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单元卷12+种群和群落.docx

    • 资源ID:10068900       资源大小:153.86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单元卷12+种群和群落.docx

    1、单元卷12+种群和群落单元卷12种群和群落(时间:15分钟分数:50分)1.(2015新课标卷)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2.(2014新课标卷)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3.(2014福建高考)研

    2、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4.(2013新课标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

    3、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5.(2015新课标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年龄789101112个体数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

    4、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6.(2015新课标卷)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

    5、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7.(2014新课标全国卷)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

    6、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共18题,每题3分,共54分)1.(2015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质量监测)有关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高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

    7、龄组成(结构)2.(2015苏北四市一模)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3.(2016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调査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査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4.(2016揭阳校级模拟)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

    8、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D.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高5.(2015武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农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各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问题D.草地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水平结构6.(2015烟台模拟)种群在理想环境

    9、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B.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C.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还会发生变化D.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逐渐增加7.(2015保定二模)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 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6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农场

    10、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 000只/hm2B.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物种丰富度D.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8.(2016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考)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小动物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C.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群落演替受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共同影响9.(2015天门期末)如图是某种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是C

    11、点C.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D.C点时该种群的个体数达到其生活环境的K值10.(2015重庆市巴蜀中学模拟)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B.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C.表中植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D.该区域中所有草本植物、灌木植物、乔木和所有生活的动物构成了该群落11.(2015衡水四模)热带雨林中,常可见所谓的“绞杀”现象,即某些大型藤本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之上,依靠乔木支撑到雨林高层接受阳光逐渐长大,最终将乔木缠死。这种藤本与乔木的

    12、关系可称之为()A.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12.(2015湖南省十三校联考)如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保持捕捞强度33%同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B.保持捕捞强度45%同时用中网目捕鱼使鱼群的年龄组成更接近稳定型C.持久保持捕捞强度45%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D.调查鳕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13.(2016浙江嘉兴一中段考)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

    13、关推断中最合理的是()A.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B.野生型线虫与突变型线虫应分属两个物种C.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野生型雄虫在生殖期间的死亡风险比较高14.(2015宁德市质量检查)甲、乙两种鸟类存在捕食关系,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是捕食者B.12月种群数量变化离不开信息传递C.68月甲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911月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体现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15.(2015福州三模)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上

    14、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占比高于下半年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16.(2015泉州模拟)研究人员调查19281977年某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灰鹭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B.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J”型增长C.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D.连续暖冬持续提升灰鹭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17.(2016浙江省严州中学模拟)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

    15、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18.(2016安徽省合肥八中月考)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A.若

    16、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二、非选择题(共46分)19.(2015唐山三模)(8分)某一河流中有浮游植物a、b和浮游动物c、d四个优势种群,其中c、d均能以a、b为食,且d又可以以c为食。请回答:(1)研究人员将a和b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A图和B图所示:a种群与b种群的关系是。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a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试在C图

    17、中画出b种群数量的变化。(2)由a、b、c、d四种生物可组成条食物链。(3)若大量捕杀c使其数量减少,则在一定时间内会导致d的环境容纳量(增加、不变、下降)。(4)若河流周围的工厂少量排污后,河流仍能保持清澈,体现了河流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20.(2015襄阳市调研)(10分)请根据下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2)根据生态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若出现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3)曲线

    18、和曲线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填“一定”或“不一定”)会发生改变。(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点后,增长速率为0。(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点后进行,原因是_。21.(2015鄂州校级模拟)(14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2)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因素的是。(3)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种群的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此生态系

    19、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曲线所示种群数量在前年的变化呈“J”型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年,在年期间,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图2中甲乙两种群数量增长呈型曲线,乙种群密度最大的时间点为。图2中在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22.(2015北京海淀区模拟)(14分)研究者调查了秦岭山地不同海拔9个红桦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注: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1)秦岭山地的全部红桦可称为一个。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红桦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红桦立木的胸径结

    20、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红桦林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结构。(3)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调查发现,群落A以红桦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红桦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期最高。(4)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单元卷12种群和群落三年真题优化重组练1.D草本阶段群落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

    21、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复杂,B错误;草本阶段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自我调节能力也小于灌木阶段的群落,C错误;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上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D正确。2.A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稻田中青蛙数量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之间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病毒V与青蛙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和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C、D均错误。3.B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图示曲线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

    22、间生存斗争程度也高,A项错误;纵坐标可表示种群密度,横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是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从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项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项错误;从5年间的统计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D项错误。4.C本题以农场生态系统为命题线索,综合考查种群密度、能量流动等知识。鹰以鼠为食,因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导致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降低,故A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100280/(2140)100只/hm2,故B正确;群落丰富度由该群落中物种种类数的多少决定,故C错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

    23、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而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就越少,故D正确。5.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0、1、2的个体总数为400,38的个体总数及大于等于9的个体总数均为400,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推知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6.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生态系统的营养

    24、关系及能量流动,难度中等。(1)该生态系统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50头/250 km22.2头/km2;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00头/250 km22头/km2。(2)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反之亦然。丙捕食乙,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乙捕食甲,乙的数量减少,导致甲的数量增加。(3)乙种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逐级递减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2.2头/km22头/km2(2)由于乙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

    25、种植物数量增加(其他答案合理也可)(3)大于7.解析(1)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所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故在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次生演替中,虽然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次生演替的速度快,经历的时间短。(3)该地区气候越来越干燥,自然演替的最终方向是荒漠,由于人类的开垦活动,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故人类开垦活动使群落演替速度加快,但演替方向未发生改变。答案(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

    26、,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未发生改变两年模拟优化重组练1.B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原因是光合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A正确;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池塘养鱼过程中人为持续投放饲料,增加溶氧等措施可以增加环境容纳量,C正确;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所以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D正确。2.C动物的分层取决于植物为其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场所;由于水平方向上的地形差异、土壤湿度、盐碱度差异,

    27、光照强度的不同,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造成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3.C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A错误;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B错误;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D错误。4.D一般植物可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种群密度,动物一般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森林恢复后,植物类型增加,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就会更加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了森林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正确;初生演替是指

    28、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而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应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人工种植的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从题目中看出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丰富度低,D错误。5.C蚜虫活动能力较弱,故调查农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A正确;标志重捕法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正确;不同的种群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故各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可能属于群落的研究问题,C错误;草地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为镶嵌式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6.C图中乙曲线上,时间越早

    29、,种群的数量越少,环境阻力越小,A错误;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可能是在取样时没有震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所致,B错误;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由于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还会发生变化,进行进化,C正确;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7.B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 00040100只/hm2,A错误;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根据公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B正确;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仓鼠的种群密度,C错误;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利用率,而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D错误。8.D土壤中的小动物由于食物和栖息场所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错误;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物种丰富度越大,与某个种群的密度关系不大,B错误;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错误;群落演替受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因


    注意事项

    本文(单元卷12+种群和群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