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D附答案.docx

    • 资源ID:10109147       资源大小:21.2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D附答案.docx

    1、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D附答案2014年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4)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四)(小学、幼儿园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A行为B自然C社会D边缘2()合称为脑干。A延脑、脑桥、问脑B间脑、小脑、大脑C延脑、脑桥、中脑D脑桥、中脑、间脑3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是()。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不稳定D注意的分散4“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感觉适应5具有容易

    2、保持和恢复特点的记忆是()。A语词B形象C情绪D动作6艾宾浩斯研究()与记忆。A教学B学习C智力D注意7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8“马是动物”、“椅子是家具”、“鸟有羽毛,有翅膀”这是说明儿童概括发展的水处于()。A直观形象水平B形象抽象水平C本质抽象水平D具体形象水平9在情绪和认知的区别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B认知活动随意性强C情绪活动随意性弱D认知活动比情绪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10爱国主义情感属于下列哪项情感?()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责任感11大约在小

    3、学()以后。儿童才逐步养成初步的道德行为习惯。A幼儿期B低年级C中年级D高年级12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13人与人之间的公众距离是()。A150cmB200cmC260cmD360cm14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A主要因素B辅助因素C外部互动因素D环境因素15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个小时电视16个性倾向性特征主要包括()。A感

    4、知、记忆、想象思维B能力、气质、性格C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D自我实现、自我体验、自我监控17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B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C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的能力的大小181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这一事实说明心理发展的()。A不平衡性B连续性C顺序性D差异性19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A爱好B忠诚C热爱D兴趣20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连锁

    5、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_和_两大类。2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反射按起源分为两类:_反射和_反射。3_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4语词一逻辑记忆指以概念、判断、_等抽象思维为内容的记忆。5所谓_,就是利用头脑中已经掌握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去接受一个新的概念。6过度焦虑又称儿童焦虑症,是儿童情感发展中较常见的一种问题,从婴儿期起即可发生这种障碍,但最多见于_。其主要表现为过分敏感、多虑,经常为一些小事而烦躁不安、焦虑担忧。7道德意志调节和控制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使之贯彻始终,成为_。8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

    6、_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9_是个人发展的意图和决心的表现,在个性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10_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的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保证活动的预定目的与计划逐步得以实现。11_是一种社会认知技能,是指在自我认知或社会交往中摆脱自我中心的限制,在自我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将自我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体验他人的观点,最后得出较为客观的观点或结论。12“勤能补拙”是中国的一句俗话,它的含义表明了_和_的形成相依相辅,互为促进。13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指生物的普遍现象_。14_是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

    7、式。15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_和_。16_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17_,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怎样培养小学儿童的想象力?2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3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4提高儿童自我评价的策略主要有哪些?5简述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四、论述题(10分)试述小学儿童品德教育的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2C【解析】延脑、脑桥和中

    8、脑合称为脑干。3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注意分配的典型含义。要注意区分注意的分配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4D【解析】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5D【解析】此题考查动作记忆的特点。6B【解析】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艾宾浩斯根据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7B【解析】思维间接性是指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8B【解析】处

    9、在形象抽象水平的儿童概括能力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概括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表象,表象的内容也更为精确而富有概括性。因此,他们的概括虽然还有一些外部的、菲本质的特征或属性,但是内部的、本质的特征或属性大大增加。9D【解析】情绪活动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10B【解析】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的行动与道德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符合一定社会道德准则的需要时,就感受到道德上的满足;否则,就感到惭愧或内疚。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富有同情心和对事有责任感,这些都属于道德感。11C【解析】小学低年级儿童

    10、在教师的要求下,通过行为规范的训练,掌握了一些具体的道德规范,但还没有形成必要的道德行为习惯。大约四年级以后,他们才逐步养成初步的道德行为习惯。12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3D【解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常常保持在360cm,称为公众距离。14A【解析】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性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15A【解析】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其他三个选项全部都是外部动机的情景。16C【解析】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小学儿

    11、童表现为价值观)等心理成分。17D【解析】能力、知识、技能三者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18A【解析】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19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20C【解析】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是概念学习。二、填空题1心理过程个性心理2无条件条件3感知觉4推理5概念同化6学龄期儿童7道德行为习惯8交往9志向10自我检查11社会视角转换12能力发展良好个性13遗传14教师角色15应答性行为

    12、操作性行为16精细加工策略17诊断性评价三、简答题1怎样培养小学儿童的想象力?答:(1)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2)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3)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2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答:(1)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2)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3)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3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答:品德与道德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品德与道德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品德和道德两者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体

    13、的品德。同时,个体品德又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个体品德的集中表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并影响社会道德的内容和社会风尚。品德和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道德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则是依赖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2)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还要服从于个体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3)道德主要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主要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4提高儿童自我评价的策略主要有哪些?答:(1)利用原有的信心和成功的经验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2)在自我评价偏低的儿童中倡导“自我竞赛”。(3)鼓励儿

    14、童与自己在学习上具有相同能力的人进行“平等竞争”。5简述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答: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第一,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四、论述题试述小学儿童品德教育的方法。答:(1)说理法说理法是针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存在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明辨是非、善恶的准则,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其道德水平的方法。这是小学儿童品德培养的主要方法。小学儿童品德上的问题,

    15、主要属于道德观念上错误引发的一些不良行为。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放在道德认识的提高上,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抵制诱惑、执行正确的道德要求的自觉性。但是,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一方法,要注意以下问题。说理要科学所谓的“说理要科学”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科学性,讲解某一道德概念或宣布执行某一道德要求,须有科学的依据、严密的论证和合乎情理的分析。这样才能使儿童真正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和应该怎么做。二是要有针对性,即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这样的说理,也才贴切有说服力,而真正被儿童所理解和接受。说理要尊重儿童教师应该尊重儿童。说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解决道德认识上的问题,进而增强

    16、其执行正确的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因而说理本身就是对儿童的尊重。从具体操作上讲,说理是教师和儿童双方的活动。只有在尊重儿童,充分顾及他们的感受和感情,说理才会收到一定的效果,儿童才会口服心也服。经验证明,任何一次富有成效的论理性谈话,都是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取得的。排除意义障碍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向学生提出某些道德要求,但是学生并不一定立刻接受它们,甚至拒绝接受。这些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称为“意义障碍”。意义障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对具体人的意义障碍。二是对具体要求的意义障碍。(2)仿效法仿效法是根据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给儿童提供道德榜样,让其仿效,从而把社会的道德要求在儿

    17、童身上具体化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使榜样教育能发挥应有的效果,为儿童提供的榜样要可敬、可亲、可信。榜样只有可敬,才具有权威性,才能使儿童发现自己与榜样之间的差距,引导他们向往榜样、仿效榜样。榜样只有可信,才具有真实性,才能使儿童感到自己是能够学习的,推动他们把榜样的言行当作自己言行的准则。榜样只有可亲,才具有感染力,才能使儿童把学习榜样当作一个自觉的行为,促使他们把榜样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信念。(3)强化法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儿童最初并不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如果每当儿童做出一个合乎规范的行为就受到成人的夸奖,而每当儿童做出一个不合规范的行为就遭到成人的否定,那么通过不断的强化,儿童就逐步理解行为的好坏,并相应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运用强化手段,不仅可以塑造新行为而且可以改变旧行为,对人的行为进行定向控制和改造,最后形成预期的行为习惯。


    注意事项

    本文(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D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