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传播学考研个人专题总结.docx

    • 资源ID:10216782       资源大小:193.29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播学考研个人专题总结.docx

    1、传播学考研个人专题总结专题一:传播学论【传播学在美国起源的原因】1.政治上,美国的政治家在日常政治活动和总统竞选中比较重视利用传播媒介的宣传。另外,在战争期间,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赖更加凸现。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进行了相关的传播实践活动和深入的研究,直接催化了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早期的传播学研究学者和研究案例。2.经济上,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以及生存于期间的大众传播业,为传播学的兴起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发展,市场拓展和行销行为前所未有的增加,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对信息的需求和要求更高。大众传播业作为一个产业而形成,其私营产

    2、业的特征使其主客观上都重视研究。3.社会上,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在给社会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传播业大发展,新媒介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科学来综合研究。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新的思想,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学说日益多样化,社会学、心理学的发展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也给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提供了学科背景。总之,传播学是在美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关注实践、研究实践,是传播学兴起的根本。【传播学派与比较】1.经验学派(传统学派)是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尤其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主要代表有: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

    3、夫兰、施拉姆等。该学派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播传、观察现象。其重要特点是:一是以实用主义为研究目的,二是多元主义的社会观。其主要理论观点,如“说明与态度改变”的研究、“两级传播”等,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效性。后受到批判学派的强烈批判,之后,研究视角有所改变,提“出议了程设置”等较为强调传媒影响有力性的理论。2.批判学派20 世纪60 年代起源于欧洲的传播学研究学派,至80 年代已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其影响和发展已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该学派植根于欧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主要以“法兰克福学派”和“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批判学派实际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

    4、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是不同点观、不同方法的集合。主要流派有: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派、意识形态学派、社会文化学派等。3.两大学派的差异比较【芝加哥学派】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形成于美国的社会学学派,其学术活动的开展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因此得名。主要代表学者有:帕克、库利、杜威、米德。该学派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科学学派,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繁荣,使美国社会研究具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对人类学、社会心理学、哲学、政治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其对传播学的理论与研究有巨大影响,该学派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理论概念体系,其进行的“电

    5、影对儿童的影响”的佩恩基金研究,为后来许多的效果研究提供了早期的模式。它构筑了后来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模型。5.法兰克福学派该学派成立于19 2 3 年,是一个以法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为主的学术派别,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以其“社会批判理论”而著称。主要代表有:莫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这一学派主张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对欧洲学者影响很大。这一学派的学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控制实验法】2005名词解释5;在室内进行,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控制,适用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卢因和霍夫兰最早在传播研究中

    6、使用实验法,霍夫兰二战及战后利用控制实验法对说服与态度进行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经典。【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内容分析适用于分析一切传播的讯息内容。内容分析包括两个层次,即“说什么”(传播内容)和“怎么说”(传播形式),对这两个层次都要进行分析。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拉斯韦尔】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19 2 7 年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发表,轰动一时,成为传播学的经典著作。19 4 8 年,发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这是他对传播过程、结构及功能作的一个较为全面地论述,成为早

    7、期传播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文章中,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五个基本要素,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了传播活动的作用。总之,他在宣传分析领域的成就是巨大的,同样,他在对传播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分析方面,影响也是深远的。他的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卢因】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它最早创造性地提出了心理学中的“场论”和“群体动力论”,这些理论成果对传播学的研究影响较大。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个人的行为,因此传播时考虑群体的因素。卢因的群力动力论为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卢因对传播学的另一个重

    8、要贡献是提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概念,“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拉扎斯费尔德】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经验学派创始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对后来传播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位。他最早将社会调查法系统的应用与受众研究,基于对研究方法作出的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to o l m a k e r )。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贡献在于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科学主义研究方法。他和卡兹在伊里县进行“选民投票影响因素”研究后,发表人民的选择,是传播学研究史的一个里程碑。该提书出了“先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两级传播”等著名观点,结束了

    9、“枪弹论”理论统治传播研究的时代,进入了“有限效果论”的时代。新的传播理论的提出,一方面使研究者深入认识到传播环节的众多因素,另一方面,推动了传播学的研究,特别是传播过程的研究,后来学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级传播”理论。【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他对传播学的贡献,一是把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领域,大大开拓了传播学的视野和研究领域;二是他从信源的可信性、传播技巧、受众属性等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实验考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的“枪弹论”效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施拉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传播学的创始人,人称“传播鼻祖”、“传播学之父”

    10、,他对于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把美国的新闻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它学科综合起来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传播学。19 4 9 年,其编撰的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创立。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主要有大众传播学、报刊的四种理论等。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了众多的知名学者,形成“施拉姆学派”。【麦克卢汉】加拿大传播学家,20 世纪60 70 年代国际传播学界最知名、争议最大的学者,西方传播学者称他是“现代媒介分析的根”。他的媒介分析理论风格独特,给人以启发,抓住了媒介研究

    11、的根本主体,即研究媒介本身及社会行为。其理论主“要媒有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冷媒介与热媒介”、“地球村”等。其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的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麦克卢汉的学说对于我们认识媒介工具的重要性有启发意义,但其理论带有一定的极端性和片面性,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三论”对于传播学发展的影响和贡献】2006年简答1题;“三论”即“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相距出现于20 世纪中叶,它们对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倘若没有“三论”、没有信息、反馈、系统等概念,无论外部条件多么充分,传播学研究都无法或难以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科

    12、。信息论19 4 9 年,信息论创始人香农和数学家韦弗发表传播的数学理论,共同提出了对传播学研究及模式构成都发生了深刻影响过程的基本模式,著名的数学模式。其贡献在于,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概括提出信息概念,提出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为传播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范式。控制论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19 4 8 年发表控制论一书,控制论在传播学中得到普遍运用,传播学的许多研究都渗透着控制论的观点。控制论把反馈的概念引入传播过程研究,这对于认识人类的社会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有极为深刻的意义。“反馈”已经成为传播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不仅指导着理论研究,而且指导着传播实践活动。系统论系统论大概形成于2

    13、0 世纪50 年代,系统论的基本构想集中体现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中“整体大于孤立部分之和”。总之,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系统论的精髓,整体绝不等于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论对于传播学的影响更多是边现在方法论上,就是始终从整体的联系的角度看待传播过程,始终将传播活动置于整个社会信息系统中进行考察。没有系统的观念,就不会有对传播活动的整体把握。专题二 大众传播1.含义: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的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2.特点: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职业的传播者,是一个传播

    14、组织整体或个人讯息的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大众传播媒介为机械媒介受众广泛、成分复杂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3. 【大众传播的功能】2005年简答3;基本功能:传播信息 向手中连续不断的传播大量的信息,是大众传播的首要功能。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持续不断、公开的向受众提供着各种事件发展变化的信息,对周围环境进行监视,并满足社会各团体组织和个人的日常信息需要。引导舆论 舆论是社会公众共同的强烈持久的意见、态度与信念的总汇,它的发生发展以共同关注的问题存在为前提。从一定程度上讲,舆论所代表的就是民意。舆论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代表着一种强烈的倾向、愿望和要求,可以自发形成,也可以经外力引导

    15、而起。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责任之一,是将社会舆论引导到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轨道上。有效的舆论引导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形式,传者应根据受众的反馈不断调整,加强传播效果。教育大众 通过传播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内容,保存和发展文化遗产,促进社会化的逐步完善。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人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提供娱乐 很多人选择大众媒介做为娱乐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一方面放松,一方面提高艺术鉴赏力。除此之外,大众传播还有为受众提供服务、促进社会化、加强社会联系等作用。这些功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的一个内在整体。负面功能:大众传播媒介易混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媒介环境),大众对媒介过分依赖,而媒介带来的事实只是

    16、分部再现生活场景,不能完全代表一种社会趋向。如果被一些人利用则会造成极端不良的后果。(德国纳粹)麻醉精神,过度沉溺于表面信息和通俗娱乐中,沉醉在虚幻满足中,失去社会行动力。信息的大量涌入造成信息过量,使人们对信息造成冷漠,并促长了“社会服从”主义,削弱公众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把人变成顺从现状的单面人。媒介以廉价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人们通过以来于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后,人际间的社会交往互动逐渐减少,与社会群体逐渐疏远陌生。“电视人”“容器人”指那些将闲暇时间完全用于大众媒介,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等完全与媒介内容相联系的人。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都源于电视,极端自我内化

    17、、心理封闭,无法应付现实世界的种种变化,而完全成为一种收集媒介信息的容器。大众文化过于通俗,使观众、读者的平均审美水平和鉴赏力下降。电影、电视作品中,大量的暴力血腥、色情内容和场面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诱发了许多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尤其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卫星直播电视的发展,扩大了节目的覆盖范围,带来了跨文化传播的国家主权问题,这种文化渗透给其他国家带来了观念形态方面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制度的潜在威胁。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发挥与其所处的社会系统联系密切,不同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背景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会产生直接影响。专题三 传播过程论一、传播过程与模式1.传播过程:指传播者选择、加工

    18、信息,通过某种渠道传送给受传者,并引起反应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多因素、多环节的过程。包括五种要素:传播者(信源)、受传者、信息(讯息)、媒介、反馈。到目前为止,有关传播过程的研究分为三类:线性传播过程、控制论传播过程、系统传播过程。一、线性传播过程【拉斯韦尔模式】1.含义:19 4 8 年,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其被视为经典模式,称之为“拉斯韦尔公式”。2.模式图: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 讯息 媒介 接收者 效果(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3.评价:其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

    19、的目的,是一种说服过程。此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以分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忽略了社会制度对媒介的影响),过高的估价了传播的效果。忽略了反馈的因素,(未能揭示传播的双向互动性质)。【申农韦弗的数学模式】1.含义:19 4 9 年,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与其同事韦弗提出了通信的数学原理,后来传播学传播的过程。包括五个要完成得正功能(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和一个负功能(噪音)2.图示: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3.噪音:定义:不是信源有意传送,却附加在信号上的任何东西,会对正常传递产生的干扰。在传播过程中,传受者

    20、之间的传受信息有差别,往往是由噪音的干扰造成的。能够消除噪音的是讯息中的冗余信息(如重复),它不会影响讯息容量的增减,但有利于传播的顺利进行。4.评价使传播学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使人们能够更精确的研究传播过程中的具体环节。自身的缺陷:未能够在模式中更多的顾忌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忽略了讯息的内容【线形传播过程模式的缺陷】1.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止于一点的直线,单向的过程,没有信息的回路与反馈。2.将传播过程视为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即传播过程只是内部发生的活动,不考虑人所生存的环境进行任何交换,忽视社会的客观制约性。二、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反馈”与“前馈”】1. 【反馈】2005年名词解

    21、释1;概念:传播学认为,反馈就是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作出的各种反应。作用:从传播者角度看,反馈可以检验传播效果,传播者据此调查和规划目前和未来的传播从受众角度看,反馈是受众的意见、需要、态度等信息的流通方式,受众可以据此更主动地搜集、使用信息。缺点:因迟滞于传播行为之后,影响传播系统的控制功能。因此,有必要增加前馈这程中,改进传播效果。2.前馈 所谓“前馈”,根据控制论的解释就是尽可能在系统发生偏差之前,根据预测的信息路与反馈回路耦合起来,就构成了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这种系统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施拉姆最早在传播学中使用“前馈”的概念,他认为,前馈就是在进行大众传播之前以了解其构成、需要、行为等,以改

    22、进传播、增强针对性、提高传播效果。改变了反馈因滞后于传播行为,而影响传播系统的控制功能的缺陷。【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1.含义:由奥斯古德首创,19 5 4 年由施拉姆提出。这是一个高度循环的模式,在此过程解释者,也是还原符号者;受传者也是如此。传、受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译码和释码。2.编码、译码、释码【编码】将意义或信息转化为符号的过程,这是传播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作为传播者,其编码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传播效果的好坏。编码一方面受编码者世界观、价值观、知识范围和经验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到编码者所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编码不仅是技巧问题,还涉及更深层的领域。【译码】就是将符号还原

    23、为信息或意义的过程,与编码的过程相对应。(编码、译码环节是传播过程中重要的元素,对传而求通有重要意义)【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符码的理解和阐释过程,释码活动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受众的译码主要有同向性、对抗性和妥协性三种形态。3.评价比线形模式更进一步,它特别适用于人际传播。认为传播是完全对应的、平等的,现实并非如此,不适应于大众传播。【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1.含义:由于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不适用于大众传播,施拉姆于19 5 4 年又提出了适用于大众传播的模式,这一模式明确提出了“反馈”。模式的中心是媒介组织,它也集编码者、译码者和释码者为一身。它们可以从受

    24、众处获得推测性反馈。受众往往是由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分属于各个基本群体和次级群体。2.评价:显示了大众传播的生产和接收,以及对媒介的推测性反馈标志着从一般传播过程走向大众传播过程,标志着将大众传播看成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趋向。【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1.含义:19 5 7 年,美国学者韦斯特利和马克莱恩整理当时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适合大众传播研究的有系统的模式,引入了一个第二种传播者(即信息渠道角色)。2.评价:这个模式对认识大众传播的过程意义重大:1)它指出了大众传播过程是经过选择的,而且这种选择是经过若干阶段,说明了大众传播过程中把关人及其多重把关性。2)指出反馈(或缺乏反馈)的重

    25、要性。不足:1)认为三个参与者之间是平衡的、互利的,整个系统完全自我调节。事实不是如此,三个参与者之间很少平衡。2)夸大了大众传播的一体化程度,实际上,每一方都追求各自不同的目标。3)过分强调传播者度社会的独立性。【控制论传播模式的评价】1意义:引入了“反馈”概念和机制。传播过程成为双向系统的回路。自我调节能力增强。2缺陷:认为传播过程是双向回路,就成了循环的、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而现实中,传播过程尤其是大众传播过程中,很少有平衡对等。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本体运动过程,未发现传播过程的社会背景。三、系统传播过程的模式1.基本特点:系统传播过程模式将传播过程看作一个系统,并将其放到社会系统中去

    26、研究,大众传播过程与社会系统之间是互动的关系,两者互相影响。2.代表:赖利夫妇模式:最早提出的在社会系统构架中的传播系统模式,开启了大众传播研究的新面貌。马莱茨克模式:提出了影响大众传播的众多因素,既指出了传播过程的社会制约性,也指出了其中的心理变量,其分析较以往的研究更为系统、全面,更具社会性。梅尔文德弗勒模式:从广大社会环境出发,研究社会中的传播过程,先后提出两个系统传播的模式: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和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专题四传播者论一、传播者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包括传播组织(如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和组织化的个人(如编辑、记者等)。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是制作、传

    27、播讯息。他们控制着传播的内容(把关),却又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的控制。二、传播者的制度环境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1.社会制度决定传播制度所有的社会制度都要对其传播制度和媒介进行控制往往被一定的社会集团控制,通常是控制在统治阶级手中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媒介规范理论2.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具有能动作用传播制度的性质、形态、功能等取决于社会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个子系统,传播制度必然要与社会制度及其它子系统发生互动关系。具体而言,其能动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传播制度要维护本社会的社会制度,为巩固和发展该社会制度服务。传播制度首先要效力于社会及其根本制度。传播制度的基本制度与形态,影响着社会中其

    28、他派生制度的发展。因此,只有传播制度与其他社会派生制度协调互动,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已渗透到5个基本社会体制中:经济、政治、家庭、宗教、教育)传播制度的不适应乃至失控,将可能影响到社会其它制度甚至根本制度的稳定。要注意传播制度的合理化、完善化和可控化。【报刊的四种理论】世界报业体系的一种众所周知的划分方法,将世界报业系统分成四大类:集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和苏维埃义。这些类型的划分源于规范理论,即来源于观察,而非来源于对假设反复检验的理论。1.【集权主义理论】产生于16 、17 世纪的英国,其主要目的是坚持推进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在集权主义体制下,报刊可以公有或有私,但媒介控

    29、制十分严谨,政府要对媒介使用者颁发特许执照,并进行新闻检查。它是加强政府统治的工具,现在很多地方仍广泛使用。2.【自由主义理论】18 世纪最早由英国发展起来,理论来源主要是弥尔顿、洛克等人的思想著作。该理论认为,报刊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真相、监督政府,同时具有告知娱乐、销售之功能。报业主要为私有,任何有经济手段,可以使用媒介的人,都可以拥有媒介。主要依靠“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法庭实行媒介控制,是监督政府和满足其他需要的工具。3.【社会责任理论】产生于20 世界的美国,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理论认为,媒介除了有告知娱乐、销售功能外,主要用于讨论冲突,任何想表达某

    30、种意见的人都可以使用媒介。媒介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受到社群意见、消费者行为、媒介职业道德行为的控制。所有权除政府为公众服务而接管,主要为私有。4.【苏维埃主义理论】产生于前苏联,后被多国采用。该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和发展作贡献,特别要服从政党的专政。媒介受政府经济、政治行为及监督部门控制。归国家所有,只作为国家发展的助手而存在,受严格控制。三、传播者与把关【把关人】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卢因,于19 4 7 年发表群体生活渠道一文,首先提出“把关人”概念,又译作“守门人”。即在传播过程汇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并传播信息的人(把信息进行过滤加工的人)可以是传播组

    31、织,也可以是组织化了的个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把关】1.定义: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加工过程就是把关。它是传播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行为,其目的在于争取更多的受众和有效的受众。2.把关原因:信息的差异性:客观世界信息的属性、作用差别筛选、过滤传播者传播目的的差异性:传播者目的不同选择满足其目的的信息受众差异性:受众的需要和心理差异选择不同信心满足不同需要3.把关过程:搜集信息:寻求适合传播,有传播价值的信息。过滤信息:根据目的及信息、受众的情况制作信息:将确定要传播的信息符号化(编码),加工成信息传播信息:将制作好的传播品通过媒介网络发布,到达受众。认识和研究把关过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通过揭示把关的过程,使传播对象更好的懂得应该如何评价已经过关的内容;此外,它促使把关人对自己借以取舍的理由作出评价。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传播者把关都有一定的标准,这种标准因传播者所处的社会、媒介组织及个人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认识影响把关的因素,可以使传播者的把关更有效,更符合社会需要。政治、法


    注意事项

    本文(传播学考研个人专题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