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泰州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记录.docx

    • 资源ID:10184982       资源大小:218.66KB        全文页数:1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泰州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记录.docx

    1、泰州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记录泰州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记录 作者: 日期: 第一章 前 言一、规划背景从空间上分析,泰州位于沿海与长江“T”型发展轴的结合部,交通较为便捷,两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贯穿其中,距泰州仅20多公里的苏中机场已纳入国家“十一五”建设规划,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泰州经济开发区是泰州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工业经济的集聚区。在泰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开发区“十一五”规划大的发展框架指引下,开发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体形成了“一区四园”的空间框架,规划面积达到64.2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其中,春兰工业园4.42平方公里、高新技术园12

    2、.68平方公里、民营科技园5平方公里和滨江工业园9.98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春兰、LG、中源机电、康翔铝业、中海油等龙头企业为重点的家电、车件和电子产业、石油化工等产业的空间相对集聚。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快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泰州经济开发区作为江苏省“四沿”战略中沿江经济带的一个重要节点,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十一五”以来,开发区发展步伐较大,发展规模和速度、招商引资力度均某种程度上超出了当初“十一五”规划设定的目标,急需对现行规划进行优化调整。同时,目前开发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在产业特色、企业分布、资源配置、产业产品链、配套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推进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与长三

    3、角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整体上梳理、优化开发区内的产业产品链是开发区面临的最为突出的课题。据此,有必要在泰州经济开发区“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研究泰州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纵向层面,“十一五”规划实施两年来有没有达到预期的设定目标;横向层面,与全省136个开发区相比,泰州经济开发区位列何处,在哪些特定领域具有特定的优势。同时,将泰州经济开发区放到江苏省的小“T”型发展轴以及长三角大“T”型发展轴中分析,有哪些产业泰州更加适合发展?服务业层面泰州经济开发区更加适合发展哪些业态,需要对周边的港口规模和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在综合发展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开发区内的产业发展规划,为后续开发区招

    4、商、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等作依据。二、规划研究目的通过本次规划研究报告的编制,争取能够在两个层面达到以下的规划研究目的:1、从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以及长三角、江苏省沿江经济带两个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宏观上明确泰州经济开发区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发展定位与路径;2、使在研究报告基础上提炼形成的泰州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成为泰州经济开发区新一轮产业发展、招商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成为开发区国土、建设、环保、规划等政府部门的指导性文件。三、上位规划分析1、城市规划总体上,泰州经济开发区内部不是连续分布,由高新技术园区、春兰工业园、滨江工业园以及民营工业园组成,其总体规划很难进行整体规划。因此,开发

    5、区现有规划编制均是依托四个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春兰工业园、滨江工业园以及民营工业园)进行。每个园区的功能定位如下:高新技术园区根据高新技术区的发展条件、战略地位的要求,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功能定位为:泰州市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聚集区,集生产、管理、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园,商贸服务、生活居住等配套协调发展的新区组成部分。滨江工业园区具有良好生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和现代滨江工业园的典范。春兰工业园区以春兰集团轻型机械、自动车、电子、家用电器为主的高科技工业园区。民营科技园建设成以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加工、服装等为主的生产基地,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和一定区域

    6、范围内的竞争实力,一个集工作、生活于一体,环境舒适的工业园区。2、“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指导泰州经济开发区2006-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产业发展章节中明确提出:“形成以石化、家电、车件、纺织、电子电器、乐器等为重点的制造业集群和以仓储物流、汽车交易、餐饮娱乐为核心的服务业集群。其中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主要依托现状的产业基础,缺少具有带动性、规模性的新兴产业门类选择。3、规划解读泰州经济开发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在十一五前三年内对于开发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无论是城市规划中的对各个园区的功能定位还是“十一五”规划中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与导向均在一

    7、段时期内很好地指导着开发区的全面发展。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凸显、泰州参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的地位发生变化、开发区自身包括中国医药城的快速发展以及滨江园区中海油气、光电新能源等重点项目的落户开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泰州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现有的规划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均已不适合未来开发区的发展实际,需要重新审视未来一段时期开发区的整体产业发展方向及发展路径,为后续政府招商、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四、规划主要内容本产业规划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依托开发区各个园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现有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重点抓住空间、设施、产业三个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在深入研究发展现状

    8、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外围产业发展大环境以及泰州经济开发区已经落户的项目对产业发展导向的改变,一方面对“十一五”规划中的产业发展章节进行调整,一方面依据现有开发区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外围环境进行重新调整规划。空间明确经济开发区未来可供开发的空间有多少?高新技术开发区、春兰工业园、滨江工业园以及民营工业园各自的发展空间有多大?以后这些待开发空间重点发展哪些产业?与招商紧密结合的同时,还要和现有的产业链进行整合。配套设施在现有“一区四园”的开发区框架中,现状产业发展以及未来择定的产业门类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有没有进行整合的可能性?包括水、电、污水处理、热等等。产业现有的产业如何进行升级优化?开发区在规划期

    9、内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如何定位?对“一区四园”内的现有企业进行全方位调研,如何全面整合开发区的产业空间布局?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需要做哪些事情?五、规划依据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12.2;2、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计产业发20031096号,2003.9.11;3、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4、江苏省沿江开发规划纲要,江苏省人民政府,2003年;5、江苏省沿海开发纲要,江苏省人民政府,2007年;6、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0、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7、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调整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泰州市规划局,2006年;8、泰州市土地利用规划(1997-2020)调整稿,泰州市国土管理局,2007年;9、泰州市沿江开发规划,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2年。10、泰州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005年11、泰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分区规划(2006-2020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006年;12、泰州经济开发区滨江工业园分区规划(2006-2020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

    11、会,2006年;13、泰州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国家环境保护部南京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006年;六、规划范围(一)空间范围本次泰州经济开发区的规划空间范围为整个开发区的全部管辖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春兰工业园区、民营工业园以及滨江工业园区的规划全部区域。总规划用地面积为64.2平方公里。(二)行业范围根据泰州经济开发区内部现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以及未来开发区大的产业发展定位,结合在长三角、江苏沿江地区大的发展环境下面临的发展机遇,确定本规划产业门类主要包括: 石油化工 汽车零配件 机械 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 新材料 新能源 物流 软件信息服务行业 其它配套产业七、规划期限规划以2

    12、007年为基准年,与国家和地方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相协调,中远期到2015年,分为两个规划时间段作为产业发展的时间节点。其中远景设想到2020年。近期:2008-2010年;中远期:2011-2015年;远景:到2020年。第二章 开发区产业发展环境一、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特征及趋势1、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

    13、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特别是进入1990年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在更大范围内向全球扩张。伴随着这一进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分工和一体化程度也越来越高。2、经济全球化促进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重构生产系统与全球金融和全球市场相连接,制造业发生全球性转移,导致了全球性生产和全球市场的扩展以及全球资本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加快实现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外来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小投资规模的企业空间转移向以大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生产网络扩张演变,跨国公司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达国家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

    14、移传统制造业的同时,遵循产业梯度从高向低的波浪式垂直转移向持续的技术扩散转化,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地向有市场和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导致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而且研发环节和服务贸易也开始以“外包”形式向外转移,生产性服务业(财政、法律、咨询、会计和广告公司)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促进全球产业结构向以知识、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演变。3、经济全球化可导致地区内部经济地理的重新组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重构,反映在全球生产方面就是生产组织的片段化或分散

    15、化。一方面是控制全球生产、消费、投资、金融网络的功能向全球核心城市集中,全球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越来越集聚于那些富有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另一方面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向全球城市体系的分级扩散,而且这种集中与扩散不是一个对称的结构模式,会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规模较大地区的人口会流向规模较小的地区;二是规模较大地区中的部分产业会转移到其他地区,从而使规模较大的地区变得更加专业化,在总体上使制造业活动变得更加分散,同时又促使某些产业发生集聚。4、经济全球化重心已向中国等地区转移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以势不可挡之势向新兴市场国家倾入千百亿美元的投资风潮已经停歇,外国直接投资将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地带,如中国、韩

    16、国、墨西哥和拉美,大公司已将直接投资转向公司的收购和兼并。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经济潜能最大、经济活力最盛的地区之一。“9.11”事件后,中国尤其是包括长三角在内的沿海地区,成为世界上投资最安全的地区,迎来一个国际投资的新高潮和产业专业的新高潮。这次产业的全球性转移将有可能区别于80年代、90年代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而大规模的高新技术行业甚至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将更为青睐中国,青睐中国的沿海地区。5、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受国际化渗透全面、影响深远的地区从世界上其它国家沿江地区开发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看,沿江地区(尤其是国际上一些大的江河)在一国经济发展

    17、中往往起着推动经济增长,承接产业转移。随着世界制造业重心向亚洲尤其是中国的转移,国际资本加大了对华投资的力度,一些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或全球制造基地迁至中国,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趋势也正日益凸现。沿江地区由于其突出的航运优势,较好的经济基础和优良的资源条件,历来是各国推进工业化,城市和产业布局的重点。长江三角洲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腹地市场广阔,产业加工制造与配套能力强,淡水资源丰裕,高素质劳动力充足。凭借强大的产业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长江三角洲已成为以加工配套和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国际资本的重要投资区域。图2-1 19902006年全国和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二

    18、)对泰州经济开发区的影响作为长江沿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直接载体和集聚区域开发区,地位尤其重要。泰州经济开发区正是处于这一区域,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具有放眼全球承担国家产业发展战略载体的宏观视角,凭借其自身优势,找准产业定位,主动提供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条件,做好产业的整合与有效集聚等,创新招商模式,吸引大规模的跨国公司,积极迎接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和生产大循环,不断提升地区水平,争取生产大循环中更加有利的地位。同时,实现内部传统制造业的高技术化,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拓展了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和资源供应来源,为开发

    19、区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得认清形势,在经济全球化内部经济地理重新组织的过程中,如果不能紧抓机遇和有所作为,将会成为被大区域离散的角落,产业将会处于产业的最低层次,从而制约整个地区的发展。二、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一)长三角区域经济融合1、是全球化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外部推动力量,而长三角地位和整体功能的提升则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部需求。与经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另一个趋势是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而区域一体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区域经济的融合。长三角不仅是我国城镇最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最大的核心经济区,是我国在新世纪有望首先与国

    20、际经济接轨的地区。经过本世纪初长三角吸引外资,打造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一轮发展竞争以后,目前长三角正处于一个为构筑更高竞争平台而激烈重组的时期。政府为长三角经济的活力重现和蓬勃发展积极创造了适宜的宏观环境,包括吸引外资的低税收政策、鼓励民营经济的优惠和折让、大规模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兴建、切合实际的产业规划的引导和多种开发区的设立、市场统制和经济管制的放松等等。在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指导下,长三角内部正进行包括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空间架构、设施建设在内的全方位重组过程。从长三角内各个地区发展的需求看,以构筑现代化大城市群实现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各方的客观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上海构筑国际大都市的必

    21、由之路,是江浙地区融入全球化的必然选择。2、是长三角区域的内在需求21世纪初,长三角区域经济已整体进入了工业化的中高级阶段,其中上海等中心城市已开始步入工业化的高级阶段。该阶段长三角地区已基本实现了小康,在产业结构、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城市功能、技术水平、市场化建设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和层面上显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区域合作与发展的迫切愿望和内在诉求。从统计数据看,20002007年长三角GDP占全国GDP的比例从14.0%上升到18.9%,这表明长三角在国家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某种程度上长三角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与此同时,长三角首位城市上海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中的总量开始逐步下降,上海G

    22、DP占长三角区域GDP的比例从2000年的31.1%下降到26.1%,这表明长三角首位城市发展的转型和地区经济融合进入到新的阶段(表2-1)。表2-1 2000-2007中国GDP、长三角GDP、上海GDP及其所占比例年份全国GDP(亿元)长三GDP(亿元)上海GDP(亿元)长三角占全国比例上海占长三角比例200010965515328477114.0%31.1%200112033316981521014.1%30.7%200213582319142574114.1%30.0%200315987823767669414.9%28.2%200418386828775807315.6%28.1%2

    23、00519965533963915417.0%27.0%2006210871395261036618.7%26.2%2007246619466721218918.9%26.1%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挑战,长江三角洲不断加强横向经济联合,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区域共同利益、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各级地方政府主动介入、积极推进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长江三角洲地区新一轮产业融合、经济融合与区内合作热潮的的蓬勃兴起已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已加快目前,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已经进入务实阶段,长三角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这主要表现为:外向化趋势。在中国加入WTO的

    24、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浪潮和跨国公司的大举进驻有力地推动着区域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外向型经济正在成为区域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心化趋势。伴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市经济圈的崛起,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带动作用将日益彰显,“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走向全世界”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接轨上海、打造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级第六大都市圈已形成共识。跨地区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合作逐步展开。产业整合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空间上开始呈现连续性和网络化,区域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聚散性及广域流动性正在逐步加强,区域政策环境正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实

    25、现一定程度上的无差异性和协同性,区域经济关系的依存性和融合性正在加大,机制变革加快启动,长三角地区各级行政区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正在逐渐减弱,注重宏观管理和综合调控,更多地关注社会事业的发展。在这样条件下,长三角地区跨行政区经济活动将得到显著增强。(二)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1、长三角产业结构正在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导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外产业转移的规模和阶段性特点,长三角产业结构梯度演变也相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图2-2),根据三次产业的演变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2002年间,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一直呈现“二三一”态势,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10.53和12.87个百

    26、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3.3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出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20022004年期间,长三角以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形成了资本向长三角转移的高潮,在此阶段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显著,第二产业比重从原来的52.10个百分点增加到55.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也相应从41.88个百分点回落到39.45个百分点。2004-2007年期间,长三角在世界经济衰退和内部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下逐步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型,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地方政府日益意识到服务业发展对于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在“十一五”规划中,苏、浙、沪不约而同地将新的产业结构锁定为“三二一”,即

    27、加大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投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2004-2007年期间,长三角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又逐步向“三二一”方向演变,服务业从40.6个百分点增加到42.2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则从55.3个百分点回落到54.4个百分点。图2-2 1978-2007年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变轨迹2、长三角内部城市产业之间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当前,长三角地区已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加速发展阶段,产业发生嬗变,经济增长由主要靠制造业支撑,转向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阶段,但是长三角内部16个城市由于历史条件,城市等级以及发展的路径的差异,其产业之间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本研究通过19902007年各个城市三次产

    28、业结构比重的演变反映各个城市的产业梯度。从第一产业比重来看,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中只有舟山市超过10%,已经有一半的城市第一产业比重低于5%。从第二产业比重来看,2007年16个城市中除上海、南京和舟山外,13个城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11个城市超过55%,2个城市超过了60%。如苏州达到63.7%,绍兴达到60.6%,表明各市对工业经济的依赖程度均较高。从第三产业比重来看,16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第三产业增速快于第二产业。上海产业结构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达到51.9%,成为长三角地区惟一超过50%的城市,南京第三产业比重为48.4%,列长三角第2位,杭州为45.7%、舟

    29、山45.3%,成为另外2个比重超过45%的城市,此外,宁波(40.5%)、无锡(40.1%)均在40%以上。16城市中最低的是泰州,为33.2%。表2-2 1990-2007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年份1990年1995年2000年20032007上海4.3:63.8:31.92.5:57.3:40.21.8:47.5:50.71.5:50.1:48.40.8:47.3:51.9南京9.6:54.4:36.07.6:52.1:40.35.4:48.4:46.24.1:51.0:44.82.64948.4苏州17.3:61.0:21.78.9:60.2:30.95.9:56.5:

    30、37.62.7:63.2:34.11.7:63.7:34.6无锡10.9:67.1:22.05.3:59.6:35.14.0:56.9:39.12.8:57.5:39.71.4:58.5:40.1常州18.6:61.1:20.310.8:59.7:29.57.5:56.1:36.45.2:57.7:37.13.4:59.6:37南通31.9:45.0:23.123.2:50.2:26.617.6:48.1:34.313.8:51.4:34.88.2:56.7:35.1镇江22.1:57.1:20.811.8:56.5:31.77.1:55.4:37.55.1:57.2:37.73.7:59.9

    31、:36.4扬州24.4:53.3:22.315.5:56.1:28.413.3:49.0:37.710.8:51.4:37.87.7:57:35.3泰州34.5:45.9:19.621.2:48.0:30.816.3:47.2:36.512.5:51.8:35.78.5:58.3:33.2杭州16.3:50.7:33.09.1:53.8:37.17.5:51.3:41.26.0:51.9:42.14.1:50.2:45.7宁波20.3:55.2:24.512.8:58.3:28.98.1:56.0:35.96.3:56.0:37.74.5:55.0:40.5嘉兴30.7:49.9:19.418.1:56.6:25.311.2:55.3:33.58.0:59.3:32.76.3:59.8:3


    注意事项

    本文(泰州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记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