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语文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全册.docx

    • 资源ID:10135596       资源大小:37.2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全册.docx

    1、语文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全册语文 - 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全册) 点击此处打开本文的word文档或右键选择另存为下载本文档 第一单元 1海上日出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1和图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说一说图1景象。 (2)指名读文二三段,边听边想象。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 (4)理解重点词语。 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讲读第四五段。 (1)有云时,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挂图2,指导观察。 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

    3、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四五段。 想象太阳躲进云层里和太阳透出重围时,云和海水的变化。 (3)理解第四五段,读读想想。 (4)读第五段,体会“镶”“透”“染”等词的好处。 (5)读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讲读第六段。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并听写。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记。 二、练写生字词。 三、读背第一段。 四、读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关练习。 1、朗

    4、读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练习。 3、自读第二三段,想象,背诵。 4、练习背诵第二三段。 五、读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段。 2、完成练习3。 3、想象、记忆文章。 4、练习背诵第四五段。 六、看图,全班试背全文。 七、指导造句。 1、“灿烂”“目不转睛”在课文中说什么? 2、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口头造句。 八、巩固生字词。 1、自己识记。 2、听写词语。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3、预习夕照。 2夕照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对夕阳西下整个过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的热爱、赞美的

    5、思想感情。(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2、感受夕照日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悟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大家看过夕照的景象吗?交流。 2、小结:日出的景象是壮观的,夕照的景象也是如诗如画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描写夕照美景的文章。 意图:将

    6、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连,交流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的开放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容易出错误的读音。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夕照的哪些景象?分别是在哪些自然段中描写的?(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 (估计学生可能产生以下疑问:为什么作者说是如诗的夕照? 夕阳为什么会是调皮的?为什么把它比作石榴?我为什么会有一种感概和激动?等等。简单问题随时解决,如果是教学的

    7、重点问题留在后面教学中解决。) 意图:这个大环节中,学生第一遍读课文,重点是解决字音问题,把课文读通顺;第二遍读课文并交流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初步的阅读感受,这时的感受一般是浅显的;第三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以学定教。 三、细读课文,感受夕照的奇丽,解决学生疑问。 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课文,相信大家能在读中自己解决疑问。请学生自由朗读,可以把最喜欢的夕照的景象多读几遍,等一会儿把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请学生朗读最喜欢的景象,其他学生仔细听并展开想象。在听完以后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由于作者是按照夕阳落下去的经过来描写景象的,所以在引导学生

    8、交流中,应该在尊重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可以考虑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交流,以便让学生有顺序地想象夕照景象。 当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说夕阳调皮,当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说夕阳像熟透了的石榴,当学生朗读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我为什么会有一种感慨和激动;其他 问题也可以在学生交流想像到的景象时相机解决。 、你们想像的夕照景象多美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夕照的录像片断)看完后你想说什么? 意图:运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夕照的美景,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四、品读,升发情感。 、小结:通过刚

    9、才的朗读和想象,听得出大家庭已经读懂了课文,并且都有很喜欢夕照的景象,下面再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次请小组合作选择各小组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齐读、分自然段读等),把你们眼里的夕照美丽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交流汇报,大家评议。(各小组朗读的过程当中,可以适时地配乐。)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交流。 、课文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说这是如诗的夕照,你们能不能写几句诗来赞美一下夕照的景象? 、学生交流所写的诗句。 学生通过写诗,可以尽情表达对夕照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在练笔中明白如诗的夕照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夕照,课文时的生字

    10、掌握得怎样呢?请学生看拼音写汉字(投影出示)将错误较多的生字重点纠正。 、请掌握好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记住课文中的生字的。 二、读课文,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作者把夕照的景色写得如诗如画,让我们感受致函夕照的奇丽景色。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把夕照都有比了什么,画出来并小组时交流。 、全班交流。 、小结: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这些比喻的语句,把夕照的景色描写得这么逼真、奇丽。让我们再次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这些句吧。 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比喻句,感悟作者的描写手法。 三、背诵课文。 、作者描写了这么美的夕照景色,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请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在小组里背诵给大家听,互

    11、相评议。 、把你背诵得最好的段落背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边听边想象。 、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夕照的景象,请学生配音解说。 意图:用小组时背诵、给画面配音解说等到形式,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在背诵中再次感悟、想像夕照奇丽。 四、讨论。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在小组时交流一下。 、小组汇报、交流。(学生的感受可以是对景色的感受,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感受,还可以是其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意图: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鼓励学生阅读时有不同的读感受。 五、练笔。 、你观察的夕照景象是怎样的呢?请你们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也可以像作者一样,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写出

    12、自己的观察。 、全班交流,建议教师要注意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教学小结: 本文行文条理清楚,用词贴切,比喻逼真,写出了夕照如诗如画的景观。希望同学们在了解课文怎样写夕照变化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3古诗两首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能背诵并任选一首默写。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习准备 1、课前可让学生回忆课上或课外学过李白、苏轼的哪些诗或词。 2、收集一些描写山水的古诗读一读。 三、学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第一首,第二课时学习第二首。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

    13、交流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描写水的诗 2、自己把望天门山读几遍,读熟了,再看看课文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在小组里讨论,弄懂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要说得具体些,而不仅仅是用白话翻译古诗。还可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画好后,到讲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并请同学们评一评,看是否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6、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想象,写一篇短文。

    14、 第二学时 1、交流背诵学过的苏轼的诗,描山水的诗。背诵望天门山。 2、自己把题西林壁读几遍,读熟了,再看看课文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在小组里讨论,弄懂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要说得具体些,而不仅仅是用白话翻译古诗。还可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画好后,到讲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并请同学们评一评,看是否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特别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可以用张开的手来帮助理解“

    15、横看”五个手指像五座山峰;侧看就是一座山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则要想象:远处看到的可能是什么样崇山峻岭,连绵起伏;近处看到的可能是一座或几座山峰;高处看到的可能是白云之上,大大小小的山头;低处看到的可能是悬崖峭壁,仰头看那山是十分雄伟 5、那么,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呢?为什么始终看不出呢?小组讨论。 6、大组交流,明白:作者写景中寄寓了一个深刻而又普遍的道理当局着迷,旁观者清。 7、背诵和默写。 4*迷人的张家界 目的要求: 1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 有感情的读课文,继续培养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3 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增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课文中受到热

    16、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 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学具: 挂图投影片(仪)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喜欢旅游吗?到过什么地方?这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再去一个旅游胜地张家界看看。 3、板书课题。 4、简要介绍张家界。 二、检查预习 1、课文你预习了几次?读了几遍课文?每次都有什么收获? 2、预习中,还有那些读懂的地方? 3、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张家界吗? 4、谁能大胆的、有感情的给同学们朗读一下课文? 5、指名读课文。 三、指导自学,理解课文。 1

    17、、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和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2、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放进去,体会一下,课文越读你的感受越怎样? 3、分组讨论,说说你认为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那一部分写的特别好,好在那里?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四、重点深究 1、指名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出示挂图,指导欣赏。完成课后思考练习1第一问。 3、交流,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张家界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游后整体感受 山 高 多 美妙神奇 水 清澈美丽 动植物 众多珍奇 自然环境优美 4、指导朗读, 多美的人间仙境啊,你想不想当导游,带同学们去旅游?指名朗读。 五、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

    18、作者的思想感情。 1、全文围绕什么写的?(迷人)读读开头和结尾,能体会到什么?(首尾呼应,强调了这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2、指名读3-5自然段说出第一句话的作用。 (三、四自然段开头点出本自然段所描写的对象;五自然段开头概括了本自然段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练习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处(ch ch)理 切(qi qi) 菜 活泼(p b) 承担(dn dn) 数(sh sh)字 捕(p b)捉 2、给多音字组词。 舍(sh) 散(sn) 都(d) (sh) (sn) (du) 3、指导朗读。 板书设计: 4 迷人的张家界 游后整体感受 山

    19、 高 多 美妙神奇 水 清澈美丽 动植物 众多珍奇 自然环境优美 积累运用一 学习目标: 1读读背背描写自然景物的对联。 2阅读大理三塔。 3口语交际。 4习作 课时安排:6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对联 1、教师简介祖国古老文化对联。 2、学生自由诵读对联。 3、教师大概介绍对联的内容。 4、学生练习背诵对联。 二、阅读短文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了解大意,找出文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 这篇短文介绍的是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介绍的是云南的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和它周围的优美环境,详细介绍了大理三塔的壮观景象。) 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3、教师指导、小

    20、结: 第一自然段,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 第二自然段,大塔的样子。(大塔的样子写得最详细,可分三层来理解:一写大塔的名称和它的大小。二写它的总体形态美。三写了它的具体构造。) 第三自然段,两座小塔的样子。 第四自然段,大理三塔的价值。(这一段最后的排比句表达的意思非常全面深刻。) 4引导学生分段。大家看,这四个自然段中,那些自然段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段意怎么归纳? 5教师小结:(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介绍大理三塔的样子。) 6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7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 学生自读题目要求。 1给学生简介什么是导游。 2你们愿意当导游吗?愿意把大家带

    21、到你的家乡看看吗? 3那么你准备怎么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乡呢? 二、 学生讨论。 1你的家乡在哪里?怎么走? 2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名胜、风景?或者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3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三、学生同桌互说自己的家乡。 四、 请两三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1大家注意听,看别人是怎么介绍的。 2听的时候可以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让导游解答。 五、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当了一回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将来我们还要学会向别人介绍我们湖北,介绍我们中国。向世界各地的朋友介绍我们的祖国。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她的历史、现在和将来。需要我们具有广博的知识,需要我们具有

    22、一流的表达能力,那样才能把我们的祖国介绍给世界,介绍给未来。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好好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训练自己的说话水平。) 六、 请大家回家把我们学校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第三课时 作文指导 一、 提出学习任务 1、大家自读作文要求。看看这次作文确定的范围是什么,要求我们写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什么类型的内容。 2、小组讨论自己的理解情况。 二、 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校园内或别处的景物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三、再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出示作文要求 (1) 写校园内(或别处)的一处景物, (2) 按一定的顺序记叙,内容具体,可以

    23、加入丰富的想象。 (3) 写好后修改。(用上修改符号) 2、逐条讨论分析 3、大家看一看:我们的校园里有那些景点可以写? 如:教学楼,大操场,小花园等。 大家思考一下,你准备选取哪里的景物来写?这个景点可以分为几点来写? 4、交流启发,拓宽思路。 自由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5、你准备重点写什么? 6、请两个同学说说自己的材料及思路。 第四课时 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第五、六课时 作文讲评: 第二单元 5挑山工 目的要求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挑山工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

    24、学习生字词,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存疑。 1、让学生提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 2、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讨论并弄懂。教师告诉学生“学习原本就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解决不懂得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主动去探索知识。” 二、质疑答难 鼓励学生缘疑质难,或主动引导,或有意激发,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1、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作者为

    25、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着重从挑山工登山的姿势、路线来理解。折尺形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可结果花的时间不比游人多,这是不解之谜。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指导学习重点段: 师生围绕“你还知道了什么?”“你是用什么办法来理解这句话,或明白这个问题的?”启迪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悟出:抓住句子中的关键重点词语是读懂一句话的重要方法;抓住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是读懂一段内容的重要方法,将各段的段意联系起来,就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讨论: 1、“我”与挑山工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 (找出课文中的词、句)。

    26、相遇与我感觉有什么共同特点? 2、品析“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什么理?用课文里的词句理解;与“我跟你们不一样儿”,挑山工与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3、朗读出挑山工朴素、自豪的感情。 4、从我“心悦诚服”到“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仅仅是挑山工说的揭开我心中的谜的这番话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与周围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实例,展开讨论、联系,确实感到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是具有普遍教育意义及深刻意义的话。 5、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怎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6、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

    27、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这幅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三、归纳学法: 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第一个环节是“去的趟”理解内容和思想。第二个环节是“来回趟”学习作者怎样表达内容与思想。 1、学习的顺序:预习提问;讨论读懂了什么?练习存在疑问,归纳学法。 2、可提供参考的读书方法: (1)根据课后提示,指导带着问题读书。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词品句读书。 (3)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全面理解课文读书。 (4)观察画面,叙述内容读书。 (5)文中标点的运用,体会内涵读书。 (6)边读边

    28、思,展开想象,理解文章读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挑山工跟游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2、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归纳总结,感情朗读。 1、联系课后第4题,说说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受到了什么激励? 2、突出以下内容: 使学生明确课文的思路,懂得挑山工全文紧扣中心,层层叙述,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贯通,首尾呼应,阐述哲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的含义。 三 作业设计(可任选一题,也可采取学生自己设计) 1、写一则读书笔记。 2、画一幅挑山工的画。 3、小练笔我心悦诚服了。 4、制作读书笔记卡片。 5、办一张劳动创造美手

    29、抄报。 板书设计: 5 挑山工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 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课后记:本文的学习,学生弄懂了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决心向挑山工学习这种精神。 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

    30、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

    31、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加追悼念的人多;送来的花圈挽联多;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

    32、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全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