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套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021033       资源大小:616.09KB        全文页数:9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套新人教版.docx

    1、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套新人教版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二、学习新知:(课件展示)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1生读“我国的交通运输网图”回答: 交通运输网密度大, 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2师: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时至今日,我国有哪些主要的铁路线呢?(演示)动画“我国铁路干线分布” 3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分步描画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A南北铁路干线京哈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B东西铁路干线(1)京包包兰线。(2)陇海兰新线,是我国东西铁路最长的干线。(3)沪杭、浙赣、湘黔、贵昆四条铁路线组成。C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找

    2、出它们各位于哪些铁路干线的交会之处,然后填表:项 目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交会的铁路线三.总结板书:四反馈练习: 1、要求学生根据板书在笔记本上把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示意图绘制出来。教师巡视,时而加以指点。(可派2名能力较强同学去黑板画) 2、看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有一个旅游团准备从北京乘火车到昆明游览,请你帮助选至少两条路线,将你选好的路线分别用不同颜色描出,并将其经过的铁路枢纽分别用A、B、C标注在图中。(注意线路与枢纽名称不能重复出现),然后在下面空格中写出铁路线及铁路枢纽名称。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课件展示)“我国主要高速公路分布图”问题:高速公路具

    3、有什么特点?我国建成的高速公路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高速公路的特点是运输速度快、经济效益高。我国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有:京津唐线、京石太线、沈大线、沪宁线、广深线等。2、探究活动旅行途中的见闻北京的学生王明,想利用寒假到南方城市昆明、广州旅游,还想顺路参观古都西安。请你帮助设计一条既经济又比较快速的旅游路线。他沿途会有哪些见闻。活动目的(1)复习铁路线,应用铁路分布图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2)复习我国地形区的分布。(3)复习我国农业生产。并使以上三种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具体实施步骤(1)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交通方式。(铁路)(2) 确定合理的路线。(北京-西安-昆明-广州)(3) 沿途经过

    4、的地形区,及当地农业的特点。(如:列车从北京出发后,行使在华北平原上,平坦的土地上生长着绿油油的冬小麦。)3、课堂小结:与学生共同回忆本节知识、总结板书: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二、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1、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速度方面:飞机最快,火车、汽车次之,船舶最慢运量方面:火车、轮船最大,汽车次之,飞机最小运价方面:空运最高,陆运次之,水运最低2、运输方式的选择客运:根据旅客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货运:贵重或急需货物数量不大的选择飞机 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途选择汽车,远程数量大的选择铁路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选择火车、轮船3、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保障交通安全

    5、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第1课时)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我国人口总数及在世界的位次、人口国策。能运用 “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分析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通过读“我国人口分布图”总结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过程和方法:简单的由老师出示问题,学生自学;重难点读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增加学生展示的机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我国人口国情,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有这样的认识: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控制人口的增长必须从每个人做起。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及人口的分布特点,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教学难点: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自学、读图指导、合作展示、学练

    6、结合教具:自制课件【自主学习】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自学,找出答案。(1)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 亿,占世界人口 以上,是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 大,人口 快。特别是 年以后,人口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读图1.9)(3)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很多问题,如: 、 、 、 等。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和 相适应,我国政府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 晚 ,少生优生。人口增多会使环境压力增大,环境容纳量会变小,由于人口增多导致用地紧张,粮食资源减少,迫使人们开发荒地,砍伐林地,从而会引发水土流失的自然灾害的发生;资源会严

    7、重减少;人口增多会导致社会治安混乱、犯罪率会上升、住房紧张、供水不足、就业困难、失学率升高等等严重后果。【互查互助】学生答题,教师明确,并对”人口增长图”和人口问题进行点拨。学生答题练习,要求不看书答对。展示图1.11,要求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找出分界线,并简要说明这样分布的原因。(前后4人为一组讨论)【代表汇报】【巩固拓展】全班分2组开展小型辩论会:我国人口是否西迁。【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A1/3 B1/4 C1/5 D1/62.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 )A约11亿 B约12.95亿 C约13.5亿 D约14亿3. 下列省区中,平均

    8、人口密度最低的是( ) A.河南 B.上海 C.江苏 D.西藏自治区4.建国后,我人口增长迅速,其原因是( )A发展了全面体育运动 B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C养生知识的全面普及 D生活、医疗条件不断改善5.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缓慢C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 D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6.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A.平原多,气候湿润 B.沙漠多,气候湿润 C.山地多,气候干旱 D.沙漠多,气候干旱二、填空题1我国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总数_以上,居世界第_位。2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实行_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人口数量的增长,应同_和

    9、_条件相适应.4.据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_,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_倍多。5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总的情况是_部人口多, _部人口少。6.从黑龙江省的_到云南省的_划一条直线,该线东部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_,而面积占全国面积的_。7.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_,我国人口最少的省是_。8.人口密度表示_,公式为_。【课堂小结】为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可以采取一些政策,鼓励人才向西部流动,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差距,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不过迁移应当考虑到自然条件和环境容量问题。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民族构成状

    10、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掌握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活动,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构成和文化差异性,学习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2.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构成状况、分布特点。教学难点: 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对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方法:自学、读图指导、合作展示、学练结合【自主学习】学习主题一:56个民族(自学识记

    11、,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疑问)(1)我国有 个民族,以 族人口最多,占 %;其它 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占 %,少数民族中以 族人口最多。(2)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民族有哪些?(3)我国和日本相比,都有一个人口数量占主导的主要民族;不同的是,我国是 民族的国家,日本是 民族的国家。 (4)我国与美国相比,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是由人口较多的 族和 个少数民族组成,美国是由世界许多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的大汇集。(5)请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以及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6)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17页的活动2和活动3。(7)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什

    12、么民族?人口各为多少?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代表汇报】学习主题二:民族的分布1、读课本第18页图1.17,分析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1)根据图例,说出汉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在这些地区是否只有汉族分布?(2) 根据图例,找出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主要的聚居区是哪里?(3)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在这些地区是否只有少数民族分布?(4)根据前面的问题,总结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这种分布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什么好处?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各组代表发言:(1)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不是。(2)壮族的主要聚居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维吾尔族的主要聚居区是新疆维吾尔自

    13、治区,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区是内蒙古自治区。(3)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不是。(4)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这种分布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加强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3、将我国几个少数民族与聚居地区连接起来 藏族 青藏高原 满族 云贵高原 苗族 东北三省【巩固拓展】学习主题三:介绍我国的民族政策。1、学生看书介绍,看谁介绍的多、准确。2、教师讲述:当今世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问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民族矛盾激化,则会成为动乱之源。综观我国,民族团结,国泰民安,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我国一贯执行的正确的民族政策。3、课件展示:(1

    14、)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所占比例都超过了其人口所占的比例。只有几千人的珞巴族、门巴族和赫哲族也有自己的代表。(2)据统计,19801998年,国家财政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定额补助达1400多亿元。(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1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3%。【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A.56个 B.34个 C.55个 D.66个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A.壮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满族3.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东南、西北B.西南、西北、东北C

    15、.西南、西北、东南D.东北、西南、东南4.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藏族 B.回族、维吾尔族 C.蒙古族、回族 D.蒙古族、藏族5.我国少数民族总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约是( )A.9% B.8% C.7% D.10%6. 下列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汉族全部分布在东部 B.少数民族全部分布在西部C.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地区 D.各民族分布均匀二、填空题1汉族的分布遍及_,以_ _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_。2傣族的传统节日是_,蒙古族擅长_等活动。3各民族分布具有“_,_”的特点。4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

    16、族_,设立_,行使_。三、综合题1回答问题(1)右图中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_族B_族C_族D_族(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_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课堂小结】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共3课时)(第一课时) 充分指导学生读图、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分析、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教育。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赏析彩图:“春到乌苏里江”、 “帕米尔高原”和书中风景插图,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感受到祖国各地山河秀丽、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学习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

    17、性。学习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学习方法:读图指导、学练结合、小组合作课前准备:地球仪、自制课件。【自主学习】(学生回答,教师读图点拨,学生再巩固。)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学生看书看图独立完成下列各题。)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 半

    18、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 半球。2.大洲大洋位置:我国位于亚洲的 , 洋的西岸。3.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纬度,少数位于 带,没有 带,南北跨纬度很广。4.海陆位置: 东部,西部深入 ,有众多邻国,东部临 洋,有众多岛屿和 ,是一个 的国家。5.我国领土面积 ,居世界第 位,仅次于 和 。6.中国的陆上邻国 个。临海从北到南依次是 、 、 、 。隔海相望的国家 个。海峡主要有 和 。陆界 多千米,海岸线 多千米。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互查互助】 (班内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一个问题,以不同形式合作完成,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学习。)1组:评价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2组:评

    19、价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3组:读“中国疆域示意图”,明确我国领土的四至点。4组:完成5页活动题2和3。(要明白怎样量算,能给其他学生讲。)【代表汇报】(各组汇报学习成果,全班分享,其他同学可提出质疑和发表建议。尽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展示。教师适时点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1. 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2从海陆位置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气候湿润、利于农业;海岸长,多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进行海上贸易;陆上邻国众多,便于发展边境贸易,又便于与中亚、西亚、欧洲国家进行陆上联系。3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20、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3E附近。4南北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约5小时。-因而产生晨昏差异(时间差异)5指图反复练习。6指图反复练习。岛屿: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等;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巩固拓展】1. 展示”世界几个面积大国比较图”,并观察地球仪,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

    21、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2. 明确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陆界20000多千米,海岸线18000多千米,领水37万平方千米。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达标测试】 1.填空题(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 ;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 ;(2)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来看,中国是位于 东部, 西岸的国家。(3)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 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最南端在南海中的 (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 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E多),最西端在新疆的 (73E附近)。(4)从北到南,我国依次濒临 、 、 、 。 和

    22、 海峡是我国的两大内海。(9)我国陆地面积约 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10)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个。2. 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邻国、临海、海洋等的名称。 【课堂小结】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第2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学习重点:1.我国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的基本组成。2.我国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分布。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学习方法: 学练结合,读图讨论【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介绍

    23、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完整)。(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提取地理信息,变传统的 “书本中学地理”为 “在生活中学地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地理来源于生活)(学生看书看图独立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 、 、 。2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和 个特别行政区。(提示:可以用加法算式记忆,。)(学生回答,教师读图点拨,学生再巩固。)【互查互助】(每组一个问题,以不同形式合作完成,充分让学生动起来,教师深入到不同的小组,指导、参与小组讨论。)1. 分类读图: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按方位找出各省级行政区。2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纬度最高和最低的省区,我国跨纬度最

    24、多的省区,我国跨经度最多的省区。3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我国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省区,邻国最多的省区,我国岛屿最多的省区。4充分发挥想象,一些省区形似什么?至少10个。5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写出。6我国自北而南沿海有哪些省 (自治区、直辖市)。【代表汇报】3新疆,澳门,新疆,海南。4黑龙江省的轮廓像一只天鹅,陕西省的轮廓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西藏自治区的轮廓像一只藏靴,云南省的轮廓像一只开屏的孔雀,湖南省像男人头,江西省像女人头,海南省像一只菠萝,台湾省像香蕉,广东省像大象鼻子,青海像兔子,甘肃省像哑铃等等。5云南、广西、广东、台湾6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

    25、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巩固拓展】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得出色。给同学们一首“七字歌”,帮助你记忆。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达标测试】1选择题(1)我国目前共有几个省级行政单位( )A.30个 B.32个 C.34个 D.36个(2)下列属于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是( )A.省、直辖市、区 B.省、县、乡 C.省、自治区、直辖市 D.直辖市、镇、乡(3)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青海省【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识记34个省区的名称

    26、和分布,落实在图上。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第3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师: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全称和简称大多数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学生自读完成:全称和简称的由来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取全称中的 字或几个字作简称,如青海省 (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等。二是采用境内重要的 命名,如,安徽省内的霍山,又名皖山,故简称皖;又如湖南省,因境内有湘江而得名;江西省境内有赣江而得名。三是以 地名做简称。这种情况占了简称中的大部分,如海南省,明初设琼州府,辖境包括整个海南岛,故名琼;又如山东 (鲁)、四川 (蜀)等等。(学生回答,教师点拨。)【互查互助】小组内几个同学合作记

    27、忆各省级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互相交流方法,互相检查。【代表汇报】每组派2名同学进行比赛,老师提问,学生计分。【巩固拓展】课件展示“三字经”,帮助记忆 。京津沪 内蒙古 黑吉辽 冀鲁豫 晋陕甘 苏浙皖 青新宁 湘鄂赣 川滇黔 桂粤闽 藏琼台 港澳渝【达标测试】1“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 A、船出长江口( ); B、碧波万顷( ); C、十一逢中秋( ); D、银河渡口( ); E、宝地( ); F、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2“猜车牌”:请说出下车牌来自哪个省级区: 沪 A23654 陕 K54612 甘 B02548 晋 A30214 津 C05462桂 A30654 粤 E50342

    28、 苏 B12678 川 D57021 赣 F56235图号ABCDEF省名称省简称政府驻地4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 (1)将下列省级区的简称填在图中:冀、陇、粤、琼、秦、赣、鄂、皖、渝、闽(2)将下列各省级行政中心正确填在图中:【课堂小结】 全称和简称的由来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第1课时)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我国人口总数及在世界的位次、人口国策。能运用 “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分析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通过读“我国人口分布图”总结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过程和方法:简单的由老师出示问题,学生自学;重难点读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增加学生展示的机会。情

    29、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我国人口国情,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有这样的认识: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控制人口的增长必须从每个人做起。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及人口的分布特点,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教学难点: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自学、读图指导、合作展示、学练结合教具:自制课件【自主学习】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自学,找出答案。(1)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 亿,占世界人口 以上,是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 大,人口 快。特别是 年以后,人口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读图1.9)(3)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很多问题,如: 、 、 、 等。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和 相适应,我国政府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 晚 ,少生优生。人口增多会使环境压力增大,环境容纳量会变小,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套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