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电缆线路.docx

    • 资源ID:101094       资源大小:34.38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缆线路.docx

    1、电缆线路第一节电缆线路 一、100380伏电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3月,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敷设1条100伏以硫化天然橡胶为绝缘、铅包作护套的地下电力电缆,长2.27公里,向直流照明用户供电,成为上海使用地下电力电缆的起源。地下电力电缆由于不占地上通道,而在市区逐步发展。清光绪二十九年,工部局电气处和法租界公董局的洋泾浜电气厂先后在南京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北四川路、海宁路、杨树浦路、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天主堂街(今四川南路)等处,敷设一批低压电缆供电,长35.20公里。民国4年(1915年)6月敷设的小沙渡配电所(今西康路)低压5号(长77.90米)和低压8号(长66.20

    2、米)电缆,截面积为160平方毫米,统包钢带型,660伏级,投运电压为350伏(380伏),是上海市迄今仍在运行最早的350伏(380伏)电缆,接着,民国7年敷设的广东配电所低压7号电缆,截面积为3160平方毫米十195平方毫米,统包钢带型,660伏级,投运电压为350伏(380伏)。民国8年6月,工部局电气处从浙江路至牛庄路,云南路东电杆处敷设1条3160平方毫米195平方毫米的660伏级统包钢带型电缆,投运电压350伏(380伏)。民国9年412月,又相继在广西、山西、文昌、宁波、武昌、通州等配电所先后敷设660伏级统包钢带型电缆,向所外的350伏(380伏)架空线路馈电。至1949年,全市

    3、有200伏地下电力电缆线路45.97公里,380伏电缆线路77.14公里。1951年统一配电网电压时,低压标准电压定为380/220伏,19591976年,将200伏电缆全部升压为380伏。1971年,开始使用380伏塑料电缆。因低压电网以架空线为主,至1979年,全市仅有380伏电缆线路121.60公里。随着用电迅速增长,为了城市美观和供电安全,在新辟地区建造的变配电站,均以低压电缆作配电线路,如19851988年,配合曲阳新村等供电,敷设玉会、连玉、连曲、曲赤等100余条全长20余公里的380伏电缆。至1990年,全市380伏电缆线路增至453公里。浙江路桥堍敷设电力电缆场景二、5.210

    4、千伏电缆清宣统三年(1911年),新中央电站以三相6.6千伏配电,敷设第一条6.6千伏地下电缆供英商增裕面粉厂用电,当年共敷设6.6千伏电缆线路7.12公里。民国元年起,新中央电站至山西、北京等配电所,江边电站至福宁、广德等配电所,以及民国3年起,山西配电所至工部局、上海总会、中国银行、海关等用户配电所和北京配电所,敷设了6.6千伏电缆。民国1322年,斐伦变电所至山西、广西、武昌配电所,扬州变电所至福宁、汇山、许昌等配电所,以及武昌配电所至新亚饭店、河滨大楼、光陆大楼、邮政总局等用户配电所之间又敷设大量6.6千伏电缆使每座配电所有23个电源,形成安全可靠的6.6千伏电缆环形供电网。清宣统三年

    5、,法商电车电灯公司在卢家湾兴建新电厂后,以该厂为中心至各配电所敷设了大量5.2千伏地下电缆建成可靠的环形配电网。于民国2年12月全部改为5.2千伏配电。此后,华商、闸北、浦东电气公司也都部分采用5.56.6千伏地下电力电缆线路供电。民国20年,浦东电气公司为了向华商电气公司购电和供给和兴钢铁厂(今上海第三钢铁厂)用电,在江南造船厂北侧江边码头至浦东煤业公栈,敷设上海第一条5.5千伏穿越黄浦江的水底电力电缆,长850米,截面积为95平方毫米的铜芯线。同年10月,浦东电气公司又在江南造船厂南侧海军学校至浦东中华码头敷设1条5.5千伏过江电缆,截面积为95平方毫米的铜芯线。该2条过江电缆,在抗日战争

    6、前因过往船只抛锚而发生多次故障,抗战胜利后,又因发生抛锚故障,且已不需要使用,遂予以报废。民国22年,浦东电气公司为向闸北水电公司购电,敷设从浦东陶家宅至浦西虬江码头6.6千伏过江电缆,截面积130平方毫米。抗战胜利后,发现该线14只接头中有数只损坏,经修复后,又在民国37年被炮火损坏,遂即拆除。2年后,另敷设新线。民国24年,曾由浦东电气公司敷设一条自浦东火药局至浦西虬江码头北首6.6千伏过江电缆,截面积130平方毫米。抗战胜利后,发现该水线已被日本人拆除。至1949年,上海6家电力公司共有5.25.5千伏电缆线路118.16公里,6.6千伏电缆线路357.25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结

    7、合电网改造、统一电压时将10千伏定为标准电压。考虑原有设备情况,对5.2及5.5千伏电缆暂升压至6.6千伏。1956年,收集电缆样品进行纸绝缘、附件等试验,制订升压措施。19581976年,将全部5.2及5.5千伏电缆升压至6.6千伏运行。1958年9月,在番禺变电站番11线上敷设第一条6.6千伏铝芯电缆,长1.40公里,截面积150平方毫米。1969年,配合各变电站电网升压,同时将6.6千伏电缆升压为10千伏。第一批升压的是浦东北蔡变电站北2线和老居家桥变电站居2、3、6线6.6千伏电缆,采取更换电缆终端头和部分绝缘低的电缆等措施进行升压。1975年,对南翔、宜山、日晖、广中、济阳、永兴等变

    8、电站的6.6千伏出线电缆,随线路升压为10千伏运行,市中心地区新建、扩建变电站,逐年增加6.6千伏电缆约4%。1980年后,有部分运行年久绝缘老化的电缆停用或报废,每年约减少1%。至1990年,全市6.6千伏电力电缆线路总长1107公里。1958年初,沪北地区新建35千伏彭浦和北新泾变电站,10千伏出线开始采用上海电缆厂制造的油浸纸绝缘统包型10千伏三芯电缆,供上海水工机械厂和华丰钢铁厂等用电,当年敷设了电缆1.15公里。19601970年,电缆线路有较快发展,新建110千伏安亭、嘉北变电站,35千伏宜山、广中、日晖、吴淞、南翔等变电站6.6千伏出线升压为10千伏,均使用10千伏电缆。1971

    9、年7月,敷设从长兴岛电厂至横沙配电所10千伏过江电缆,长2.6公里。1973年7月,开始安装10千伏交联聚乙烯电缆。至1977年,全市有10千伏电缆线路220.40公里。1978年后,新建35千伏变电站的10千伏出线和有40座变电站的6.6千伏出线升压为10千伏,均使用10千伏电缆。至1990年,全市10千伏电缆线路总长1163公里。工部局电气处敷设地下电力电缆的情景三、23千伏电缆随着江边电站的扩建,民国5年,自江边电站至新中央电站敷设上海第一批4条22千伏电缆,每条长8.64公里,是当时国内电压最高最长的电缆,截面积为95平方毫米,分芯统包型,命名为AB1、AB2、AB3、AB4。在开始运

    10、行时,因22千伏变电站设备尚未建成,降压至6.6千伏运行。至民国8年两端设备建成后,升压为22千伏运行。民国13年,在落成的东京(今昌化)、劳勃生(今长寿)、白利南(今长宁)、斐伦(今九龙)、扬州等22千伏变电所间,敷设22千伏分芯统包型输电、联络电缆共21条。民国17年起,开始使用22千伏分铅型电缆,第一条自江边电站至长寿变电所与分芯统包型电缆接通,截面积130平方毫米,称AD22。翌年起,大量使用130平方毫米分芯式、实芯式电缆,主要用于东京、康定变电所。民国20年起,开始使用日本制造的130平方毫米实芯分铅型电缆,主要用于江边电站、扬州、朝阳及新黄河变电所。自扬州所通过22千伏电缆将日商

    11、上海株式会社第五厂(今国棉十六厂)、怡和纱厂、中华制铁厂联接,于民国21年形成由扬州变电所供电的22千伏环形电网。民国24年,开始采用260平方毫米实芯屏蔽型22千伏电缆,从康定变电所至长寿变电所共长2.10公里。22千伏电缆大都敷设在沪东、沪西市区,至此,美商上海电力公司以江边电站为起点,用22千伏电缆输电,连同市中心区的6.6千伏电缆配电网,构成一个供电可靠的全部地下电缆输配电网,成为全国最早和电缆最多的城市电力网。至1949年,全市22千伏电缆线路总长411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将35千伏定为标准电压。结合电网改造,23千伏电缆逐步升压为35千伏。1960年,23千伏安远变电站首先

    12、升压为35千伏变电站,以西郊安远线和归化安远线作为升压鉴定试验,确定除统包型不能升压外,其他需采取改进对接头和更换终端头等措施后升压。1967年6月,将宁国变电站2号主变压器电缆升压为35千伏运行。1970年起,先后将上(杨电)(宁)国38等8条电缆升压为35千伏。1976年,为配合杨树浦发电厂五、六、七段母线升压等工程,将平凉、大连、江浦等变电站23千伏电缆(包括分铅型和屏蔽型)升压为35千伏运行。至1981年,23千伏升压35千伏电缆达77公里。1984年4月,华东电力试验研究所对23千伏电缆事故率进行统计,发现70年代平均故障率比60年代上升73%,升压电缆故障率显著增加,因此,原考虑上

    13、郊56/57电缆升压,因经常过负荷,铅护套显示严重不可逆膨胀,不能升压。至1990年,全市共有32条23千伏电缆升压为35千伏运行;有部分电缆报废、休止和降压运行;还留下23千伏电缆232.60公里,大多作为杨树浦发电厂、九龙、扬州、昌化变电站等电源线路使用。四、35千伏电缆民国21年,从闸北水电公司发电厂至济阳桥变电所敷设1条33千伏电缆,长12.58公里,截面积为135平方毫米,分相铅包型,是上海第一条33千伏地下电力电缆。民国29年12月,为解决浦东和兴钢铁厂增加用电,从浦西试炮台至浦东曹家宅敷设上海第一条33千伏穿越黄浦江水底电力电缆,长800米,截面积150平方毫米。该线在民国35年

    14、后,因遭轮船抛锚损伤造成多次故障修理。1958年后,曾改名南钢341、漕钢355、新园355线。19601986年,又经过数次修理改接,原敷设的电缆留在江中仅有70米,于1986年5月全线拆除。19501956年,敷设上居324、325及南浦383、384过江电力电缆,1953年升压为35千伏后,使上海35千伏输电线联成环网。此后,新建的吴泾、闵行发电厂及变电站均采用35千伏电缆出线。如西郊、漕溪、蕰藻浜、万荣、新周、江宁、天宝等110/220千伏变电站和延吉、曲阳、四川、锦江等35千伏变电站,以及大连、平凉、飞虹、江浦、康定等23千伏变电站升压为35千伏,均使用35千伏电缆。1973年4月,

    15、从蕰藻浜变电站至大隆机器厂敷设了上海第一条双回路35千伏交联聚乙烯电缆,各长767米,截面积185平方毫米。1984年,为解决长兴、横沙岛供电,敷设崇明岛至长兴岛35千伏过江电缆,长9.1公里,截面积120平方毫米;长兴岛至横沙岛35千伏过江电缆,长2.6公里,截面积70平方毫米。至1990年,全市35千伏电缆线路总长1075.40公里。五、110千伏电缆1.闸电杨电1115电缆为适应杨树浦发电厂提高机组出力后解决送电问题,1972年4月,从杨树浦发电厂经杨树浦路至内江路上杆处,敷设上海第一条110千伏充油电缆,与上(杨电)虬(江)1115线连接,全长195米,截面积1240平方毫米,上海电缆

    16、厂制造。由上海供电局电缆工区设计及施工。电缆敷设采取直埋式,沟深1.20米,宽0.80米,3根电缆水平排列,以便利检修,电缆中心距为125毫米,填土后盖两层水泥盖板,在穿越杨树浦路时,利用原有排管和工井在其北壁开掘150300毫米长孔,供110千伏电缆穿出至杨树浦路北侧人行道上,于12月竣工投运。2.闸北逸仙1125电缆1978年,配合新建逸仙变电站,从闸北发电厂敷设1条110千伏电缆和1条控制电缆至逸仙站,全长7.48公里,截面积700平方毫米,上海电缆厂制造,是上海最长的1条110千伏电缆线路。由上海供电局电缆工程处设计及施工。电缆穿越铁路专线3处、桥梁2处、交叉道路8处,共设3个塞止井(

    17、9.54米)。1980年2月敷设竣工,由华东电力试验研究所试验合格后投运。3.崇明青龙江1109电缆为联通崇明县、南通市两地区电网,调剂电力余缺,1987年l月,从长江口的崇明县北侧牛棚港横穿长江北支至南通市青龙江处,敷设1条110千伏、截面积300平方毫米、铜芯充油水底电缆,全长2.60公里,是上海第一条110千伏三芯过江电缆。中间只有软接头,整根电缆一次敷设,第一天乘高潮位在东侧登滩成功后,第二天敷设江中的一段,并在另一侧上滩登陆。该线建设单位为崇明电力公司和南通供电局,由上海市电力工业局设计室设计,上海基础公司等单位施工,电缆工程处参加购买电缆的技术谈判和施工技术指导,于1987年3月1

    18、2日竣工投运,工程投资850万元。至1990年,全市110千伏电缆线路总长50.77公里。110千伏电力电缆线路表电缆线路名称起点终点长度(公里)型号截面积(平方毫米)敷设日期闸铁1108闸北发电厂钢铁站4.89ZQCY24001972.10闸上1115(闸电)闸北发电厂钱家浜站0.65ZQCY21C3HAR7001979闸上1115(杨电)杨树浦发电厂内江路电杆0.20ZQCY22401772.5高炼1118大同站炼油厂0.96ZQCY227001983.9闸家1124(闸电)闸北发电厂钱家浜站0.64ZQCY21C3HAR7001979闸家1124(虬江)虬江站虬江桥北0.24ZQCY21

    19、7001979.10闸家1124(周家嘴)控江路图门路电杆周家嘴站2.71ZQCy21OFAZV7001977闸逸1125闸北发电厂逸仙站7.48ZQCY27001979.12南宁1126南市发电厂江宁站6.50ZQCY24001983.1春宁1127(长春)长春站肇嘉浜路天钥桥路东电杆3.67ZQCY22OFAZV7001982.12春宁1127(江宁)肇嘉浜路襄阳南路电杆江宁站3.66ZQCY227001981.8春浜1128(长春)长春站漕溪站北电杆1.35ZQCY22OFAZV7001982.11春浜1128(天钥)漕溪站肇嘉浜天钥桥路东电杆2.29ZQCY227001989.l天家1

    20、155天宝站周家嘴站3.99ZQCV21OFAZV7001977天控1156天宝站控江站1.21ZQCY222OFAZV7001987.8春城1162(长春)长春站站外终端站0.34XLPE7001988.4春城1162(水城)2号中转站水城站2.06XLPE7001988.12春城1163(长春)长春站站外终端站0.34XLPE7001988.4春城1163(水城)2号中转站水城站2.11XLPE7001988.12春钦1164(长春)长春站1号终端站0.41ZQCY227001990.4春钦1164(钦州)2号终端站钦州站1.04ZQCY227001990.5春钦1165(长春)长春站1号

    21、终端站0.44ZQCY227001990.11春钦1165(钦州)2号终端站钦州站0.99ZQCY227001990.5崇海1109(水线)崇明牛棚港南通青龙江2.60OFZEWA3001987.3六、220千伏电缆1.闸电浦东2208过江电缆上海市220千伏输电环网工程中的北段线路跨越黄浦江部分,航运单位要求导线离江面不得低于50米,而飞机场却要求杆高不超过28米,只得于1964年决定采用过江电缆联接。工程由上海供电局设计室设计,电缆工区施工,是上海第一条220千伏过江电缆。过江地点的选择,经6处方案比较,选定浦东陶家宅至浦西共青苗圃间,两岸距离672米,敷设意大利制造的截面积350平方毫米

    22、单芯电缆4根,长746.30米,定名闸浦2208线。外国制造厂曾要求承包施工,后决定由上海供电局电缆工区进行施工。1966年6月,上海供电局电缆工区成立“闸浦2208220千伏水线施工筹备领导小组”负责筹建工作,并制订施工组织措施和施工工艺设计。10月动工,由航道局2艘链斗式挖泥船进行江底挖泥,11月起,将4根电缆并列深埋敷设在深水航道河床下4.5米处(即吴淞位以下13.5米处),泥槽宽20米。在施工期间停止全部船只通行,在离电缆上下游40米处装设拦河链,电缆各芯在江中相距约2米,每根电缆有独立油系统,两端各装2只压力箱。工程于1966年12月完成,经直流510千伏耐压试验合格后,翌年投入运行

    23、,该线安全运行23年,无任何事故。1990年,有2根单相电缆相继发生故障,两相电缆先后损坏,由于大量漏油,排泥打捞修理时间很长,严重影响航道通行,只得停用。2.闸电长江路2205/2212电缆1975年为配合上海港务局第九装卸区码头扩建工程,需将闸北发电厂至长江路逸仙路口的闸蕰2205架空线改为220千伏电缆,同时配合闸北发电厂第二台12.5万千瓦机组发电,敷设1条自闸北发电厂至长江路逸仙路口的220千伏地下电缆与闸(电)(钢)铁2212架空线相接。这两项电缆工程,均由上海供电局电缆工区设计和施工,电缆截面积845平方毫米,长3.50公里。由于这种截面大、长度长的高压电缆在国内还是首次制造和使

    24、用,为满足电缆安装和运行安全的要求,电缆工区对高压自容式充油电缆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计算,并对国内生产的附件提出应具备的技术要求,在上海电缆厂的配合下按计划进行施工。共建3只塞止接头工井,安装直线接头12只,绝缘接头24只,塞止接头6只(这两种220千伏电缆接头在国内首次应用),以及终端头12只。电缆穿越何家湾段铁路3处,埋设管道33根,离地面深1.50米,宽3.80米,采用混凝土浇灌瓦筒、铸铁管和塑料管,采取开挖沟槽直埋。自1975年4月动工,于7月及9月2条电缆分别竣工投运。3.万荣天宝2256电缆(万)荣天(宝)2256电缆是石洞口发电厂220千伏送出配套工程,也是上海重点工程项目。为了增

    25、加向虹口、杨浦、闸北等区供电的能力,在市区新建220千伏天宝变电站,由万荣站敷设1条220千伏地下电缆作为天宝站电源。电缆工程由上海供电局设计室设计,上海电缆工程处施工,投资980.97万元。(万)荣天(宝)2256电缆线路,是上海最长的220千伏地下充油电缆线路,全长7.21公里,其中排管敷设2.46公里,并在大连西路和俞泾浜建造专用桥2座。电缆采用上海电缆厂制造的截面积845平方毫米单芯电缆,同时敷设信号装置和继电保护的导引电缆2根。自万荣站排管引出,进入天宝站,有工井17只。为减少电缆运行时护套损耗,并降低不对称短路时对导引电缆及附近通讯电缆的电磁干扰,全线使用铅护套交叉互联连接方式,护

    26、套共分21小段,连接成6个整换位段,接地点共8处(包括电缆两端),正常运行中电缆线芯通过最大负荷电流时,电缆护套感应电压每小段最大不超过36伏,能满足规程规定的65伏要求。在不接地的小段中,还装设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片护套保护器,作为系统故障时保护电缆护套绝缘用。全线共有终端头6只,绝缘头42只,塞止接头6只,直线接头12只,安装压力箱81只。电缆工程于1985年7月动工,1987年1月竣工,经耐压试验合格后,1989年12月投入运行。4.新周瑞金2225/2226电缆1985年,为增加向卢湾、徐汇、南市等区供电能力,新建220千伏瑞金变电站,因该站位于市中心区,由新周变电站敷设2条220千伏电缆

    27、至瑞金站作为电源线,是瑞金站工程的配套项目。电缆工程由上海供电局设计室设计,上海电缆工程处施工,隧道工程由上海市隧道设计院设计,上海市隧道工程公司施工。电缆自新周站起穿越黄浦江电缆专用隧道,进入瑞金站,全长5.68公里,黄浦江隧道长530米,直径3.50米,底部标高为29米,隧道内两侧设立电缆支架,中间为巡查通道。电缆采用上海电缆厂制造的220千伏、截面积845平方毫米单芯自容式充油电缆,过江电缆因落差较大选用中油压电缆,并敷设示警信号导引电缆1根及线路保护导引电缆2根。电缆供油系统为浦西、过江、浦东三段供油方式。全线分为4个全换位段,每段感应电压均低于65伏,在绝缘接头处设置护层接地保护箱,

    28、箱内装有氧化锌阀片,电缆金属护套经阀片接地。工程于1985年6月20日动工,1989年9月、1990年3月,2线先后竣工投运,工程投资3308.30万元。至1990年,全市220千伏电缆线路总长33公里。220千伏电力电缆线路表电缆线路名称起点终点长度(公里)型号截面积(平方毫米)敷设日期新钢2199新周站上钢三厂1.12ZQCY2228451990.12闸蕰2205闸北发电厂长江站3.06ZQCY28451975闸浦2208(闸电)闸北发电厂钱家浜站0.75ZQCY218451987.2闸浦2208甲(闸电)闸北发电厂钱家浜站0.75ZQCY218451987.2闸浦2206(水线)共青苗圃

    29、陶家宅0.75C3HLEFJ3501966.12闸铁2212闸北发电厂长江站3.13ZQCY228451975新瑞2225新周站瑞金站5.58ZQCY228451990.3新瑞2226新周站瑞金站5.68ZQCY228451989.12荣天2256万荣站天宝站7.21ZQCY228451986.12闸上2264(闸电)闸北发电厂钱家浜站0.79C3HAR10001987.4闸上2264(杨电)虬江站前终端站杨树浦发电厂4.39C3HAR10001987.12泰钢2298泰和站室内室外电杆0.06OFAZ8001990.11第二节敷设施工 一、直埋上海早期敷设电力电缆均采用沿路边直埋土中,6.6

    30、千伏及以下电缆埋深0.7米,22千伏和33千伏电缆埋深1米,电缆四周铺黄沙,上面盖混凝土板作保护。在变配电所及部分工厂内采用混凝土电缆沟敷设电缆,上面铺混凝土盖板。电缆施工都依靠人力和山镐、铁锹等简单工具开挖路面,初期施工接头均由外国人负责安装。民国10年(1921年)起,由中国人全面负责电缆接头施工。在30年代,曾购买空气压缩机1台,后因使用不便搁置。1949年,美商上海电力公司馈电处建筑科有电缆工60人,担任电缆敷设安装工作。民国7年在杨树浦路施放地下电力电缆1952年,成立地缆建修队,1954年更名地缆工区,1969年改称电缆工区。为减轻直埋劳动强度,自行装配电动榔头、水泥切割机,后因携带不便而停用。购置的推土机、挖掘机也因环境复杂不便使用。1968年,购进蚌埠风动工具厂1台空气压缩机,配上45公斤重的风镐头,因太重使用率不高。1969年,向常州市林业机械厂购得手提式内燃钻岩机的零部件,装配成22台手提式钻路机(风镐改为33公斤)作开路掘土用,改变了依靠人力开掘路面的笨重劳动条件。1974年,购得南京战斗机械厂风镐重9公斤,逐步代替手提式钻路机,并自制50吨顶管机,便于在地下穿越铁路时敷设电缆。同时,添置


    注意事项

    本文(电缆线路.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