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诉讼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24030433.docx

    • 资源ID:10073538       资源大小:65.3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诉讼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24030433.docx

    1、诉讼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24030433诉讼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1024030433诉讼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学方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 养 方 案专业代码:030106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拥护党的领导,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专业的博士生通过读博期间的学习、研究活动,应当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门知识及必要的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以适应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法律实务工作。具体要求:1系统

    2、地掌握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现行法律制度。2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开拓创新的研究能力和高质高效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3在撰写出优秀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本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科研成果。4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第一门外语,对第二外语也应有初步阅读能力。二、研究方向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下设两个研究方向:1中国刑事诉讼法学2证据法学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在职或兼读博的学制为四年。成绩特别优秀并撰写完毕业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但是,如果由于条件限制也可适当延长,全日制研究生可延长至五年,在职或兼读博人员可延长至六年,在规定的最长期限内仍不能完成全部

    3、学业的,以结业论处。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学分不得少于13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研究生不少于17学分。具体分配如下:(一)学位公共课(不少于5学分)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54课时 2学分2第一外语课(含专业外语) 2刑法学 2学分3民事诉讼法学 2学分五、其他教学环节1科研论文(2学分)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一和第二学年的每个学期分别提交至少一篇研究论文或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经导师评阅后,计2学分,该学分单独计算,不计入课程学分。2社会实践(36课时)属于应届生的必修环节,共36学时。由导师根据博士生培养计划组织实施。3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应贯穿于博士生培养的整个

    4、过程。导师应创造条件,鼓励博士生参与课题研究。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取得明显成绩的,经导师认可,奖励4学分;参加地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取得明显成绩的,经导师认可,奖励2学分;博士生在校学习期间独立撰写并在国家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者,奖励6学分,独立撰写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者,奖励4学分。奖励学分可以累计,但不得代替相应的学位课学分要求。六、培养方式1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同时建立由本学科(学科方向)带头人负责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请校内外专家作学术讲座,以拓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2采取以课程学习为主,参加导师课题研究为辅,重在学位论文的

    5、方式。3导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博士生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和国家的相关立法与司法活动,以提高博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七、考核方式1博士生学位课程考试可采用个人总结汇报与面试相结合,撰写论文与答辩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其中对专业课程考试,设置小组,人员为3人以上,充分发挥学术集体在知识结构上的综合优势,加大试题中学科前沿内容所占比例,重在考察学生的学识和创新能力。2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和成果的考核方式有:专题论文、学期论文等,并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公开发表本专业科研成果一万五千字以上。3全面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由三位以上博导组成考核委员会。考核方式有笔试和口试两种,中期

    6、考核的成绩由考核委员会集体作出。八、学位论文选题与撰写博士生必须通过中期考核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的写作阶段。论文的选题应限于本专业范围之内。选题要注重学术理论的创新研究,并密切联系立法、司法实际。具体要求如下:1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在中期考核通过后由学生与导师共同商定,论文的详细写作提纲可在选定题目后的两个月内完成;2撰写论文前应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准备充分的资料;3作出较详细提纲,由导师审阅后进行开题报告,最后再由导师对博士生个别总结分析各导师的意见,形成正式提纲;4在第四、五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的初稿,字数在12万字左右。第六学期由导师与学生共同修定学位论文和作好论文答辩准备。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7、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我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办理。十、质量监控十一、参考资料一、导师个人著作1、陈光中、沈国锋著:古代司法制度,群众出版社1984年10月版。2、陈光中主编: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3、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4、陈光中主编:21世纪域外刑事诉讼立法最新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1年版。7、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

    8、版社2004年版。8、卞建林著:刑事起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版。9、卞建林著:刑事证明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10、卞建林、杨宇冠著: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撮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卞建林著、刘玫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2、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3、宋英辉、吴宏耀著: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4、宋英辉、李忠诚主编: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5、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9、。16、刘根菊著:刑事诉讼法与律师制度热点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7、刘根菊著:刑事司法创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8、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9、刘金友、奚伟著:附带民事诉讼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20、杨宇冠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1、杨宇冠著:人权法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2、杨宇冠、吴高庆主编: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3、沈德咏主编:刑事证据制度与理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2月版。二、导师推荐书目1、马克思恩

    10、格斯全集2、毛泽东选集(合订本)3、邓小平文选(14集)4、列宁全集5、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6、李文健著:刑事诉讼效率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8、陈瑞华著:程序性制裁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9、徐静村主编:21世纪中国刑事诉讼程序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0、陈卫东著: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1、汪建成著:欧盟成员国刑事诉讼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2、谭世贵著:司法独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13、左卫民等著:诉讼

    11、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4、诉讼法学文库(12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5、诉讼法学研究(17),中国检察出版社。16、诉讼法论丛(19),法律出版社。17、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论文集(19942005年)。18、熊秋红著:刑事辩护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19、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龙宗智著:刑事庭审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1、孙长永著:侦查程序与人权比较法考察,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22、孙长永著:沉默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23、谢佑平著: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2、24、周士敏著:澳门刑事诉讼制度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25、赵秉志著:香港刑事诉讼程序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6、徐朝阳著:中国诉讼法溯源,商务印书馆发制。27、何家弘、刘品新著: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8、何家弘主编:外国证据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29、何家弘等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上、下),人们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30、宋世杰著:证据学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31、裴苍龄著:新证据学论纲,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32、毕玉谦、郑旭、刘善春著: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33、崔敏、张文清主编:刑事证据的理论与

    13、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2年版。34、王敏远主编:公法(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35、陈浩然著:证据学原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6、陈一云主编:证据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7、黄东熊、吴景芳著:刑事诉讼法论,台湾三民书局2001年版。38、林钰雄著:刑事诉讼法论(上、下),台北市林钰雄2003年版。39、黄朝义著:刑事证据法研究,台湾元照出版社1999年版。40、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台湾三民书局1980年版。41、李学灯著:证据比较法研究,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42、陈朴生等著: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43、

    14、黄东熊等著:刑事证据法则之新发展,台湾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44、马跃著:美国刑事司法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45、王晋等主编著:英国刑事审判与检察制度,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12月版。46、余叔通、谢朝华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7、李昌珂译著: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48、黄风译: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49、宋英辉译:日本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0、程味秋等译:英国刑事诉讼法(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1、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与证据规则

    15、,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52、黄道秀译: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3、【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54、【英】哈耶克著: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55、【英】麦高伟、杰弗里威尔逊主编:英国刑事司法程序,姚永吉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56、英国刑事司法改革报告:所有人的正义,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组织编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57、【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证据学的经济分析,徐昕、徐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58、【美】德沃金著

    16、:法律帝国,李长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59、【美】德沃金著: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60、【美】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著:司法和国家权利的多种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郑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1、【美】迈克尔D贝勒斯著: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62、【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63、【美】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哲学和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4、【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6

    17、5、【美】韦恩R拉费弗等著:刑事诉讼法,卞建林、沙金丽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6、【美】爱伦豪切斯泰勒斯泰丽、南希弗兰克著:美国刑事法院诉讼程序,陈卫东、徐美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7、【美】乔恩R华尔兹著: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宏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68、【美】米尔健R达马斯卡著:漂移的证据法,李学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9、【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70、【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著: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1、【德】克劳斯罗科信著:刑事诉讼法(第24版),吴丽琪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72、【德】托马斯魏根特著: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岳礼玲 温小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73、【意】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74、【日】谷口安平著: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年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75、【日】棚濑孝雄著: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修订版;76、【日】土本武司著:日本刑事诉讼法要义,董璠、宋英辉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77、【日】田口守一著:刑事诉讼法,刘迪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注意事项

    本文(诉讼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2403043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