工程浩大。后燕慕容熙在平城筑龙腾苑(公元407年)广袤十余里,役徒二万人,起景云山於苑内,基广五百步,峰高十七丈。又起逍遥宫、甘露殿,连房数百,观阁相交。凿天河渠引水入宫,又为其昭仪苻氏凿曲光海、清凉池”(晋书幕容熙载记)。这时的筑山以仿真山为主。所以,山必求其宏大,峰必求其

    13、高峻,其基必广。魏晋南北朝也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科学技术上有重要成就的时代。思想领域里影响最大的是玄学。晋时,还出现了山水诗,从玄言诗演变而来,不同的只是题材上变化。山水诗虽然直接描状山水,但把山水形象作为表达玄理的媒介,从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例谢灵运的山水诗,尽管为世人所称颂,对于自然景物刻画细腻,但只能是一种概念性的描述。由于山水,对于门阀贵族来说,只是外在游玩的对象,追求玄远的手段,并不与他们的生活、心境、意绪发生密切的关系,并不能使自然景物活起来(参见李泽厚:平屋顶造园浅议平屋顶造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近几十年来又有了迅速的

    14、发展。由于近代城市向高密度化、高层化发展,城市绿地越来越少,环境日趋恶化,城市居民对绿地的向往和对舒适优美环境中的户外生活的渴望,是促使屋顶绿化庭园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本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当西方的建筑工业化尚处于萌芽时代,格罗皮乌斯已分析了平屋顶之优于老式坡屋顶;他在新建筑与包豪斯一书中写道:“随着空运的发展,建筑师也必须注意对所设计的房屋的鸟瞰效果,象对立面处理一样地注意了。平屋顶被利用作地面,就为我们提供了在大城市中,这片铺满石头的不毛之地上创造调节气候的条件,使每一块被占用来盖房子的地块,可在屋顶得到补偿。从天空上俯瞰屋顶苍翠的未来城市,将会呈现一片无尽的空中花园景色。”目前,平屋顶绿

    15、化或造园已出现在各大、中型旅馆、疗养院、娱乐场、商场、停车场、办公楼、地下建筑、高层建筑之中,其重要意义已逐渐被认识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世界各国中,美国、日本、法国、西德、瑞士等国家,已普遍利用平屋顶造园或进行环境绿化,相应的在技术上也有很大的进展。在我国,随着旅游业建筑的发展,也开始出现屋顶花园,主要是在旅馆中,如广州东方宾馆屋顶花园,以及后来的中国大酒店、北京长城饭店等;而在其他类型的建筑上尚少采用。 一、屋顶造园对建筑环境的影响环境需要,是屋顶造园产生的原因之一,它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价值(图1)。 图1屋顶造园的科学价值 图2增加绿地1.参与解决建筑与园林绿地的矛盾,增加单位面积区域中的绿

    16、化面积(图2)。目前,在用地紧张的大城市中常见大型建筑的状况是:密集的低层建筑环绕着多、高层塔楼,在低层建筑内布置各种公共用房,高层建筑里则布置标准化房间;在老城区,各类建筑密度更大,很少或几乎无法进行绿化。为了补充绿地的紧缺,利用低多层建筑的平屋顶进行绿化造园,就可以提高“自然”空间层次,改善环境,并使人们在塔楼上或高空中俯瞰到更多的绿色,享受到更丰富的园林美景。2.改善视觉卫生条件。屋顶上的园林绿化在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中,身居高楼工作和娱乐的人们,可减少来自相邻低层部分的屋面反射的眩光,和阳光的辐射热。当前在国外高层旅馆设计中,多采用“绿裙”的设计手法,即在群房的屋顶最大限度地增加绿化面积

    17、。当人们俯视时,屋顶庭园绿化给人以视觉的缓冲,使人与地面建立起愉快的视觉联系;庭园绿化与主体建筑的几何空间对比,具有柔和、丰富和充满生机的艺术效果,形成了多层次的城市空中绿化。在人的视野中,当绿色达到25%时,人的心情最舒畅,精神感觉最佳。3.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许多实验表明,绿化可以净化空气、吸尘、抗污、杀菌,是一种高效的滤净器。屋顶上的绿化因位势高,能起到低处矮生植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使这种“滤净器”在城市空间中多层次。分布绿化还能起很好的降低噪声的作用。4.改善建筑屋顶的物理性能。屋顶造园可促使加强屋面的构造处理,起到屋面隔热、减渗、减少噪音及屏蔽部分射线和电磁波的作用。夏季可降温

    18、,冬季还可保暖。5.景观作用。屋顶造园对美化环境起着独特的作用,它能加强景观与建筑的相互作用面相互结合,增加人与自然的紧密度。因此,不仅是在拥挤的城市中,既使在一些风景区,为了不破坏自然景观,也采用这种绿化手法。如日本别子铜山纪念馆,为了更好地取得与环境的协调,建筑沿山坡建造,半埋入地下,屋面全部覆盖树木、花草,与自然溶为一体(图3)。又如美国德克萨斯某节能住宅(图4),利用这种方法,很好地保持了建筑物和周围原有环境的协调。 图3日本别子铜山纪念馆外景与剖面 图4美国德克萨斯某住宅外景与剖面 二、平屋顶造园的特点与形式由于面积、承重、屋顶形状、方位等因素的制约,在屋顶上造园比平地或地面要困难得

    19、多。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庭园的总重量及分布,建筑物是否能承受得住。为了使建筑物不致负担太重,就不能用一般的造园方式,而要在园的结构上下功夫,提出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方案。屋顶面积较小,形状多为工整的几何形,四周一般无或较少遮挡,空旷开朗,因此,造园应以植物配置为重点,结合一些建筑小品、水池、喷泉、雕塑,不宜建造较大体积的园林建筑和种植粗大树木。可以利用屋顶上原有的建筑如电梯间、库房、水箱等,将之改造成为适宜的园林建筑形式。为利于人们游赏,要组织好路线(图5)。 图5绿化为主的屋顶造园1.建筑2.入口3.库房4.电梯5.坐椅绿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整片绿化平顶上几乎种满植物,只留管理用的必

    20、要路径,主要起生态功能与供高处观赏之用。绿化栽植宜图案化,注重色彩层次与搭配,所造成大花坛的远观效果。适合于方形、圆形、矩形等较小面积的平屋顶或平台。2.周边式绿化即沿屋顶四周女儿墙修筑花台或摆设花盆,称为“平台上的花坛”(图6)。居中的大部分场地供室外活动、休憩用。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宜于各种形式的屋顶平面。如果花卉植物品种精美,再建以盆景台、花架,配植攀援植物,将会造成一个舒畅清丽的屋顶花园。适于学校、幼儿园、办公楼等建筑的屋顶。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奥克兰的公园式博物馆、香港理工学院、深圳大学等的屋顶与地面一样成为文化娱乐公园和欣赏、休憩花园。深圳大部分住宅区都有平台连廊,其上均采用周边式绿化

    21、,并设置路灯、坐椅,中间供活动行走,与地面园林绿地、住家阳台绿化相结合,构成优美的居住空间环境。浅谈城市居住环境绿色空间构成人与绿色空间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不论对自然还是人工生态都起着主导作用。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环境恶化,对人们的心理、生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在居住区中运用绿色空间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实质所在。居住小区的大规模建设不得不破坏自然环境,人们在不断地改造环境,而环境也不断影响人。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运用生态学的途径来进行城市园林绿化,使城市接近自然,使城市园林绿化在人工环境和城市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生活居住的是自然与人工的混合环境,这大体由自然、人工

    22、和社会等方面要素所构成,以满足人们生活、生理和心理(精神)三方面的需求。因此居住小区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建筑物的不同排列组合、高低错落,直接影响了绿色空间的形成与变化。在中间的空间内一旦栽植草坪和树木,由于种植的位置形成不同以及色彩、阳光的作用便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空间效果。实际上住宅群的空间除了长宽比例关系外,还受到组团中房屋的体型,院落的位置和比例,以及宅间道路和绿化的影响。如上海市蕃瓜弄的点式住宅群,由于在建筑之间有比较密集的绿化布置,从而改变了房屋之间的密集与狭小的状况,并不使人感到院落的拥挤。在小区组团的空间中,绿化、道路、铺面、踏步,以及矮墙等建筑小品都是群体空间构图

    23、中的重要辅助手法;如绿地既可作为休息的“静止”空间,也可作为游戏、运动的动空间;又如绿地中的一块铺面,一个花架,一组石凳等建筑小品也可构成一个比较安静的休息空间;若在群体布置中利用地形高差、踏步、矮墙、建筑小品等取得划分和变化,衬托出建筑物的尺度,并将使住宅群体空间更加丰富多彩。以下主要以南京市锁金村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为例说明之。该例采用多种手法组织绿色空间。如锁金一村海棠园内以高低错落的植物、花架(屏风式)等组织空间,不仅丰富、扩大了绿色空间,而且使得各空间互相交错、联系、渗透(图1);又如锁金四村的中心绿地梅园中设置的水流型嵌草铺装,既增加了绿色空间的自然情趣,又解决了绿地内部的活动场地以及

    24、居民在绿地内的休息空间,在自然界景观构成中,阳光、色彩是主要视觉之一,没有光线就无所谓色彩,也就是无所谓景观。因此在绿色空间构成中,阳光是绿色空间中绿色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要素,而阳光、色彩直接影响并形成小区的特有风格。图1锁金村海棠园绿化设计植物配置与绿色空间植物是绿色空间构成的重要素材,没有植物就没有绿色空间。居住小区绿色空间即在建筑物、道路、水体、山石,管线等限定的空间内,运用植物的各种配置方法形成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多维空间。在居住小区中,要研究植物的配置,首先要掌握植物的栽植环境。小区内有条式住宅排成的狭长空间;有条式、点式住宅围成的辐射型空间(如图2南京锁金村居住小区第十、十一组团);

    25、有公共建筑和学校周围的共有空间等。但植物种植地主要是宅旁、路旁、块状组团绿地以及公共建筑和学校幼儿园等绿地。图2锁金村居住小区第十、十一组团宅旁绿地是居住区人们直接感受的绿色空间。以一憧住宅来分析,它往往构成环形绿色空间(图3)。一般宅前绿色空间带有下列几种形式(图4)。在南京锁金四村中,宅前空地多为57米宽,长基本与住宅等长,在规划中采用图3中第5种形式。这种配置形式注意了乔灌木比,常绿与落叶树比。它们不仅解决了住宅的隔离、通风、采光、调节建筑群小气候和美化环境等功能要求,而且增加了宅前绿色空间的有效性。因为宅前绿色空间往往是现代住宅中,人们居住、社会交往的活动空间之一,也是儿童的室外活动场

    26、地之一,所以在宅前绿色空间中必须有活动绿色空间。图3一幢住宅周围形成的环形空间图4宅前绿色空间的几种形式宅后绿色空间,往往是由于建筑、地下管线限制了绿色空间的发展范围和植物配置树种的选用。南京锁金村宅后绿地多为35米宽,但却有三排管道(污水、上水、雨水以及化粪池等)占去了地下空间的6070%。因此在选用树种时,除要选耐荫树种外,还要选用一些冠小、根浅的树种,以此来弥补宅后绿色空间中绿地少、配置难的问题。一幢住宅的宅前绿色空间与另一幢住宅的宅后绿色空间相结合是我们在居住区中宅旁绿化的重点。在锁金村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对宅前、宅后绿色空间的衔接关系上采用了种行列式大乔木的植配形式。既解决了

    27、宅前道路的遮荫问题,又解决了建筑之间绿色空间过渡协调等问题。在住宅区中,东、西山墙的绿色空间结合宅间南北走向道路的配置进行绿化是比较多的。但在锁金村小区中,虽然南北走向道路的纵向空间的宽度在5.59米左右,但实际可以绿化的种植宽度却只有2.55米,而被道路、管线占去了50%以上。因此,我们在植物配置时主要结合解决东西晒和发展竖向绿色空间的问题,选用比较直立的高大乔木;同时由于道路地下管线的分布常排列在道路一侧的规律,我们可将高大乔木配置于道路旁没有管道的一侧,而将常绿和落叶花灌木配植于道路旁有管道的一侧。这样利用有变化的道路狭长绿色空间把宅前、宅后的绿色空间连成一片,形成了小区中的群体绿色空间

    28、。在小区中,还有块状绿地分布于各组团之中,这种绿地是宅旁绿色空间的集聚点。过去的住宅区绿化有过很多成功和失败的例子。例如五十年代的住宅常采用封闭绿地,只考虑保护绿化,增加绿化面积,而忽视了绿色空间中人的因素。这种配置方式,其绿色空间有效利用率较低,如图5。因此,今天的居住区绿色空间一方面是改造小区小气候,另一方面是保证提供居民休息、活动的舒适环境。锁金村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中心绿地以植物为主,在时间分配、平面布局以及空间配置上作了全面考虑,并适当设置休息设施、活动场地,从而增加中心绿地绿色空间的有效性。另外,在小区中,块状绿地的植物配置好坏也直接影响遮荫面积大小和人的活动范围;而保证休息设施或

    29、冬天晒太阳绿地的树种配置,则直接影响到常绿、落叶树木的比例关系和景观效果;保护性绿地的树种配置,也直接影响到对绿地的人为破坏的大小。此外,在居住区中活动场地与植物配置的交错共存是绿色空间设计中比较困难的问题,但是合理利用和搭配,可以减少这一问题的难度。锁金村居住小区园林住宅设计中,中心绿地考虑采用嵌草、铺装组合的活动场地,将绿地变成嵌草配植和活动铺装地面相结合,比较合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图5宅前的封闭绿地居住区公共建筑的周围是人流集中,社会交往频繁的地方,为适应该地段人流太多易破坏的特点,绿色空间的植物配置常采用树坛和花坛的形式,以起到保护绿地和防止损坏的作用。在公共建筑周围往往由于人流大,建

    30、筑密度大,使人感觉比较拥挤,如果我们在花坛、植坛的形式和色彩上搞得活泼一些,就可以丰富该地段的绿色空间气氛,并达到活跃绿色空间的目的。居住小区区级干道,可以说是连接小区其它各个绿色空间的纽带。这些道路本身的住宅常是小区与外界绿色空间的渗透线。道路的形成及路边地下管线的位置决定了道路的绿色空间布置形式,例如在锁金村居住小区内锁金南路的部分地段就采用了对称与不对称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配置形式(图6)。采用不对称配置主要是要打破两侧建筑的不均衡感,以保证道路绿色空间的均衡作用。在上述诸绿色空间的组成中,绿化形式都各具特色。而垂直绿化对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的形式更有其积极性和有效性,它占地面积小,适应性强

    31、,功能作用大。已被人们逐渐重视。图6道路绿化配置形式在数个由既定建筑物(住宅、小区公共建筑等)围合的再由道路纽带或河流联系的居住小区空间中,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时,除要考虑人的活动规律外,并在已有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对建筑物、道路、尺度、色彩、地形地貌、土壤、管线等等与植物的组合配置进行综合研究,如何掌握植物生长规律,运用现代空间理论来解决居住区的绿色空间,这是我们目前改善居住环境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规划在“城市建设技术政策要点”中第八条提出:“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保护好风景名胜。”这一提法很好,比较确切。因为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是要用人工去建设的;而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古迹,是大自然和历史遗留下来的,不能再去建设,而是需要把它们很好保护下来。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不能混为一谈。为此,就这个问题,提出个人意见供讨论。一、什么是风景名胜区和风景旅游资源凡是具有较高美学、科学技术、艺术、历史价值,能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参观、娱乐和旅游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均可称为“风景旅游资源”。日本称为“观光资源”。凡是以人文资源占绝大优势的人工游览环境,如我国的敦煌、长城、和24个历史文化名城等;在美国的威廉斯堡(Williamsburg)华盛顿国家首都公园(National Capital,Pa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山水园的历史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