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鸟类知识竞赛培训资料.docx

    • 资源ID:10136171       资源大小:32.8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鸟类知识竞赛培训资料.docx

    1、鸟类知识竞赛培训资料鸟类知识竞赛培训资料一、鸟的分类目前全世界有9000多种鸟,鸟属于脊椎动物中的鸟纲,鸟纲在中国有 24个目,根据生活习性可分成不同的生态类群,常见的有:1、 属于陆禽类的目:鸡形目、鸽形目2、 属于攀禽类的目:鹃形目、佛法僧目、雨燕目、 形目、鹦形目3、 属于猛禽类的目:隼形目、鸮形目4、 属于鸣禽类的目:雀形目5、 属于涉禽类的目:鹤形目、鹳形目、鴴形目6、 属于游禽类的目:雁形目、鸥形目、鹈形目7、 属于水禽类的目: 鷉目8、 属于走禽类的目:雀形目是鸟纲中的大家族,共有44科,常见的科有:伯劳科、叶鹎科、鹎科、山椒鸟科、鹡鸰科、燕科、鹀科、燕雀科、梅花雀科、雀科、花蜜

    2、鸟科、啄花鸟科、山雀科、长尾山雀科、绣眼鸟科、莺科、扇尾莺科、鸦雀科、画眉科、鹟科、鸫科、鸦科、椋鸟科、卷尾科、黄鹂科二、广州常见野生鸟种简介。1、大白鹭鹳形目 鹭科 白鹭属。全长约95cm。体羽白色,颈长而弯曲。夏季肩和下颈有细长的蓑羽,嘴黑色,嘴裂延伸至眼后,眼先裸出部分为蓝绿色,脚黑色细长,飞行时伸出的尾羽很长。冬季蓑羽脱落,嘴黄色而嘴端常为深色,眼先裸出部分为黄色。比其他白鹭体型大许多。栖息于沼泽地、河口、湖泊、滨海等湿地,以鱼、蛙、田螺、水生昆虫等为食。繁殖期37月,巢用枯枝、干草搭成,垫以杂草和叶片,每窝产卵34枚,卵天蓝色,无斑点。孵化期2526天,雌雄鸟共同育雏。 繁殖于黑龙江

    3、、新疆、福建及云南,迁徙及越冬时见于中国大部分地区 2、小白鹭 鹳形目 鹭科 白鹭属。全长约61cm。体羽白色。繁殖期枕部具有两根狭长的长矛状飘羽,前颈和背着生蓑羽,背部蓑羽常长过尾。嘴黑,但冬季下嘴变黄。脚黑,趾黄绿色。栖息于低海拔的沼泽、湖泊、稻田等湿地,成散群进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与其他水鸟混群营巢。以鱼、蚯蚓、蛙、虾、昆虫及昆虫幼虫为食,兼食植物性食物。繁殖38月,每窝产卵25枚。卵浅蓝绿色,无斑点。孵化期约23天,雌雄共同孵卵。 分布在中国南方各地。3、夜鹭 鹳形目 鹭科 鹭属。全长约54cm。头顶、后颈及背部墨绿色,枕部具23根狭长的白色冠羽。颈侧、

    4、翼、腰及尾羽灰色,余部白色。雌鸟体型较雄鸟小。亚成鸟具褐色纵纹及斑点. 栖息于低山农田、平川河坝、池塘、沼泽、红树林,杂食性,以鱼、蛙、虾、昆虫等为食,白天群栖树上,黄昏时鸟群分散进食。繁殖期28月,常与白鹭、牛背鹭混群在树林中集体营巢繁殖,每窝产卵37枚,卵淡蓝绿色,无斑点。黑龙江南部、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为夏候鸟,长江以南为夏候鸟或留鸟 4、白胸翡翠 佛法僧目 翠鸟科 翡翠属 全长约27cm。颏、喉及胸部白色,头余部、颈和下体褐色。上背、飞羽和尾羽蓝色,翼上小覆羽、中覆羽和翼端黑褐色,大覆羽蓝色。嘴深红色,脚红色。幼鸟头、后颈、两肋、肩、翼上覆羽和尾下

    5、覆羽均为褐色。颏、喉、胸、腹白色,具褐色细横纹。背、飞羽、尾上覆羽、尾羽蓝色。嘴黑色,尖端黄色,脚橙红色。栖息于平原近水域的树林及海边,主要以蛙、蟹、蜥蜴及昆虫为食。繁殖期在45月,在河溪堤岸或山坡土壁上挖洞筑巢,巢内无铺垫,有食物残骸。窝卵数48枚,卵白色,具有不规则白垩色细纹。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为常见留鸟。5、小鸊鷉 目 科 小属小全长约27cm。体形矮胖。夏季背部黑褐色,胸、腹部淡褐色。头黑色,眼黄色,喉及前颈偏红,嘴角乳黄色斑显著。脚蓝灰,趾尖浅色。冬季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颊、耳羽和颈侧淡棕色,喉白色。栖息于河、湖泊、水库和沼泽地,通常单独或成分散小群活动。善于游泳和潜

    6、水取食,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鱼、虾等。繁殖时在沼泽、池塘、湖泊中丛生的芦苇、灯心草、香蒲等地营巢,每窝产卵47枚,卵形钝圆,污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大部为留鸟。6、赤颈鸭雁形目鸭科鸭属全长约50cm。雄鸟头和颈栗褐色,额至头顶黄色。上胸灰棕色,尾下覆羽绒黑色,下部余部纯白色。背面和两肋灰白色,布满暗褐色波状细纹。翅上覆羽大都纯白色,形成一明显白斑,翼镜翠绿色。嘴灰白色,端黑,脚灰色。雌鸟背部黑褐色,翼镜暗灰色,上胸棕色,下胸及腹部、翼下覆羽白色。常在不深的沼泽、池沼、湖泊和河流沿岸觅食,主要吃植物茎、根等。繁殖期57月,在岸边筑巢,每窝产卵711枚。 繁殖于中国东北、西北部。冬

    7、季在长江流域以南越冬。数量较多。 7、绿头鸭 雁形目鸭科鸭属全长约57cm。雄鸟上体大致黑褐色,头和颈辉绿色,颈基有一条白色领环与栗色的胸相隔。下颈、背、胸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中央两对尾羽绒黑色,末端向上卷曲,其他尾羽白色。翼镜蓝紫色,上下缘有宽阔白边。下体灰白,具波浪形横纹。嘴灰黄色,脚橘黄色。雌鸟褐色斑驳,有深色贯眼纹,背面黑褐色,具浅棕色羽缘,下体浅棕色,杂以褐色斑点。栖息于水浅而水生植物丰盛的湖泊、池沼、江等水域,以野生植物的种子、茎叶、谷物、藻类、昆虫和软体动物为食。繁殖期46月,营巢条件多样化,每窝产卵10枚左右,卵白色或绿灰色。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大部地区繁殖,南方越冬。数量很

    8、多。 8、针尾鸭 雁形目鸭科鸭属全长约65cm。雄鸟头顶暗褐色,颈侧与下体连成鲜明的白色。后颈、背部、两肋灰色,杂以黑色波状细纹,肩羽黑色。两翼灰色有铜绿色翼镜。尾黑,中央一对尾羽特别长。雌鸟体型较小,上体大都是黑褐色有黄白色短斑,无翼镜,尾羽没有雄鸟那么长,但形亦尖。嘴蓝灰色,脚灰色。白天多在开阔水面游荡、休息,夜晚到浅水区或附近田野觅食,以水生植物种子、软体动物和昆虫为食。繁殖期56月,每窝产卵711枚,卵乳黄色,雌鸟孵卵。在新疆西北部及西藏南部繁殖,迁徙经新疆、东北、华北等地,在我国南部越冬。数量较多。9、绿翅鸭雁形目鸭科鸭属全长约42cm。雄鸟头、颈栗色,眼周至头后有一暗绿色带斑,延伸

    9、至后颈,边缘淡色。背、两肋灰色,有暗色细纹。尾下覆羽两侧有黄色三角形斑块。体侧有一明显白线。有金属翠绿色翼镜。其余体羽多为灰色,胸部杂以褐色斑点。雌鸟褐色斑驳,头、颈棕灰色,有黑色贯眼纹,背部黑褐色有“V”字形斑和棕白色羽缘。翼镜较小。嘴和脚灰色。常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和海湾等水域,以草籽、稻谷、软体动物为食。57月在岸边灌草丛中营巢繁殖,每窝产卵811枚,卵淡黄白色。在新疆天山、东北繁殖,越冬于我国中部和南部各地。数量很多。10、白胸苦恶鸟 鹤形目 秧鸡科 苦恶鸟属 全长约30cm。体羽深青灰色和白色为主。头顶、后颈、肩、背橄榄灰色,微着绿色亮辉,两翼、腰、尾上覆羽橄榄色带褐色光泽。脸、额、

    10、前颈、胸及上腹部白色,下腹及尾下覆羽栗红色。嘴黄绿色,上嘴基部红色,脚黄绿色。栖息于河沿岸、水边灌丛、草丛、竹林下、村落附近、农田及苇塘。通常单个活动。以谷物、杂草种子、昆虫等为食。繁殖期47月,在草丛或矮树丛中营巢,窝卵数47枚,卵淡黄褐色,有深黄褐或紫斑。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1618天。繁殖于北纬34以南的低地,在云南、广西、海南、广东、福建及台湾越冬。数量较多。11、骨顶鸡 鹤形目 秧鸡科 骨顶属 体大(40厘米)的黑色水鸡。具显眼的白色嘴及额甲。整个体羽深黑灰色,仅飞行时可见翼上狭窄近白色后缘。虹膜红色;嘴白色;脚灰绿。叫声:多种响亮叫声及尖厉的kikkik。分布范围:古北界、中东、印

    11、度次大陆。北方鸟南迁至非洲、东南亚及菲律宾越冬;鲜至印度尼西亚。也见于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分布状况:亚种atra为中国北方湖泊及溪流的常见繁殖鸟。大量的鸟至北纬32以南越冬。习性:强栖水性和群栖性;常潜入水中在湖底找食水草。繁殖期相互争斗追打。起飞前在水面上长距离助跑。 12、小鸊鷉 目 科 小属 小全长约27cm。体形矮胖。夏季背部黑褐色,胸、腹部淡褐色。头黑色,眼黄色,喉及前颈偏红,嘴角乳黄色斑显著。脚蓝灰,趾尖浅色。冬季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颊、耳羽和颈侧淡棕色,喉白色。栖息于河、湖泊、水库和沼泽地,通常单独或成分散小群活动。善于游泳和潜水取食,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鱼、虾等。繁殖

    12、时在沼泽、池塘、湖泊中丛生的芦苇、灯心草、香蒲等地营巢,每窝产卵47枚,卵形钝圆,污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大部为留鸟。13、珠颈斑鸠 鸽形目 鸠鸽科 斑鸠属。全长约32cm。后颈及颈侧有宽阔的黑色领圈,缀以白色的珠状细斑,头顶、眼先灰色。头颈余部红褐色。上体以褐色为主,具淡红棕色羽缘,下体红褐色。中央尾羽褐色,外侧尾羽黑褐色,末端白色。嘴黑色,脚红色。栖息于多树的草地、农田、或住家附近。常集结成小群,有时和山斑鸠和其他鸠鸽类混群,在树上停息,或在地面觅食。飞行时两翅拍动要比山斑鸠快些,飞行十分迅速,但不能持久。以作物种子、杂草种子为主食,也食昆虫及其幼虫。繁殖期57月,以稀疏细

    13、枝在树上或矮树丛或灌丛间编织平盘状巢,窝卵数2枚,约18天出雏。遍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西抵四川和云南等省的西部。数量较多。 14、山斑鸠 鸽形目 鸠鸽科 斑鸠属。全长约33cm。头和颈灰褐而略带棕红,在后颈基部两侧各有一带蓝灰色羽缘的黑色斑块,与珠颈斑鸠S.chienesis的区别在此。上体以褐色为主,体羽深色贝斑纹状,上背体羽、肩羽具显著红褐色羽缘。下体以粉褐色为主,腹部淡灰色。尾羽褐色,羽端具宽的灰色带。嘴灰色,脚粉红。 栖息于多数地区、平原至中山地带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多在山地,冬季迁至平原。常结群活动。取食于地面,主要以杂草种子、植物的嫩叶和果实、农作物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及

    14、其幼虫。繁殖期47月,一般产两窝。以稀疏树枝构成平盆状。在树上或灌木丛见营巢。窝卵数2枚,卵白色。雏鸟孵化18天左右出壳。双亲均参与育雏。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种群数量较多。 15、灰背鸫雀形目 鸫科 鸫属。全长约20cm。雄鸟头部及上体暗蓝灰色,额部、眼先及颊部、颏部缀有棕褐色。飞羽及尾羽黑褐色,飞羽外翈沾暗蓝灰色,中央一对尾羽为暗蓝灰色。颏喉部及胸部灰白色,下胸两侧、肋部及翼下橙黄色,喉部及上胸具暗蓝灰色纵纹,腹部以下白色。嘴黑色,脚黑褐色。雌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喉、胸及两肋有暗色纵纹,胸侧及两肋橙黄色。与雌乌灰鸫T.cardis的区别在于上体灰色较重,嘴黑色,胸侧及两肋橙黄色。与雌黑

    15、胸鸫T.dissimilis的区别在于胸较白。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茂密森林中,非繁殖期常结群活动,取食昆虫、蜗牛及果实。繁殖期57月,营碗状巢于小树杈上,窝卵数35枚,雌鸟负责孵卵。为我国东北地区东部较为常见的夏候鸟,在长江以南地区越冬,迁徙时经过东部各地。 16、乌鸫 雀形目 鸫科 鸫属。全长约28cm1。雄鸟全身大致黑褐色,下体色稍淡,嘴及眼周黄色,脚黑色。雌鸟较雄鸟色淡,喉、胸有暗色纵纹。幼鸟除飞羽及尾羽黑褐色外,其余各羽为褐色,颏喉部及颈侧具黄色斑,髭纹黄色,嘴褐色,黄色较少。栖息于林地、村镇边缘,以及园圃旁的乔木上,结群或单独活动,取食昆虫、其他小动物和果实。繁殖期47月,在树木主干

    16、分枝处、棕榈叶柄间等处筑碗状巢,窝卵数46枚,卵淡蓝灰色或近白色,缀以赭褐色斑点,雌鸟负责孵卵。为我国长江口至天山一线以南广大地区的留鸟,在海南为冬候鸟。种群数量较多。 17、紫啸鸫 雀形目 鸫科 紫啸鸫属。全长约29cm。通体深蓝紫色,眼先近黑色,头顶至背部及肩部各羽羽端具银紫色点斑,飞羽深蓝紫色,端缘黑色,尾羽纯蓝紫色。嘴黑色,亚种M.c.temminckii及M.c.eugenei嘴黄色,脚黑色。栖息于临河流、溪流或密林的多岩处,停栖时长展开尾羽而上下扭转。鸣声洪亮尖锐。在地面取食昆虫和浆果。繁殖期47月,营巢于岩缝、岩棚上、庙宇的梁上、檐下或数值分杈处,窝卵数34枚。为河北北部及黄河以

    17、南地区夏候鸟或留鸟,包括西藏南部。数量较多。18、红胁蓝尾鸲Tarsigercyanurus 雀形目 鹟科 鸲属。体型略小(15厘米)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黄而非皮黄。亚种rufilatus的腰、小覆羽及眉纹亮丽海蓝色,喉灰色较重。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叫声:叫声为单音或双轻音的chuck。声轻且弱的churrr-chee或dirrh-tu-du-dirrrh。分布范围:繁殖于亚洲东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冬季迁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黑龙

    18、江;迁徙时经华东至长江以南、台湾及海南岛越冬。亚种rufilatus繁殖于青海东部至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及西藏东部,于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越冬。习性:长期栖于湿润山地森林及次生林的林下低处。19、北红尾鸲 雀形目 鹟科 鸲属全长约15cm。雄鸟头顶至后颈蓝灰色,额基部、眼先、颊部、颏喉部、上背及两翼黑褐色,翼上有白斑,飞羽深褐色。中央尾羽黑褐色。身体余部均为棕栗色,腹部及尾下覆羽棕栗色较浅。嘴和脚黑色。雌鸟除棕栗色尾羽及白色翼斑外,其余部分灰褐色,翼上白斑较雄鸟短狭,腹部灰白,肋部棕色。栖息于山地森林、灌丛地带,常立在突出的枝条上,尾上下颤动。以昆虫及植物种子为食。繁殖期57月,在树洞、墙

    19、缝、石缝中筑巢,窝卵数以6枚居多,卵淡绿色、浅红色或白色并密布点斑。 为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至西南一带的夏候鸟。比较常见。20、鹊鸲 雀形目 鹟科 鹊鸲属全长约20cm。雄鸟头、胸、背蓝黑色具光泽,翼黑色,中部贯以一长而细的白斑。中央三对尾羽黑色,其余尾羽白色。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肋部沾灰。嘴及脚黑褐色。雌鸟与雄鸟相似,头、胸、背蓝灰色,而翼及尾上以灰黑色代替雄鸟的黑色部分,下体灰褐色,肋部转棕。栖息于开阔的森林、次生林及村落甚至城市庭院中,常在显著位置鸣唱或炫耀,主要捕食昆虫,也吃少量草籽和野果,在地面取食时不停地把尾下垂展开又骤然合拢伸直。繁殖期47月,在屋檐、墙缝、树洞中营巢,窝卵数45

    20、枚,雌雄共同孵卵。为我国南方较常见的留鸟。21、白喉矶鸫 雀形目 鹟科 矶鸫属 描述:体型小(19厘米)的矶鸫。两性异色。雄鸟:蓝色限于头顶、颈背及肩部的闪斑;头侧黑,下体多橙栗色。与其他矶鸫的区别在喉块白色,除蓝头矶鸫外与所有其他矶鸫的区别在于白色翼纹。雌鸟:与其他雌性矶鸫的区别在上体具黑色粗鳞状斑纹;与虎斑地鸫的区别在体型较小,喉白,眼先色浅,耳羽近黑。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黯橘黄。叫声:告警时发出粗哑叫声,夜晚发出优美而伤感的鸣声。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的东北部,越冬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偶见于日本。分布状况:甚常见。繁殖于中国东北、河北及山西南部。冬季南迁至中国南部及极东南部;作者亦曾见本

    21、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习性:甚安静而温驯,常长时间静立不动。栖于混合林、针叶林或多草的多岩地区。冬季结群。注:有著者将此种作为蓝头矶鸫M.cinclorhynchus的一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1994)。 22、虎斑地鸫 雀形目 鹟科 地鸫属 描述:体大(28厘米)并具粗大的褐色鳞状斑纹的地鸫。上体褐色,下体白,黑色及金皮黄色的羽缘使其通体满布鳞状斑纹。 虹膜褐色;嘴深褐;脚带粉色。 叫声:轻柔而单调的哨音及短促单薄的tzeet声。指名亚种鸣声多变,为缓慢断续的 chirrupchweechueu weepchirrolchup 分布范围:广布于欧洲及印度至中国、东南亚、菲律宾、苏门答腊

    22、、爪哇、巴厘岛及龙目岛。 分布状况:甚常见留鸟及季候鸟,高可至海拔3000米。北方的亚种aurea繁殖于中国东北且迁徙时经中国全境,越冬于华南及东南包括台湾;南方的亚种 socia繁殖于西藏南部及东部至四川、云南西北部、贵州、广西西部,越冬至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及西藏东南部;亚种horsfieldi为留鸟于台湾;日本亚种toratugumi越冬于台湾;指名亚种于喜马拉雅山脉,可能在西藏东南部也有见。 习性:栖居茂密森林,于森林地面取食。 23、白喉红臀鹎 雀形目 鹎科 鹎属中等体型(20厘米)、头顶黑色的鹎。腰苍白,臀红,颏及头顶黑色,领环、腰、胸及腹部白,两翼黑,尾褐。幼鸟臀偏黄。与红耳鹎的

    23、区别在冠羽较短,脸颊无红色。 虹膜红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悦耳的笛声及响亮的粗喘声chook, chook。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东南亚及爪哇。引种至苏门答腊及苏拉威西岛。 分布状况:甚常见的低地种类,见于高可至海拔500米的中国东南部和香港(chrysorrhoides),广东西南部和广西西部(resurrectus),西南地区(latouchei)。 习性:群栖,吵嚷,性活泼,常与其他鹎类混群。喜开阔林地或有矮丛的栖息环境、林缘、次生植被、公园及林园。 24、白头鹎 雀形目 鹎科 鹎属。全长约18cm。头部黑色,耳羽后部有一明显的白斑,由眼至枕部有一白色环带(两广亚种P.s.hainan

    24、us枕部黑色无此环带),髭纹黑色,颏喉部白色,后颈及颈侧浅褐色。上体橄榄色,两翼飞羽具黄绿色羽缘。尾羽黑褐色,羽缘黄绿。下体污白色,胸部缀以不明显的褐色条纹。嘴及脚黑色。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栖息于平原或丘陵的灌丛、竹林、针叶林、村落附近。性活泼,不太怕人,喜结群活动。杂食性但以植物食性为主,食物有植物果实、种子和昆虫等。繁殖于38月,筑巢于树枝上,每窝产卵45枚,卵白色,密布紫褐色斑点。分布于西自四川、云南东北部,北达陕西南部及河南,东至沿海一带,包括海南和台湾,南及广西西南等地,为留鸟。国外还分布于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25、红耳鹎雀形目 鹎科 鹎属。全长约19cm。头顶及枕部黑色,具

    25、长的直立羽冠,眼下后方具红色块斑,颊部白色,颊纹黑色,喉部白色,两侧自下颈达胸部各有一条黑色带纹,带纹后边缘转为褐色。上体、尾羽褐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下体白色,尾下覆羽红色。嘴及脚黑色。雌鸟羽色似雄鸟,但黑羽均被替代为黑褐色。亚成鸟眼下后方黑色而无红色块斑,尾下覆羽棕色。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雨林,也见于村寨附近的林缘和庭院,或江边灌丛。常结群活动,性活泼善鸣。取食植物果实或昆虫。繁殖于38月,筑巢于树上,窝卵数34枚,卵粉色,密布褐色斑纹。国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南部,为留鸟。数量较多。 26、橙腹叶鹎 雀形目 和平鸟科 叶鹎属 雄鸟:体型略大(20厘米)而色彩鲜艳的

    26、叶鹎。上体绿色,下体浓橘黄色,两翼及尾蓝色,脸罩及胸兜黑色,髭纹蓝色。雌鸟不似雄鸟显眼,体多绿色,髭纹蓝色,腹中央具一道狭窄的赭石色条带。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叫声:清亮的鸣声及哨声,常模仿其他鸟的叫声。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亚及中国南方。分布状况:为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叶鹎,见于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的丘陵及山区森林。指名亚种为留鸟于中国西南及西藏东南部;melliana于中国南方及东南;lazulina于海南岛。习性:性活跃,以昆虫为食,栖于森林各层。 27、普通鵟 隼形目 鹰科 鵟属长约55cm。体色变异较大,有黑色型、棕色型及中间型。全身体色大致暗褐或灰褐,喉暗褐色,胸及腹部

    27、淡褐色,腹部有黑褐色纵斑,尾羽褐色呈扇形,有数条黑褐色横纹。初级飞羽基部有特征性白色快斑,末端黑色,翼角黑色。在高空翱翔时两翼略呈“V”形。嘴灰色,端黑,蜡膜黄色,脚黄色。栖息于开阔地附近稀疏的森林中,秋冬季出现在农田、草地、丘陵地上空,以啮齿类、野兔、蜥蜴、蛙类和昆虫为食。在林缘间树顶或悬崖峭壁上营巢,每窝产卵13枚,雌雄轮流孵卵。繁殖于东北各地,冬季南迁至北纬32以南包括西藏东南部、海南及台湾,越冬于新疆、四川。属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8、鹗 隼形目 鹗科 鹗属。全长约55cm。头白色,顶部和枕部的羽毛延长呈矛状,贯眼纹黑色,并通过耳羽延伸至颈侧,形成一显著的宽阔斑纹。上体、两翼和尾羽暗褐

    28、色,尾上具淡色横斑。下体近白色,胸部缀以黄褐色斑纹。嘴黑色,蜡膜灰色,裸露跗蹠及脚灰色,外趾能反转,趾底具突刺。栖息于水域附近,能潜入水中捕鱼,捕鱼时,从水上悬枝深扎入水捕食猎物,或在水上缓慢盘旋或振羽停在空中然后扎入水中。取食鱼类、蛙类、蜥蜴等。繁殖期34月,筑皿状巢于树上,窝卵数为24枚。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留鸟。属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29、黄腰柳莺 雀形目 莺科 柳莺属。全长约10cm。指名亚种头部橄榄绿色,具黄色的顶纹及眉纹,贯眼纹深橄榄褐色,眼下方黄色,颊部橄榄绿色。上体橄榄绿色,翼上具两道黄色翼斑,飞羽外翈黄绿色,内翈黑褐色,腰及尾下覆羽黄色。颏部沾黄,喉部及下体灰色,肋部沾黄色。青

    29、藏亚种体背橄榄褐色,中央冠纹及眉纹淡黄,体腹面污灰黄色。嘴细小,黑色。脚粉色。与橙斑翅柳莺P.pulcher及灰喉柳莺P.maculipennis的区别在于顶纹黄色。栖息于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带,常与其他柳莺混群活动,在林冠层穿梭跳跃,觅食昆虫及幼虫,偶尔吃杂草种子。繁殖期57月,营球形巢于树枝上,窝卵数36枚。为东北北部夏候鸟,迁徙时除西北地区外几乎遍及全国,在长江以南越冬。数量很多。 30、黄眉柳莺Phylliscopusinornatus 雀形目 莺科 柳莺属。全长约10cm。指名亚种体背淡橄榄绿色,眉纹黄绿色,头顶具一条不明显的黄绿色冠纹,贯眼纹暗褐色。翼及尾黑褐色,翼上具两道淡黄色的翼斑

    30、,体腹面近白,胸部、两肋及尾下覆羽沾黄绿色。西北亚种体背暗褐色,眉纹绿白色,第一条翼斑不明显。新疆亚种眉纹近白,体腹面沾黄。上嘴黑褐色,下嘴基黄色,脚粉褐色。栖息于混交林或针叶林中,常结小群或单独活动,在树枝间跳跃穿梭,觅食昆虫和虫卵,偶食植物性食物。为我国东北北部夏候鸟,东部地区旅鸟,在华南越冬。数量较多。 31、长尾缝叶莺 雀形目 莺科 缝叶莺属。全长约12cm。额部棕色,至枕部转为棕褐色,后颈、颊部灰褐色,眼周沾黄色,颏部黄色,喉部灰棕色。上体橄榄绿色,飞羽黑褐色,外翈黄绿色,尾羽外翈黄绿色,内翈棕褐色,端部黑褐色,外侧尾羽先端微白。腹部中央近白,两肋及胸侧灰色。上嘴黑色,下嘴偏粉色,脚

    31、粉色。多见于稀疏林、次生林及林园。性活泼,不停地余韵动或发出刺耳尖叫声,常隐匿于林下层且多在浓密覆盖下。单个活动,以昆虫为食。分布于西藏墨脱、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福建、海南岛(留鸟)。 32、画眉 雀形目 画眉科 噪鹛属。全长约23cm。全身大部分棕褐色。头顶至上背有黑褐色纵纹,眼圈白色并向后延伸成狭窄的眉纹,脸部、飞羽及尾羽褐色较深,腹部中央乌灰色。台湾亚种G.c.taewanus全身橄榄黄褐色,没有白色的眉纹。嘴黄色,脚棕褐色。栖息于山丘的灌丛和村落附近的灌丛或竹林中,机敏而胆怯,常单独藏匿在杂草及树枝间鸣唱,歌声悠扬婉转,非常动听,是有名的笼鸟。主要捕食昆虫,兼食浆果、草籽。繁殖期一般在47月,在草丛、灌丛间或矮树上营巢,窝卵数35枚,卵宝石蓝绿色,有时有粗大的斑点。 为华中、华南、海南及台湾地区的留鸟。 33、家燕雀形目 燕科 燕属全长约20cm。额、颏喉部、上胸深栗色,后胸具不完整的黑色胸带,胸带中央多杂以深栗色,上体。翅及尾羽均黑色,具辉蓝色光泽,下体白色或近白,尾甚长,为深凹形,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其他各羽内翈近端处有白斑,尾羽展开时,白斑连成“V”形。嘴及脚灰色。与洋斑燕H. tahitica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大,腹部为较纯净的白色


    注意事项

    本文(鸟类知识竞赛培训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