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docx

    • 资源ID:10099201       资源大小:103.8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docx

    1、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 神话故事在我们的童年时光中,也许会回响着那些娓娓动听的讲述,那是来自远古的奇幻世界。那时的人们无法解释自己所面临的种种,于是将各种美好的幻想寄托在超越人世的神话故事中。在这些故事中,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由神主宰着。这些虽然看似荒诞,却是劳动人民对自然最为生动的阐述。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穿越千年的光阴,让我们感受到远古的气息。在这些奇幻多姿的神话故事中,盘古劈开了天地,以身化万物,无私献身;精卫溺亡东海,发誓衔木石以填海,锲而不舍;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为民造福,无怨无悔;女娲炼石

    2、补天,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勇敢无畏。每一个神话故事,都让人着迷;每一个神话人物,都令人敬佩。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神话故事,体裁特殊,不同于前面几个单元。神话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虚构性,是作者基于现实生活的合理想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在学习这一单元课文时,我们要重点发挥想象的作用,在想象中感受远古人民的精神、品格。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盘古开天地2借助图片,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和献身精神。精卫填海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普罗米修斯2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女娲补天1补充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感受神

    3、话故事的神奇和丰富的想象力;学习女娲的精神。习作我和 过一天1学会抓住所选人物的特点,充分发挥想象编写故事。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理解与花及神话人物、故事相关的词语;理解并积累关于神话故事的古诗。识字加油站语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1把握世界不同地区神话故事的异同,探索神话世界的奥秘。12 盘古开天地文本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作者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

    4、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尝试复述故事;其次还要让学生了解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缓、撑、竭”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的内容,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3.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教学重点:1.

    5、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2.把握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英雄形象。教学难点: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2.感悟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激发想象力。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本课“劈、浊、丈”等7个生字,学会“缓、撑、竭”等13个生字。2.正确读写相关词语,积累优美语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随文识字、写字,积累、运用重点词语。2.理解课文主旨,正确划分层次。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盘古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猜猜他是谁。导语:神话,沸腾着先人对世界的幻想,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神话世界里,人们可以自由畅想。相信大多数人都爱看神话,爱读神话,喜欢在神话故事中编织自己的

    6、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认识一位巨人,他是谁呢?就是我们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他有哪些英雄事迹呢?接下来我们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板书:盘古开天地)思考:(1)课题告诉我们故事的主角是谁?他的事迹是什么?(盘古;开天地)(2)课题中暗藏着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开天辟地)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介绍神话及本文的整理者袁珂的相关知识。神话 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文学的一种。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神话中的神,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7、,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它是原始劳动者根据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袁珂(19162001) 本名袁圣时,笔名袁珂、丙生、高标、袁展等。四川成都人。他一生著述颇丰,1950年,出版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的学术声望。之后,他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山海经校注等多部著作。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注音认读生字。3.学生识记生字,并交流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教师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课件,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纠正

    8、。会写的字:开 慢 混 一 支 精疲力得 液 流不息 盛 润 祖会认的字: 四 干(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部首归类:纟:缓(缓慢)纸(纸张)纠(纠正)缠(缠绕)氵:浊(混浊)液(液体)流(流动)润(湿润)月:肢(四肢)肤(肤浅)腊(腊月)腔(腔调)量词归类:条:一条缝一条路一条小河根:一根柱子一根鱼竿一根火柴丝:一丝微光一丝笑容一丝温情(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注意生字的笔画、结构、笔顺等,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书写指导:浊左窄右宽。左部呈弧形,右部第五笔横略向右上斜行。撑左窄右宽。右部“尚”扁,“手”的竖钩稍长,末笔的钩尖轻抵竖中线。血独体字。首笔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框中两竖分写在竖中线左右

    9、,末笔横长。奔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大”撇、捺伸展,罩住下部。茂上扁下大。“艹”居上居中,“戊”第三笔斜钩伸展,钩底低于第二笔撇尖。易错提示:缓右部上边是“爫”,不要写成“”。竭右部下边是“”,不要写成“匈”。累下边是“糸”,不要写成“系”。茂下边是“戊”,不要漏掉最后一点。滋右部是“兹”,不要写成“”。(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相机纠正。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有疑问的词语和喜欢的句子。2.同桌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指名汇报,相机点拨重要词句。(1)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预设:讲解“混沌”一词,可以从造字的角度,分别分析“混

    10、”“沌”二字的结构、表意。“混”,三点水加上昆,是水势盛大等样子;“沌”,三点水加上屯,有水势聚集、下沉、流动不畅的感觉。所以,混沌,有点像发洪水时候的状态。这样解释就很形象了,学生可以很容易感受到洪水到来时那种茫茫一片、辽远空渺的景象。(2)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预设:引导学生将盘古和支撑天地的柱子联系起来,在想象中理解“巍峨”的意思。或者出示高山、高大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理解“巍峨”的意思。(3)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预设: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滋”“润”都是“氵”旁,那这个词语肯定和“水”有关。然后,出示

    11、雨后田地、森林等图片,引导学生想象雨中万物的状态,进而理解“滋润”的意思。或者出示土地干裂的照片,通过把握反义词的意思来理解词义。3.指导词语归类。ABB式:黑乎乎 白茫茫 金灿灿 软绵绵含近义词的:精疲力竭 和颜悦色 改朝换代 左顾右盼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词语搭配:(巍峨)的巨人 (巨大)的变化 (辽阔)的大地 (茂盛)的花草树木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本文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地的故事。文章用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5.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阅读与思考:A.盘古是用什么劈开

    12、天地的?(斧头)B.天和地是怎样形成的?(轻而清的东西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降变成了地)C.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气息;声音;左眼;右眼;四肢和躯干;血液;汗毛;汗水)D.我们美丽的宇宙是谁创造的?(盘古)(2)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天和地没有分开的时候的样子。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身躯化出世间万物。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概括写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课

    13、堂表现进行点评。过渡:人类的老祖宗盘古,面对混沌的宇宙,一挥利斧,分开了天地。盘古倒下去了,但他用身躯创造的美丽的宇宙却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的空间,使人类繁衍至今。天和地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做出了哪些牺牲?下节课上我们再继续探究。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生字的书写规则,理解了重点词语的含义。同学们分组探讨,还给课文划分了层次,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和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 同学,他 ; 同学,她 ;还有同学 , 。2.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好的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

    14、结合重点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2.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3.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想象力。1.把握盘古的人物形象,体会其精神品质。2.品味语言,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力的特点。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念出词语,指名学生在黑板上默写。微光 黑暗 劈开 缓缓 上升 浑浊 下降 一丈 支撑 合拢 倒下肌肤 辽阔 血液 茂盛 雨露 祖宗 黑乎乎 精疲力竭 奔流不息2.教师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导入新课。过渡:刚才这几位同学默写得很不错,可见课下是真正用心复习了的。上节课上,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盘古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

    15、造了宇宙的?他又是如何创造的呢?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把握的内容。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并圈画出重点语句。要求:(1)用单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天和地分开的句子。(3)用双横线画出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2.学生汇报圈画的内容,教师相机点拨重要语句。(重点)(1)A.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B.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课文语言的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句子吗?)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两句话中共同的比喻词“像”,据此可知

    16、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该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而体会神话故事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仿写句子时,要使学生明白“像”字连接的两种事物要有相似之处,且联系要合理。(2)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找出这句话中的几组反义词,分析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内容。)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找出句中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分号前后的两个句子,抓住“天”和“地”体会两个分句所写的内容。(3)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什么句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预设:句子的类型有很多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朗读句子,分析句子和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确定句子的类

    17、型及作用。方法拓展: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总体上过渡句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即承上启下。文章中需要过渡的地方有,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情时需要过渡,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文章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3.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其他要点。(难点)(1)文中用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如“一万八千年”“不知过了多少年”等,运用这些词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这些时间词突出时间之久,表明天地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从侧面说明盘古为开辟天地做出的贡献之大,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2)神话的想象往往奇特,但想象又应

    18、当是合理的。文章第5自然段写盘古身体各部分化成丰富而美丽的自然万物,请说说这一段的诸多想象有哪些合理性。明确: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排比句,描写了盘古的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写得生动、具体,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这里的想象虽多,但都具有合理性。如“呼出的气息”是流动的气体,将其想象成“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是响的,将它想象成“隆隆的雷声”;他的眼睛“照耀大地”“带来光明”,将它们想象成“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如四极,“躯干”像名山,“血液”似流水,“汗水”如雨露。总之,在所有想象中,本体与想象物都有相通之处,联想自然神奇而真实。(3)你从文中体会到想象的神奇

    19、了吗?盘古体内还有哪些器官作者没做联想?你能否继续做些想象?你所做的想象是否合理?明确:五脏六腑作者没做联想。如可想象“心脏”似地震,“胃肠”如湖海。注意想象要合理。通过想象体验,学生便可领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4)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想和大家交流、分享呢?预设:学习一篇课文,切入点不同,理解也各异。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力争做到全面、透彻。4.教师出示关于课文内容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提示:盘古昏睡盘古醒来后盘古分开天地后盘古倒下后盘古创造宇宙。5.教师总结课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小结:因为有了盘古的开天辟地

    20、,才有了这美丽的世界;因为有了神话传说,才有了无尽的想象。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能想象出这么神奇的神话故事,把我们引向更为神秘的神话世界。这就是神话的魅力。我们在课下可以多搜集一些神话传说,进一步领略其神奇之处。三、古今对照,拓展延伸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被古代人民创造出来了。三国时,有个叫徐整的人把它记载下来了。你们想看看吗?1.出示盘古开天辟地的语段,指名学生朗读。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

    21、长。故天去地九万里。三国徐整三五历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五运历年纪2.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两则古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应适当翻译。译文:天地混沌如鸡蛋的时候,盘古就从其中生化了出来。当盘古活到一万八千岁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天辟地,清轻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而盘古在天地之中,一日九变。盘古之神与天齐高,亦要与地阔厚。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盘古每日长高一丈。这样维持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长得极高,

    22、这就是天与地相距九万里的原因。道生化出盘古,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成就了永垂不朽的化身。他呼出的气化成了风云,他的声音化成了雷声,他的左眼化成了太阳,右眼化成了月亮,四肢五体变成了四根撑天的柱子和五座高山,他的血液化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化成了地表的脉理,他的肌肉化为了田土,头发胡须化为了星辰,皮毛化成了草木,牙齿和骨骼化成了金属矿物和石头,精髓化为了珍珠和宝石,汗水化成了润泽万物的雨露。3.引导学生结合本文和译文,分析其与课文的异同。明确:相同之处是都记叙了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大体一致。不同之处是文体不同,盘古化生万物的具体表现不同。4.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其他关于天地形成的传说,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

    23、民的聪明才智。过渡:盘古开天辟地是汉族人民关于宇宙的想象描述,其实关于天地的形成,其他民族也有很多神话传说。请你们课下通过网络进行搜集,感受我国各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伟大的智慧,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特点与魅力。示例:壮族传说从前天地没有分家,宇宙中旋转着一团大气,渐渐地越转越急,最后变成一个圆蛋。这个蛋中有三个蛋黄。后来这个蛋爆开分为三片。一片飞到上面成为天空,一片下地底成为海洋,留在中间的一片就成为我们大地。大地上长起一朵花,中间长出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壮族的始祖米洛甲。那时,螟蛉子向天上飞去,地下留的是拱屎虫。一个造天,一个造地。拱屎虫勤快,造的地很宽;螟蛉子很懒,造的天很

    24、狭小。到天盖地的时候,盖的老不严。于是,米洛甲把大地一抓起来,把地皮扯得鼓涨起来,将天地盖得严实了。大地上鼓起来的地方就成为山坡高地,凹下去的地方成为深壑裂缝,后来就有了河流湖海。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一)引导发现,感悟语言的对仗美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师:这个句子很有意思,你们仔细读读,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了。(学生自由朗读)生:我发现这个句子中有一组近义词缓缓和慢慢。(师点击课件,使这一组词变成蓝色)师:读得真仔细。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轻而清”对“重而浊”。师:你一下子发现了两组反义词轻对重,清对浊。像这样意思相

    25、对的词,这句话中还有吗?生:上对下,升对降。师:哦,连起来也可以说“上升”对“下降”。生:东对西。师:东和西表示方向的时候,是一组反义词。但是在这里是连起来的一个词语“东西”,泛指各种事物,不表示方向。其中“西”读轻声。因此,这里的“东西”并不是一组反义词。同学们再想想,还有吗?生:还有,“天”对“地”。 师:对了,这也是。(点击课件,使四对反义词变成红色)师:短短的一句话中,竟然藏着如此多的奥秘,作者的语言多么精妙啊!这些词语一一相对,多么有趣啊!让我们再次朗读这句话,在朗读中感受这句话的对仗美。(学生用心朗读,读出句子对仗的节奏美)赏析:语文教学是以学习语言为主要任务的,这个教学片段就很好

    26、地实践了这一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句子的语言特色,发现了句子的奇妙之处,找出了句子中五组反义词,从而体会到句子的对仗美。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克服语文教学中十分普遍的“得意忘言”的弊端,能使学生的语言素养真正得到提升。(二)理解段落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重点)师:千万年过去了,天地终于成形,可是盘古却再也坚持不住了,他倒下了。在他倒向大地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生:盘古的身体变化成了世间的各种事物。(师板书:化身万物)师:谁来说说都变成了什么?生: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声,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师:

    27、原来世间万物都是盘古赐予的。那你们能根据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把下面的空白处补充完整吗?(课件出示)看,风和云,那是盘古( );听,隆隆的雷,啊!那是盘古( );游遍千山万岭、三山五岳,我们感受到盘古的( )是多么的强健有力;徜徉于奔腾的江河、浩渺的湖海,我们充分领略了盘古的( )留给我们的生命之源(学生填空:呼出的气息;遗留的声音;身躯;血液)师:你们还有其他想象吗?生1:幽深的山洞,那是盘古的耳朵。生2:崎岖的山路,那是盘古的脊骨。生3:明亮的星星,那是盘古的头发。生4:喷涌的火山,那是盘古的心脏。师:我们生活的这个美好的世界是盘古给予我们的,是他用自己的身躯换来的。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时,可不要忘了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啊!赏析:课文从整体上看塑造的是盘古无畏牺牲、勇于献身的伟大形象,但每一部分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从整体出发,引领学生到文本的“局部”中走一走,看一看,揣摩、品味段落中的语句,然后再回到整体,跳出文本理解文本的真正内涵。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就是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第5自然段的内容,在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想象盘古倒下后还可能发生的其他变化,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感受盘古的形象,这样从局部到整体,扣合严密,学生的理解也会更透彻。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