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 资源ID:10132430       资源大小:149.75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1、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教学(20162017年)质量报告2018年2月目 录前 言 11 本科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21.1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21.2 本科专业设置 21.3 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31.4 本科生生源质量 32 师资与教学条件 32.1 师资队伍 32.2 教学经费投入 32.3 教学用房 42.4 图书 42.5 仪器设备 52.6 信息化建设 53 教学建设与改革 63.1 人才培养方案及特点 63.2 专业建设情况 73.3 课程建设情况 83.4 教材建设 93.5 实践教学 93.5.1 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 93.5.2 实习与实训 103

    2、.5.3 毕业论文(设计) 103.5.4 社会实践 103.6 教学改革 113.6.1 加强转型发展研究 113.6.2 加强教改项目研究 113.6.3 继续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113.6.4 加大校本教材的建设力度 123.6.5 继续深化考试改革 123.7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23.8 国际合作情况 134 质量建设与管理 134.1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34.2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44.3 日常监控及运行 154.4 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165 学生学习效果 175.1 学生学习满意度 175.2 毕业生毕业情况 185.3 毕业生就业情况 185.4 毕业生社会评价 1

    3、86 学校特色发展 196.1深度打造“三新一多”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196.1.1深度融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新体制 196.1.2深度合作,开启校地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学院的新模式 196.1.3深度体验,开创湖南创新创业精英班教育的新途径 196.1.4深度整合,筑造服务创新创业实践的多个平台 196.2全面构筑“三建立一培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 206.2.1深入研究,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206.2.2主动出击,建立与政府企业协同育人平台 206.2.3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资源 216.2.4服务地方、培育“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217 问题与对策 217.1师资队

    4、伍建设尚需继续加强 217.2 办学条件尚需继续改善 21人文科技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前 言人文科技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具有招收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学生和留学生资格。学校位于“湘中明珠”某市,某市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某市高铁站仅10分钟车程,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是“省文明标兵单位”、“省平安单位”、“省园林式单位”、“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6.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9.2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594.84万元

    5、,有馆藏图书127.17万册,电子图书306.23万册;教职工1149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642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0人)。学校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法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15个教学学院,本科专业4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教、文、理、工、农、管、艺等9大学科门类。2016-2017学年,学校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与特色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质量为中心,以“双一流”建设为重点,以

    6、抓好党建为保证,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26项,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37项,获得专利授权109件;“精细陶瓷与粉体材料”获批为省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获批省级立项;与地方共建的“某市市地方科研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基础”平台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实验室建设立项;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金蝶商学院;学校成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高校和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成员;学校被认定为首批“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与某市市人民政府合作创办实体性创新创业学院

    7、某市创新创业学院;地方本科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连续8年获得“省省直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7年获得“省平安单位”,2016年成为“省文明标兵单位”,2017年被授予省十大“平安学校”荣誉称号,全省仅3所高校获此殊荣。1 本科人才培养基本情况1.1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围绕“根植某市,面向湖南,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稳步推进产教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

    8、为目标,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接受系统应用技能训练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1.2 本科专业设置到2016年12月,学校开设有4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理为主体,涵盖经、法、教、文、理、工、农、管、艺等9大学科门类。通过多年持续努力,学校已初步形成符合办学定位,适应社会需要,理工结合、文理交融,多学科协调发展,并全面对接地方产业需求的专业结构体系。表1 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序号学科门类专业名称个数比例1经济学金融工程12.04%2法 学思想政治教育、法学24.08%3教育学体育

    9、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文教育、学前教育(含中外合作)48.16%4文 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秘书学、商务英语48.16%5理 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心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生物技术816.32%6工 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网络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物联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工程1326.53%7农 学农学、植物保护24.08%8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714.28%9艺术学美术学、书

    10、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学、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表演816.32%专业合计49100%1.3 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423人(其中研究生100人,本科学生15924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学生的比例为96.96%。1.4 本科生生源质量2017年,我校共有49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本科生4216人,到校率97.41%,生源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足球和定向越野两个项目面向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员,2017年分别招收7人和10人。适时对原有专业进行调整,继续实施优质生源奖励措施,生源质量稳中有升,其中,艺术类专业超过投档线近40分。2 师资

    11、与教学条件2.1 师资队伍学校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修改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在职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加大引进力度,加快引进步伐,2016年新增博士18人,机械工程学科引进学科团队一个。学校现有教职工1149人,其中专任教师725人,正高职称76人,副高职称261人,博士104人,硕士612人,外聘教师158人。有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各类人才57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有“双师型”教师246人,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得到了良好的保障。2016-2017学年,教授主讲本科课程有67人,占

    12、教授总人数的86.57%。全校开设本科课程1702门,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占总课程门数的38.66%。共开设本科课程5077门次,其中教授讲授1450门次,占开课总门次的28.56%。2.2 教学经费投入学校采取“基本+专项”预算经费模式,从教学日常运行、教学设施与设备、实验室建设、质量工程专项多方面投入经费,优先保障本科教学工作。近三年教学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投入教育经费2834.91万元、3893.93万元、4422.39万元。2014年、2015年、2016年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分别为2098.59万元、2659.45万元、2723.82万元。

    13、2014年、2015年、2016年教学改革与建设支出分别为736.29万元、1163.61万元、1520.47万元。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2015年开始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投入,2015年、2016年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支出分别为718.72万元、708.87万元,在2014年的基础上增长了80%左右。近三年每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1100万元以上,投入图书购置费200万元以上,基建工程投资5000万元以上,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图1 近3年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对照图2.3 教学用房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6.42万平方米,生均1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

    14、及实习场所面积6.19万平方米, 生均3.77平方米。全校有教室座位数14752个(其中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为14116个,外语教学计算机机房座位数636个)。图书馆面积2.72万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2196个。拥有学生宿舍面积13.16万平方米,生均8.01平方米;体育馆面积1.5万平方米,生均0.94平方米。拥有体育运动场56个,面积8.70万平方米,生均5.3平方米。教学用房条件能基本满足各项教学活动的需要。2.4 图书学校现有馆藏图书127.17万册,生均77.08册,2016年新增图书3.22万册,纸质期刊1155种。电子图书306.22万种,当年新增72.05万种,电子图书306.23

    15、万册,有清华同方CNKI、Nextlib网络文献全文数据库、SpecialSci同道外文数据库、EBSCoHost等大型电子期刊数据库5个,其它类型专题数据库31个,中外电子期刊38409种,电子文献资源总量达到了521T。2016年,图书流通量达82.22万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达1082.13万次,图书资源利用率较往年有较大增长。学校还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建立了图书资料共享。2.5 仪器设备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4594.84万元,生均0.88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88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3.08%。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0822台(套),合计总

    16、值10638.84万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148台(套),总值3376.66万元,按本科在校生15924人计算,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为6681.01元。2.6 信息化建设有线网络实现了全校楼栋全覆盖。现有网络核心机房1个、数据机房1个、灾备机房1个和信息中心服务大厅1个。校园网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和GPAN网络技术,形成10000M核心到汇聚交换机,1000M交换到桌面的网络拓扑结构,覆盖了全部教学楼、办公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信息点共计13035个,各类网络用户达万人。有学校主网站1个和50个二级网站,采用网站群技术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数字化校园项目建有4个信息

    17、化基础平台、14个应用系统和集成10个学校现有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综合信息门户平台、数据中心平台、协同办公系统、毕业生离校系统、迎新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园地理信息系统、邮件系统等平台已正式使用,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国资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运行良好,基本实现了学校各主要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和自动化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校园一卡通项目中的食堂消费、热水及校内超市消费、门禁、图书借阅、考勤等功能使用良好。学校有网络教学资源总计48个,其中重点加强了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建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51门,数据总量达351GB,另外还

    18、购买了尔雅通识网络课程,现有课程门数25门。有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等数据库36个,其中外文数据库5个,通过移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数字资源的移动阅读。拥有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可实现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3 教学建设与改革3.1 人才培养方案及特点学校下发了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全面启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本方案要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地方性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稳步推进产教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以应

    19、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如下新的特点:一是坚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以OBE成果导向理论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毕业生能力要求为基本要素,构建课程与能力矩阵,重构课程体系。 二是紧扣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各专业根据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和学生就业导向,可动态设置应用型专业方向或方向模块课程,倡导专业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方案中各专业

    20、独立设置了10个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分布在大一到大四各学期,充分体现了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四是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新版培养方案中,“文、教、法”学科门类实践学分占比均高于30%,“经、管、理”学科门类实践学分占比均高于35%,“工、农”学科门类实践学分占比均高于40%,艺术类学科实践学分占比超过了50%。倡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业实习时间大部分安排了16周集中实习时间;教育类专业鼓励开展为一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五是坚持贯彻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在2016版培养方案开设了专业导论课程,且每学期安排专门的2周用于开展“校企合作

    2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设计)”教育,以上所有课程的开设均要求有企业参与,充分引进行业企业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六是注重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建立“主辅修”制、“学分互认”机制和“创新与技能学分认定”机制,部分专业将“一专多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辅修其它专业,支持学生到国内外大学修读与本专业相同(近)课程或学习交流。体现了注重个性发展,灵活设置特色专业方向和各类选修课程;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要求学生修满10个第二课堂学分才能毕业。3.2 专业建设情况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围绕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与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一方

    22、面抓新专业建设,一方面抓专业调整,同时围绕专业建设开展了专业立项建设及相关工作,以推进专业建设。一是加强新办专业的建设。2016年结合市场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新增环境工程、植物保护、物流管理、舞蹈表演和中外合作学前教育等5个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同时成功申报社会工作、数字媒体艺术、运动训练、园艺4个新办专业。商务英语专业、金融工程专业和书法学专业等3个专业通过了省教育厅与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的专业办学水平与学士学位授权评估工作,到目前为此,已有44个专业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二是对生源与就业矛盾突出的专业进行专业方向改造,并从2017年下期开始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物理学、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4个

    23、专业暂停招生。三是紧扣市场需求,采取多项措施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发展,对能源与动力工程、农学、电子商务3个省级“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每个专业投入12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对秘书学、学前教育、环境设计、英语4个校级“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每个专业投入1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并对上述试点专业进行了中期检查,检查结果表明以上试点专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四是学校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人才培养立项建设工作,已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专业被立项为校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专业,每个专业支持经费30万元(共3年建设),学前教育(中外合作)、自动化、植物保护、法律

    24、、财务管理5个专业立项为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试点,每个专业支持经费10万元(共3年建设)。五是深度开展转型试点专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从校企合作课程、MOOC、校企合作教材等围绕课程建设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开展转型专业建设。商学院与金蝶(中国)公司联合组建金蝶商学院,成为学校转型发展建立起的第一个行业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与中软国际紧密合作,成为教育部校企合作立项建设专业。六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手段、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全面修订完善了2016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始

    25、执行。到目前为止,学校共有25个专业获得了校级以上的立项支持(见表3),占专业总数的比例为51%,取得较好的成绩。表2 专业立项建设一览表序号专业类别专业名称数量1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22省普通高校“十一五”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物理学33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特色专业网络工程、材料化学24校级“十一五”、 “十二五”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网络工程、材料化学115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材料化学16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材料化学、通信

    26、工程27校级“十二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通信工程、材料化学、软件工程、音乐学、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68校级“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秘书学、学前教育、环境设计、英语49省级“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农学、电子商务310校级“十三五”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411校级“十三五”卓越人才培养专业学前教育(中外合作)、自动化、植物保护、法律、财务管理53.3 课程建设情况2016-2017学年,学校重点推进慕课(MOOC)课程、校企合作课程等课程建设,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制(修)订并实

    27、施了人文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通知、人文科技学院公共选修课程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对课程建设的目标、措施、评价标准以及课程教学规范等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和相关管理制度,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切实加大经费投入,按照分批立项建设原则,2016年与2017年分别投入200万元,重点推进慕课课程、校企合作课程、校级公共选修课程以及双语教学课程建设。2016-2017学年,共立项建设慕课(MOOC)/SPOC课程25门,校企合作课程16门,面向全校开设校级公共选修课200门。3.4 教材建设2016-2017学年,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规划、获奖教材等优质教材

    28、选用率为46.12%,教师主编出版教材9部,立项建设校企合作教材19部,教材建设专项经费支出60多万元。3.5 实践教学3.5.1 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目前学校建有校、院两级管理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9个,实训中心6个。2016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688万元,新增比例为11.57%,截止2016年底,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4594.84万元,生均设备值0.88万元。建设了一批省级以上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实验实践创造优良条件。主要有农田杂草防控技术与应用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个(软件工程专业产学合作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4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等),学校与某市市

    29、人民政府协同育人被立项为省级校地合作示范单位,精细陶瓷与粉体材料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省级示范实验室和实践中心各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电子电工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湖南九龙经贸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创景技术有限公司),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个(湖南瑞奇电器有限公司、宁波太平洋大酒店有限公司),学校被评为省级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一是优化整合实验项目,增加“三性”实验比重。各专业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科

    30、学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大文类、理工类“三性”实验比重分别达到50%和70%以上。二是把实验课时超过16节的课程专门设置为实验课程,并实行实验课程单独考核。三是建设了10个专门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四是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建立实验预约机制,并划拨专项经费,补助开放实验教学工作量。五是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培养。六是积极开展学生学科竞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全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41项,其中参加省级31项、组织校级10项,获国家级奖励43项、省级奖励118项。学校将学科竞赛确定为各教学院课外实践活动

    31、教学任务,对每项学科竞赛均予以立项,并给予专门的经费支持,通过竞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3.5.2 实习与实训学校共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134个,比2016年新增27个。2017届学生3918人开展实习,其中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的2925人,分成179个实习队参加各类有组织的教学实习,每个队派出1名专职实习带队指导老师,在实习基地实习的人数占比76.32%。在实习单位则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并要求相关指导人员严格按实习大纲要求指导实习教学,同时注重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考核,保证了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质量。3.5.3 毕业论文(设计)学校继续执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多样化改革指导性意见,进一步规范了作为毕业论文替代方式的“设计类、正式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学科竞赛的获奖作品、已结题的立项项目、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国家级从业资格证书”等六种类型用于替代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在毕业论文的管理上,首次使用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我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为3797人,选题总


    注意事项

    本文(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