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环杭州湾产业带嘉兴产业区发展规划.docx

    • 资源ID:10102542       资源大小:48.39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杭州湾产业带嘉兴产业区发展规划.docx

    1、环杭州湾产业带嘉兴产业区发展规划环杭州湾产业带嘉兴产业区发展规划(摘要)二五年五月九日前 言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和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出发,全面启动环杭州湾地区综合规划及整体开发,对提升环杭州湾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加快推进浙江经济新一轮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北接上海、苏州,南连杭州,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使嘉兴市成为全省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的前沿阵地。环杭州湾产业带嘉兴产业区的规划和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以环杭州湾为先导,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积极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重要战略步

    2、骤之一,也是嘉兴市立足长三角,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全力构筑大体量、高能级的对外开放新平台,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它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而且也关系到我省对外开放的整体布局,对直接推动环杭州湾经济圈的建设和发展,更有效地接轨上海和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规划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348号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嘉兴市其他专项规划编制而成。 本规划以2004年为基期,20052010年为规划期,其中20052007年为重点规划期,远景展望到2020年。第一章

    3、 发展的有利条件 嘉兴产业区发展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具备良好的产业和园区基础等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嘉兴毗邻上海,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境内的嘉兴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杭州湾北岸唯一的出海港口和海上对外贸易通道。嘉兴地处上海、杭州、苏州三大城市经济辐射的中心,水陆交通便捷,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320国道、沪杭铁路(复线)、京杭运河、杭平申线、乍嘉苏线、杭申线航道穿境而过。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杭浦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杭州湾嘉兴绍兴通道、申嘉湖铁路等交通大动脉的建设和沪杭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完成,嘉兴与周边大城市和海外的联系将更为便捷。得天独厚的区位交

    4、通优势,为产业区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二是综合实力较强。2004年嘉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速列全省第二,在长江三角洲15城市名列第五。嘉兴所辖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均衡,综合实力较强,2003年全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排序,我市五县(市)所处位次分列前35位。各县(市、区)人均GDP、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嘉兴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均衡发展,为产业区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是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79.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8%,经济外向度进

    5、一步提高,外贸依存度达到62.4%。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分别为25.8亿美元和10.22亿美元,分别增长23%和28%,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数均居全省第3位。利用外资质量同步提高,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千万美元大项目明显增多,单个项目规模不断增大,外资来源不断拓宽,各开发区的主阵地作用更加凸现。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带动产业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是产业特色鲜明。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45.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9.9亿元,分别增长17.8%和18.9%,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嘉兴产业特色鲜明,形成了以纺织、服装、皮革、造纸和纸制品、木业家俱、金属

    6、加工及制品、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组成的传统优势产业;以新型元器件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种子种苗工程、产后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全市已拥有皮革、服装、化纤、木业、羊毛衫、经编、丝织、光机电、磁性材料以及优质农产品等多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特色块状经济。海宁皮革产业总量和平湖服装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海宁成为“中国皮革之都”;嘉善木业生产总量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新型电子元器件、涤纶长丝、经编及家用纺织品、茧丝绸等特色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均有较高的占有率。这些为产业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五是园区建设基础较好。全市各类开发区(园区)经过整合提升后,我市拥有经国务院批准的嘉兴出口加工区、省政府同意保留的嘉兴

    7、经济开发区等14个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144平方公里。另外,嘉兴还拥有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6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浙江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总面积35万亩,其中核心区1.5万亩,中心示范区6.7万亩,辐射区27.5万亩。各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特色鲜明,投资软环境优良,发展潜力大,成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科技进步的新高地和城市建设的新形象。较好的开发区(园区)发展水平为嘉兴产业区的发展提供了依托和载体。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2.1总体思路 环杭州湾产业带嘉兴产业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八八”战略和嘉兴要成为全省开放接轨“前沿阵地”的要求,抢抓机

    8、遇、奋勇争先,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将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拓展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大城市,树区域品牌,积极创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软平台,形成布局合理的浙江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力争五年再造一个新嘉兴,到2010年全面实现小康,到2020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2.2 发展的基本原则 环杭州湾产业带嘉兴产业区的发展,必须按照统一规划体系、统一产业政策,提高国际化市场化水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要素集聚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切实遵循以下原则: 统筹规划、整体发展。把嘉兴产业区作为一个整体,树立大嘉兴一盘棋的思想,以生产力布局为重点,超前制定统一的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

    9、性和全局性,对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进行合理安排,尤其是合理安排港口、岸线资源,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开发和建设嘉兴产业区。 多元开发,创新发展。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规范、灵活高效的开发机制,发展各类投资主体,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加强与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的合资合作,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层次高、市场覆盖面广的基地型、龙头型项目,促进产业集群、企业集群的发展。 注重效益、集约发展。提高开发的集中度,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密度,提高项目的产出率,促进工业向开发区(园区)集中,促进各类开发区(园区)的集约发展。 有序开发、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中

    10、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全面提高整个产业区的生态质量。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珍惜土地资源,保护自然风貌,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推动产业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协调推进、联动发展。制定实施统一的政策,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采取对接、互补、错位竞争策略,融入上海、借力上海,在产业发展方面与上海开展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行与上海对接,同时加强与杭州、苏州及其它周边城市的协作,推动环杭州湾六城市共同发展,形成整体优势。 2.3 发展目标 2.3.1目标定位 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开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嘉兴产业区的目标定位为:浙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11、的重点区,长三角临港型工业的新兴区和区域物流中心区,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和都市型农业的示范区。 浙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区 坚持把接轨上海作为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加强与上海的全方位合作,力求与上海实现全方位接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全力融入上海大都市经济圈,成为我省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业、兴业的平台和载体,使嘉兴成为长三角外资落户的热点区。 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点区 嘉兴市区域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形成了如纺织、服装、皮革、经编、木业家俱、磁性材料、玻璃纤维、新型元器件等一批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和

    12、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使嘉兴市成为我省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长三角临港型工业的新兴区 港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依托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嘉兴港以及毗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宁波港的区位优势,结合市域内发达的内河航道网络,在杭州湾北岸以及高等级内河航道两岸布局发展临港型工业,使嘉兴沿海成为长江三角洲临港型工业的新兴区。 长三角的区域物流中心区 充分发挥嘉兴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港口资源丰富、交通发达、腹地广阔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仓储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综合性物流园区、行业性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整合传统物流,努力建立高效、畅通的现代物流体系,使嘉兴成为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物流中心。

    13、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 紧紧抓住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发展机遇,大力完善全市城乡空间布局、交通设施、产业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教育和信息一体化的政策和保障措施,把产业区的开发和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使产业区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区,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道路,使嘉兴市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 全国都市型农业的示范区 现代农业是伴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并与工业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产物。依托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发达的科技、经济和社会优势以及嘉兴市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良好的发展

    14、基础,大力发展集生产、服务、消费于一体的经济和生态等多种功能并存的都市型农业,使嘉兴市成为全国重要的都市型农业示范区。 2.3.2近期发展目标 到2007年环杭州湾产业带嘉兴产业区GDP年均增长14%左右,达到1400亿元。其中:嘉兴经批准保留的开发区(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5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汇聚全市40%以上的特色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到2010年,产业区GDP年均增长13%左右,达到2000亿元,力争在经济总量上五年再造一个新嘉兴(以2004年为基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两沿”产业带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以“一极四区”为主要载体的“两沿”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一大增长极杭

    15、州湾嘉兴经济开发区,形成嘉兴中心产业集聚区、临海产业集聚区、临沪产业集聚区、临杭产业集聚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通过改造提升和积极培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以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等为主导的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一批规模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50家,其中超过50亿元的企业8家,100亿元的企业2家。 环境竞争力大大增强。20052007年,嘉兴产业区以八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投入达到1000亿元,主要产业集聚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达到200亿元,产业区交通、供水、排污、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6、并建立起高效透明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投资环境在长三角具有较强竞争力。 2.3.3远期发展目标 到2020年,环杭州湾产业带嘉兴产业区GDP年均增长12%左右,达到5000亿元。“两沿”产业带以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临港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为支柱的产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管理体制先进、生态环境良好,交通、能源、供水、排污、信息等配套设施完善的优越的发展环境,成为嘉兴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第三章 重点发展产业 顺应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特别是杭州湾谋求跨越式发展实现与世界同步的趋势,充分发挥嘉兴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技创新、产业政策、人力资源等优势,从整合园区和提升竞争

    17、力,构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出发,正确处理好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之间协调发展关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在建设十三个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上,形成四大产业(临港型工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壮大现代服务业,发展都市型农业,在三大产业内部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3.1先进制造业 抓住一个环节。即抓住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这一中心环节,在建设省级开发区(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推进专业化分工、整合中小企业群和培育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市场机制等方面着力,发展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区域特色经济。 突出两大导向。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增强国际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8、,就是要在“新型”两字上下工夫,加大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提高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着力提高产业总体水平,加快形成产业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就是要将制造业发展和参与国际协作和分工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区域性产业向全国性产业乃至国际产业发展,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 发展四大产业。即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以电子信息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汽车零部件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以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产业群。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 临港型工业的发展对嘉兴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实现“港口兴市”具有重要作用。应充分利用港口资源优势,抓住国内产业结构调

    19、整、海外资本对华投资倾向于临港型工业的新动向以及上海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临港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我市内河航道发达的优势,拓展临港工业腹地,在高等级航道沿岸发展临港工业,高标准规划建设杭州湾北岸临港工业区。 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浙江壳牌,以嘉化工业园、日本帝人聚碳酸脂项目等大型投资项目的启动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PC 、PX、PTA等大型石化项目,形成 40万吨PC、80万吨PX和90万吨PTA的年生产能力,建成杭州湾北岸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以民丰特纸、景兴纸业、吉安纸业为重点,继续大力吸引国内外大型造纸企业的投资,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增强纸及纸制品新产品和高附

    20、加值产品开发能力,形成600万吨纸制品的年生产能力,建成全国重要的纸制品产业基地。以东方钢铁有限公司、嘉善万泰钢铁公司为重点,以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和外资企业落户为契机,大力发展以不锈钢、特种钢等优质钢材生产为重点的钢铁产业,形成300万吨年生产能力,建成钢铁产业基地。抓住上海2010年举办世博会和我市及周边地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以大连实德、巨石集团、荣联陶瓷等企业为龙头,形成50万吨型塑钢型材、20万吨玻纤、500万平方米瓷砖的年生产能力,建成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基地。抓住秦山核电、嘉兴电厂进行续建的契机,积极配合建设电厂的各类附属加工、修造产业,积极扶持东方日立锅炉有限公司扩大规模,

    21、加速发展大型电站锅炉,形成电力配套产业。以秦山核电、嘉兴电厂为主要支撑,建设大型电源设施,建成华东地区主要的能源基地。积极吸引国内外船舶修造及其配套重大项目,充分利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研究力量,大力引导、培育市区、平湖、嘉善、海盐等地修造船产业,重点发展工程船舶,建设修造船基地,做大船舶修造产业。 争取到2007年,嘉兴市临港型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为形成先进制造业高地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技术产业 加快国家出口加工区建设,以嘉兴新型元器件省级信息产业特色基地、平湖经济开发区省级信息产业特色园、嘉善经济开发区省级信息产业特色园、海宁磁性材料省级信息产业特色园等四个信

    22、息产业特色园为基础,积极创建国家级信息产业特色园。立足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培育扶持软件业,抓好重点技改项目的投入和新产品项目的开发,形成一批发展潜力较大、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加快电子信息产品的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器件、特色电子材料及其深加工产品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配套加工产业,积极发展通信网络产品、光机电一体等整机产品,进一步壮大规模,丰富产品门类,并在发展中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聚度,逐渐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的浙北电子元器件制造以及配套加工产业带,与上海、苏南信息产业实现优势互补、互为依托、错位发展,形成140亿只新型电子元件、100万台整机

    23、、3万公里通讯电缆的年生产能力,建成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07年,力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同时,努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仪器仪表、环保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到2007年,力争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成为嘉兴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以汽车零部件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 积极承接新一轮的国际产业大转移和上海的制造业转移,按照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培育出一批成长性强的产业。参与上海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在嘉兴建设若干发达国家和地区汽车产业、成套机械设备等装备制造业的配件生产基地。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

    24、六大特别强调“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并要求东部地区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嘉兴市的装备制造业至今仍然较为薄弱,但嘉兴市发达的特色优势产业为嘉兴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此外,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崛起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腹地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紧紧依托嘉兴市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港口资源以及毗邻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技术、资本、市场等资源优势,大力扶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使嘉兴市成为上海乃至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配套生产基地。重点鼓励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渐形成发动机、变速器、离合器、传动系、驱动系、转向系、制动系、悬挂系、行驶系、车身、车架、汽

    25、车电器、汽车电子等系统化、模块化生产企业群;加强开发电子件、化工件产品;形成模块生产供应商部件生产供应商零件生产供应商的结构优化的产业链。同时发展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业等领域的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若干家装备制造业的骨干龙头企业,努力打造杭州湾北岸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到2007年,力争嘉兴市的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成为嘉兴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带动嘉兴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以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产业群 加快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纺织、服装业,生产工艺和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突破差别化纤维和印染后整理的技术瓶颈,使化纤

    26、、纺织面料、毛衫等行业的规模、档次、产品开发能力在国内化纤纺织行业保持先进水平,起到示范作用。推进服装由加工型向品牌出口型转变,提高服装出口的附加值。加快培育服装、纺织类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以资本为纽带,强强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努力提高嘉兴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建设全国重要的轻工业制造中心。以桐乡、海盐、嘉兴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形成320万吨化学纤维的生产能力,建成全国重要的化纤产业群。以秀洲区化纤面料、海宁经编和家用纺织品为重点,形成20亿米纺织产品、10万吨纺织物料的年生产能力,建成全国重要的纺织面料产业群。以桐乡、秀洲、平湖为重点的毛衫产业基地,以茉织华集团、嘉欣丝绸等重点企业为龙头,

    27、依托平湖“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形成5亿件服装(其中4亿件梭织服装)和20亿件羊毛衫的年生产能力,建成全国重要的出口服装产业群。建设秀洲丝织业科研、原料、织造、后整理、成衣一条龙的丝织业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海宁、桐乡为重点,以卡森实业、富邦集团、禾欣实业、蒙努集团等重点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高档汽车座垫革、沙发革、服装革、鞋面革等产品,努力开拓皮革制品应用新领域,形成制革2500万平方米、皮革服装500万件、沙发套350万套的年生产能力,建成全国重要的皮革制品产业群。以嘉善、秀洲为重点,以台升家俱、新锦江人造板为核心,大力推行绿色环保标准,提高木材加工制品的档次,引导木材加工业向精深加工转型,重

    28、点发展高密度纤维板、高档家具等产品,形成300万立方米人造板、1000万件木制家俱的年生产能力,建成全国重要的木制品产业群。 到2007年,嘉兴市的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皮革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家俱制造业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3.2现代服务业 紧紧围绕把嘉兴建设成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区的目标定位,以“加快发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为主线,坚持以制造业和城市化全面带动提升服务业,优先发展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为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的消费性服务业。以立足大嘉兴、服务长三角为目标,重点发展大型专业市场、旅游休闲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努

    29、力建成长三角重要产业基地。 (1)现代物流业 把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作为推进嘉兴港建设的重要抓手,抓紧重点物流园区建设。依托交通优势,合理规划园区布局,加快嘉兴港、集装箱内河港等一批物流园区建设。加强园区配套建设,完善与港口、航空、内陆口岸相关联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海河联运、铁水中转的有利条件,基本形成区域交通一体化、腹地交通网络化的多式联运系统,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深化“大通关”工程建设,完善口岸服务功能,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以电子口岸EDI系统为核心,加快与相关企业物流信息的联接,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口岸综合竞争力,把我市逐步建成长三角重要物流中心。 发展目标:到2007年,基

    30、本形成现代物流产业框架体系,物流产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嘉兴港货物吞吐能力达27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8万标箱。 (2)专业市场 以实现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为目标,加快专业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专业市场贸易规模。改造提升中国海宁皮革城、海宁家纺装饰城、嘉善商城等专业市场,增强嘉兴农产品、建材市场综合物流园区的辐射功能,加快嘉兴中国纺织城、中国茧丝绸市场三期、嘉兴汽车商贸园二期建设,整合桐乡濮院、洪合羊毛衫市场,构筑全国羊毛衫集散中心。依托区位与港口优势,构筑粮食、煤炭等大宗商品集散市场。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加快王店小家电城、嘉善华东建材市

    31、场、平湖服装城等专业市场建设步伐。 发展目标:到2007年,全市各类专业市场成交总额达到800亿元以上,其中年交易额100亿元以上的市场1个、50亿元以上的市场5个、10亿元以上的市场15个。 (3)旅游休闲业 发展大旅游、形成大市场、培育大产业,加强旅游市场环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突破体制障碍,扩大旅游开放,发展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扶持培育发展会展业,逐步建成长三角主要旅游休闲胜地。以水乡文化、滨海休闲旅游为重点,开发旅游精品。在原来水乡古镇游、南湖红色游、潮乡观光游的基础上,结合马家浜文化的保护,推出江南文化之源游;结合平湖九龙山、海盐白塔山开发,推出滨海休闲度假项目;结合金庸旧居的开

    32、放,串联金庸图书馆、烟雨楼、海宁陈府、宰相府第风情街等景点,开发金庸武侠小说寻踪游。 发展目标:以构建“一心六区四线一带”大旅游格局为目标,建设一批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建成长三角旅游休闲胜地。到2007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0亿元。 (4)中介服务业 把握中介市场逐步开放的趋势,积极推进中介组织向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培育扶持我市中介机构。努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市场中介组织,大力引进和培育科技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科创中心。加快中介服务机构脱钩改制工作,实现市场化运作。在会计、评估等经济鉴证类中介服务机构脱钩改制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政府部门与非经济鉴证类中介服务机构脱钩,加快中介机构规范化改造。加强专业服务深度,推进中介组织专业化发展。鼓励工程设计咨询、高科技、专业代理、保险评估等行业准入要求高、具有专业技术的市场中介机构走专业化道路。 发展目标: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至2007年,初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


    注意事项

    本文(环杭州湾产业带嘉兴产业区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