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语文虚词的用法辨析.docx

    • 资源ID:10096249       资源大小:28.2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虚词的用法辨析.docx

    1、语文虚词的用法辨析一)代词:1、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若、乃 2、指示代词之、其3、疑问代词焉、何(二)副词:1、范围副词则、犹 2、时间副词既、已、且 3、语气副词其、何、遂 (三)介词:于、以、为、因 (四)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因、遂(五)助词: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 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 (六)叹词:唉、嘻、呜呼、嗟乎、噫吁嚱二、词类分析:(一)代词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2、第二人称:女、汝、若、尔、乃、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2、指示代词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师说。时天下

    3、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3、疑问代词代人: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代事物、处所:何、胡、奚、曷、安、恶(乌)、焉什么、哪里、在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彼且奚适也?”逍遥游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二)副词1、时间副词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从前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表将来:且、将、欲、行、垂将、将要彼且奚适也?”逍遥游表短暂

    4、: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暴、忽不久、一会儿、突然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表持久:常、雅、素经常、时常、平素、一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素昧平生、素不相识。(成语)2、否定副词表否定: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不、没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氓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表禁止:毋、勿、莫、无不要、别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3、范围副词表全部: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全、都,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5、。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悉以咨之。出师表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表部分或个别: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只、仅、只是,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技止此耳。黔之驴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孙子吴起列传4、程度副词表深度:少、殊、很、极、甚、绝、至、良、酷、孔、稍、微、略、颇很、太、极、特别、非常、分外,稍微、略微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吾至爱汝。与妻书表比较:益、弥、尤、愈、加、滋更加、尤其、更、越圣益圣,愚益愚。(师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5、情态副词。表方式:俱、并、闲、微、窃、固一起、暗中

    6、、坚决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表速度:暂、遽、卒(猝)、立、即、旋、稍、突然、匆忙、急迫、急促、逐渐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并序)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表频率:数、亟、屡、累、仍、复、辄、每多次、重复、又、总是、常常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满井游记6、语气副词表确认:即,必、定,诚、信,果就是,一定,实在、的确,果真即此爱汝。与妻书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表委婉的揣度、商榷语气:其、盖、殆,盖大概(是)、恐怕(是)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表意外的惊异:曾竟然老臣病足,曾不能

    7、疾走。触龙说赵太后表祈使:其可、要汝其善抚之。与妻书表反诘:岂、其、庸、巨(讵)、宁难道、哪里、怎么岂若吾乡邻。捕蛇者说其可怪也欤。师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王后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三)助词1、音节助词:有、其(词头)、然、焉、如、乎(词尾)不译;的样子乃不知有汉,无论晋魏。桃花源记或师焉,或不焉。师说2、句首助词:夫、盖、维、惟、唯表要发议论等,不译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3、句中语气:盖、也、与表停顿,不译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4、句末助词:陈述语气:也、矣、焉、耳、已不译;罢了,了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疑问语气:

    8、乎、诸、与(欤)、邪(耶)夫、兮呢、吗而又何羡乎?逍遥游感叹语气:哉、乎、也、夫、兮呢、啊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四)连词1、表并列:与、及、暨/且、而、以/且且/载载和/又/又又/一边一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2、表承接:而、则、因、乃、遂/而后/若夫于是、就、便/然后/至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3、表递进:而、且并且、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4、表因果:以、为、因、由、缘/故、是故、是以、以故由于、因为/因此、所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5、表假设:向、向使、使、而、

    9、即、若、必、今/即、纵、纵使、纵令、藉第令如果、假如/即使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山中留客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6、表转折:而、然、则、然则、可却、可是、但是、但于其身也也,则耻师焉。师说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五)介词1、引出行动的工具、方法、凭借:以、因拿、凭借、依据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2、引出动作的对象:于、与、为、因对、对于、向、同、跟、给、替、通过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3、引出动作的原因:于、以、为由于、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劝学解不以物喜,不以已

    10、悲。岳阳楼记4、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于、乎、自、从、缘在、从、到、沿着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生乎吾前。师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六)叹词:1、唉、嘻唉、哎唉!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2、呜呼、嗟乎、噫吁嚱啊、哎呀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七)文言虚词中三类特殊现象: 1、兼词: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旃。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旃是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另外,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兼词并不是独立的一类词。2、虚词连用

    11、:两个连用“也哉”、三个连用“也乎哉”。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几个虚词连用的现象。文言虚词的连用有多种情况,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现将高中语文课本中常见的虚词连用情况归纳例举如下:两个语气词连用(1)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例如:(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赶不上别人;现在我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也已”是限制语气兼论断语气。语气重点在“已”,它同“矣”,可译为“了”。)(2)陈述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连用。例如: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是委婉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表肯定的反

    12、问语气,语气重点在“与”,它同“欤”,可译为“吗”。)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是较舒缓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语气重点在“邪”,它同“耶”, 可译为“呢”。)(3)陈述或疑问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连用,重心在感叹语气。例如:呜呼,亦盛矣哉!(啊!也够盛大隆重了啊!感叹语气兼陈述语气,语气重点在“哉”上,可译为“啊”。)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难道不是为了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的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呀?感叹语气兼陈述语气,语气重点在“哉”上,可译为“呀”。)(4)三个语气词连用。三个语气词连用,一般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各语气词都仍然保留着各自表达的语气

    13、,但放在后面的一般要比前面的语气重一些。例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孔子说:“他们也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三个陈述语气词连用,加强肯定语气,语气重点在“矣”,相当于“了”。)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了。三个陈述语气词连用,加强肯定语气,语气重点在“矣”,相当于“了”。)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他们使别人感到受侮辱、卑贱的行为,与五个人的死相比较,轻重本来怎么样呢?“何如哉”可译为“怎么样呢”?反问中隐含“不如”之意。)(5)另外语气词连用,也可单独成句。如岳阳楼记中的“嗟夫”,蜀道难中的“噫吁嚱”等。 总之,在古代汉语中,语气词连用,它

    14、们各自表达特定的语气,给句子组合成一种复杂的语气,但语气的重心一般都是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面。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与规律,辨别虚词连用现象也就容易了。3、复音虚词:古汉语词语以单音节为主,但就虚词来说,复音虚词无论在数量、使用频率,还是使用范围上都不比单音词逊色。这部分词由文言虚词合并使用,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结构,虽然高考不直接以这类词为考查对象,但在理解文意、翻译文句时经常碰到,因此对于这一语法现象,高中同学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现将一些常见的复音虚词用法和意义简析如下:(1)不啻:副词性结构,表示不限制在某种范围之内,但可以根据语境灵活表意,一般可译为:“不止,不亚于,无异于,至多”等意义

    15、。如: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2)比及(比至、逮至):介词性结构,用来表示预期的时间或已至的时间,可译为:“等到了”。如: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3)得无(得亡、得微):主要表达两种语气:一、揣测性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等;二、反问语气,可译为“能不”。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教我猎虫所耶?(4)而后:副词性结构,表示经过一定的条件或时间后方能怎么样,可译为:“才,方才”等。如: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5)而况:连词性结构,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常含有反问语气,可译

    16、为:“何况”。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6)而已:助词性结构,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相当于“罢了”。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7)何其(胡其、曷其、奚其):常见用法有两种:一、代词性结构,可以表示询问或反问,与“何”用法一样,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也可以表示对程度的询问,兼有感叹意味时,可译为:为什么这样,怎么这样;二、副词性结构,用于感叹句中,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如: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8)何如(若何):即“如何

    17、”,述宾式结构,用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诘问,可译为:“怎么样,什么样”。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好乐何如?(9)可得(可得而、可得以):助词性结构,“可”与“得”同义并列,一般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实现的可能性,可译为:“可以,可能”。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10)且夫:助词性结构,放在句首,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可译为:“再说”。如: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11)若此:述宾式结构,常用于疑问或反问句中,可译为:“如此”、“这样”。如: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2)若夫:述宾式结构,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18、,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如: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13)然后:连词性结构,用于一句话的开头表示承接,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14)然而:连词性结构,常用在句首表示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如: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5)然则(然即):连词性结构,常有两种用法:一、用在句子开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代词“然”和连词“则”构成,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二、表

    19、示转折关系,即连词“则”作“而”,相当于“然而”。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然则一羽之不举,不为用力焉。(16)虽然:连词性结构,由连词“虽”和代词“然”组合而成,表示明显的转折关系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如此”;表示假设虚拟的情形,转折关系不明显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即使如此”。如: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17)所以:一、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二、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8)是以(以是、以故):连词性结构,用于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20、可译为“因此”。如: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以是人多以书假余。(19)无乃:与语气词配合,用委婉的语气表示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认识,一般表示询问,可译为“恐怕”。如:无乃尔是过与?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20)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表时间,“在这时”。如:于是

    21、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对此。如:于是余有叹焉。从此。如: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21)足以:助词性结构,用于动词前表示有条件、有能力去做某事,可译为:“足够用来、完全可以、能够”。如:是心足以王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一)以(因为)介词?连词?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分析:四句中的“以”都解释为“因为”,句中的“以”后面是名词性短语,作介词;句中的“以”后是分句,作连词。【辨析方法】以+短语(名词短语或代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作介词以+分句(常用在

    22、表原因的分句前)作连词【迁移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不赂者以赂者丧。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答案:四句中的“以”都解释为“因为”,句中的“以”后面是名词性短语,作介词;句中的“以”后是分句,作连词。(二)动以动修饰?目的?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垣墙周庭,以当南日。作师说以贻之。分析:句“以”前的动词短语表动作的方式,作状语,两个动作同时发生,表修饰;句“以”前后的动作有先后之分,表目的。【辨析方法】1、看“以”前后的两个动作是否同时发生,是则表修饰,否则

    23、表目的。2、看“以”前后的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在意义上是否有主次之分,如果前者是次,后者是主,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式,做状语,则是表修饰;否则表目的。3、看翻译,表修饰时可译成“着”,表目的时可译成“来”或“用来”。【迁移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各各竦立以听。敛赀财以送其行。举匏樽以相属。答案:句中“以”连词,表修饰;句中“以”作连词,表目的。(三)与(和)介词?连词?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怀王与诸将约曰。吾今与汝无言矣。分析:四句中的“与”都解释为“和”,句“与”前后两项合起来作一个

    24、成分,作连词;句“与”前后是两项不能同作一个成分,作介词。【辨析方法】1、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能否并列起来共作一个成分,能则是连词,否则是介词。2、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能否对调,能则是连词,否则是介词。3、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同全句的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如果前者是动作发出者,后者是动作涉及对象,则是介词。4、看“与”前后的词或短语表示的人或事物在表达中是否有主次之分,有则是介词,无则是连词。5、看“与”前是否有能愿动词或其它状语,有则是介词,无则是可能是连词。(四)动而动修饰?承接?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简能而任之。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余扃牖而居。吾尝跂而望矣,不

    25、如登高之博见也。分析:句中的“而”作连词,表承接;句中的“而”作连词,表修饰。【辨析方法】1、看“而”前后的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的动作是否同时发生,是则表修饰,有先后关系则表承接。2、看“而”前后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意义上有否主次关系,如果前一个动作表示后一动作的方式,即有主次之分,表修饰。如果只两个贯的动作,则表承接。【迁移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扣舷而歌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答案:句中的“而”作连词,表承接;句中的“而”作连词,表修饰。(五)则(就)假设?承接?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使六国各爱其人,

    26、则足以拒秦。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分析:四句中的“则”都译为“就”,句中的“则”作连词,表假设;句中的“而”作连词,表承接。【辨析方法】1、看句意。“则”前的短语或分句表示虚拟的情况,表假设;“则”前的短语或分句表示一种事实,表承接。2、看呼应。有时候,表假设时,前一分句有与“则”相呼应的连词“若”;表承接时,前面一定没有相呼应的连词。3、看翻译。表假设时,“则”可译成“就”,也可译成“那么就”,表承接只能译成“就”。【迁移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既其

    27、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若弗与,则请除之。答案:四句中的“则”都译为“就”,句中的“则”作连词,表假设;句中的“则”作连词,表承接。(六)乃(才)顺承?限制?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分析:三句中的“乃”都译为“才”,句中的“乃”作副词,表顺承;句中的“乃”作副词,表范围限制。【辨析方法】1、看作用。表顺承时,“乃”实际上连接了两个分句,前一分往往表示具备的条件,后一分句表示结果。表范围限制时,不连接分句,只限制后面的动词。2、看翻译。表顺承时,“乃”只能译成“才(这才)”;表限制时,可译成“才”

    28、,也可译成“只”。3、看呼应。表范围限制时,“乃”后面往往有表示数量的短语;而表顺承时没有。【迁移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良久,乃许之。计其征调之费,终岁乃有七缣。答案:三句中的“乃”都译为“才”,句中的“乃”作副词,表顺承;句中的“乃”作副词,表范围限制。(七)何(疑问)副词?代词?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何可胜道也哉!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姜氏何厌之有?大王来何操?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分析:句中的“何”作副词,在句中作状语;句中的“何”作代词,在句中作定语、宾语或主语。【辨析方法】1、从语法上辨别。“何”作副词时,在句中作状语;作代词时,在句中作定语、主语,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这是最主要的辨别方法。2、从意义上辨别。“何”作副词时,译成“为什么”“怎么”“何必”等;作代词时,译成“哪里”“什么”等。3、从相邻词上辨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虚词的用法辨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