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考生物复习单元双测卷第五单元 遗传的细胞基础与分子基础B卷 滚动解析版.docx

    • 资源ID:10068410       资源大小:168.45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考生物复习单元双测卷第五单元 遗传的细胞基础与分子基础B卷 滚动解析版.docx

    1、届高考生物复习单元双测卷第五单元 遗传的细胞基础与分子基础B卷 滚动解析版第五单元 遗传的细胞基础与分子基础B卷 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中学模拟)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肺炎双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B艾弗里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可观察到两种菌落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裂解细菌释放出T2噬菌体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T2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答案】B【解析】格里菲思的体

    2、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出现两种菌落,B正确;在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脱离,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T2噬菌体并不是都带有32P标记,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含有亲代噬菌体DNA链的子代噬菌体才带有32P标记,D错误。2(2020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模拟)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T2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组成

    3、结构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元素是()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2P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3H、32P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答案】B【解析】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T2噬菌体,则该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含有3H、15N、35S,DNA分子中含有3H、15N、32P。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T2噬菌体的DNA分子进入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外,在T2噬菌体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因此,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找不到3H、15N、35S和32P,A、C错误;由于DNA分子的半

    4、保留复制的特点,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找到3H、15N和32P,但不能找到35S,B正确,D错误。3(2020江苏省南京市十三中模拟)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DNA分子中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BDNA分子中每个五碳糖上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C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分子结构稳定性相对越大D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大于1【答案】B【解析】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蕴含着大量的遗传信息,A正确;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的脱氧核糖上连接一个或两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含氮碱基,B错误;G、C间有3个氢键,A、T间有2个氢

    5、键,故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分子结构越稳定,C正确;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中的(AG)/(TC)的值互为倒数,D正确。4(2020安徽省巢湖市二中模拟)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的全部碱基中T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基因中含有210个碱基,则该基因中含有的氢键数目为273个B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只含14N的DNA分子占1/4C解旋酶只作用于部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作用于部位D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23【答案】A【解析】该基因中含有210个碱基,且T占20%,可计算该基因中AT21020%42,GC63,故该基

    6、因中氢键的数目为633422273个,A正确;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只含14N的DNA分子占6/8,即3/4,B错误;解旋酶作用于氢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C错误;由于该基因中碱基A和T各占20%,则C和G占30%,该基因中(CG)(AT)为32,每条链中(CG)(AT)为32,D错误。5(2020福建省福州市四中模拟)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与鸟嘌呤数目之比为53,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则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A28% B30%C36% D38%【答案】B【解析】一条链中,腺嘌呤(A)与鸟嘌呤(G)

    7、数目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所以该条链中,AG占该链的比值为48%,又因为在该链上,AG53,所以A占该链的比值为48%(5/8)30%,另一条链中T的数目与该链中A的数目相等,两条链中碱基数目也相等,所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T)占该链碱基数目的30%,B正确。6(2020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模拟)利用DNA指纹技术进行亲子鉴定具有极高的准确率,下列不能作为该项技术的科学依据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不同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C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的核DNA是相同的D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答案】A【解析】无论是否有亲子关系,真核生物的

    8、核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不能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A符合题意;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B不符合题意;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都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核DNA几乎都相同,C不符合题意;子代个体具备父母双方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D不符合题意。7(2020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右图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l、w、f和m为非等位基因C说明了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绝对位置D雄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其雌性亲本【答案】C【解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呈线性

    9、排列,A正确;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而l、w、f和m在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为非等位基因,B正确;变异会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是绝对的,C错误;雄性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母本,因此雄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其雌性亲本,D正确。8(2020河南省平顶山市一中模拟)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和),用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代细菌DNA分

    10、子中两条链都是14NB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C预计代细菌的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D上述实验代代的结果能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答案】C【解析】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A项错误。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占全部(4个)DNA分子的1/2,B项错误。由于1个含有14N的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每条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1个含有15N的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每条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2,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三代,得到共8个DNA分子,这8个DNA分子共16条

    11、链,只有2条是含15N的,14条是含14N的,因此总相对分子质量为(b/2)2(a/2)14b7a,所以每个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C项正确。实验代代的结果不能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项错误。9(2020湖南省浏阳市六中模拟)下图表示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若将图中含15NH4Cl的培养液更换成含14NH4Cl的培养液,将含14NH4Cl的培养液更换成含15NH4Cl的培养液,重复上述实验,对应得到离心结果、,则离心结果应为()A与相同 B与相同C与相同 D没有相同的【答案】B【解析】分析下图可知,B正确。10(202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中学模拟)下图

    12、为核酸中的5种碱基的分子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A突变成a后所含的嘌呤碱基数仍等于嘧啶碱基数B转录与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DNA中嘌呤与嘧啶配对有利于其形成平行的双链结构D用15N标记含100个碱基对的DNA,其分子量将增大200【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无论哪种情况,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数都等于嘧啶碱基数,A正确;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是AU、TA、CG、GC,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是AU、UA、CG、GC,B正确;DNA分子中嘌呤和嘧啶配对有利于形成平行的双链结构,C正确;一个碱基中不只含有一个N原子,

    13、而是2个或多个N原子,因此用15N对DNA中的100个碱基对进行标记后,其相对分子质量不只增加200,D错误。11(2020广西钦州市二中模拟)下列有关图示生理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甲、丙两个过程均有氢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B甲、乙、丙三个过程中只有一个过程能在胰岛B细胞细胞核内进行C图乙表示翻译,多个核糖体可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D图甲中若复制起始点增多,则DNA复制的时间会大大缩短【答案】C【解析】题图甲为DNA分子的复制、图乙为翻译过程、图丙表示转录过程。DNA双链解旋破坏氢键,DNA双链形成及转录时形成DNARNA区域,有氢键形成,DNA复制和转录过程都存在氢键的破坏和氢键的形成,

    14、A正确;细胞核内进行的是DNA复制和转录过程,胰岛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可进行DNA复制过程,B正确;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氨基酸序列相同的肽链,C错误;若DNA复制时有多个起点,则可缩短DNA复制的时间,D正确。12(2020四川省攀枝花市三中模拟)若细胞质中tRNA1(AUU)可转运氨基酸a,tRNA2(ACG)可转运氨基酸b,tRNA3 (UAC)可携带氨基酸c,以DNA链TGCATGT的互补链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则该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排列可能是()Aabc BcbaCbca Dbac【答案】C【解析】以DNA链ACGTACA为模板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为UG

    15、CAUGU,其中第一个密码子(UGC)对应的反密码子为ACG,编码的氨基酸为b;第二个密码子(AUG)对应的反密码子为UAC,编码的氨基酸为c;最后一个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为a。所以该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排列可能是bca,C正确。13(2020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模拟)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有DNADNA、DNARNA蛋白质B不同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的遗传信息不同,但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基因表达的过程就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D遗传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大分子之间【答案】C【解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存在T2噬菌体DNA的复制过程和T

    16、2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因此该过程存在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有DNADNA、DNARNA蛋白质,DNA、RNA、蛋白质均是生物大分子,A、D正确;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翻译主要是指蛋白质合成的过程,C错误。14(2020广东省阳江市一中模拟)Q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Q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的过程BQ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

    17、A的过程C一条Q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DQ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QRNA的复制是直接进行的,不需要进行逆转录,故A错误;由题意可知,在复制时会形成局部双链RNA,故B正确;一条QRNA模板能翻译出多条肽链,如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故C错误;QRNA可直接翻译出蛋白质,故D错误。15(2020湖北省葛洲坝中学模拟)下图为HIV侵染人体T细胞后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简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IV侵入人体后,脑细胞、肝细胞中也可能存在HIVBHIV中存在与甲、乙、丙过程有关的酶C甲、乙、丙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

    18、原则DHIV和T细胞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答案】B【解析】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主要攻击T细胞,其他体细胞中也可能存在HIV,A;由题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逆转录、转录、翻译过程,这三个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HIV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利用细胞内的物质,以自己的单链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在宿主细胞内相关酶的作用下随宿主细胞的DNA一起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B错误,C正确;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正确。16(2020山东省日照市一中模拟)果蝇的“生物钟”同时受某些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Per基

    19、因和2号染色体上的Tim基因调控。研究发现,夜间Per蛋白积累,而过多的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能进入细胞核抑制Per基因的活性,使白天Per蛋白水平降低,实现昼夜节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钟”的形成过程存在反馈调节B“生物钟”的形成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Tim基因表达障碍时,Per蛋白会发生持续性积累 DPer基因和Tim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表达时互不干扰【答案】D【解析】“果蝇的生物钟同时受某些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Per基因和2号染色体上的Tim基因调控”,由此可知,Per蛋白、Tim蛋白在部分细胞中表达,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多的Per蛋白反过来抑制Per基因的活性

    20、,说明存在反馈调节。Tim基因表达障碍时,反馈抑制受阻,Per蛋白积累,故A、B、C正确。反馈抑制也表明相关基因表达有干扰,故D错误。17(2020江西省赣州市二中模拟)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启动子相结合B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C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C与G配对D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双链结构的miRNA直接与W基因mRN

    21、A结合所致【答案】D【解析】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首端的启动子相结合,A正确;真核细胞内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B正确;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C与G配对,C正确;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单链结构的mi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miRNA蛋白质复合物直接与W基因mRNA结合所致,D错误。18(2020福建省武夷山一中模拟)hok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R1质粒上,编码产生一种毒蛋白,会导致自身细胞裂解死亡,sok基因也在R1上,转录产生的sok mRNA能与hok mRNA结合,这两种mRNA结合

    22、形成的产物能被酶降解,从而阻止细胞死亡。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sok mRNA和hok mRNA碱基序列互补B当sok mRNA存在时,hok基因不会转录C不含R1质粒的大肠杆菌不会被自身的这种毒蛋白杀死D当sok mRNA不存在时,大肠杆菌可能裂解死亡【答案】B【解析】sok mRNA能与hok mRNA结合,说明这两种mRNA的碱基序列互补,A正确;当sok mRNA存在时,hok 基因仍能转录,只是转录形成的hok mRNA会与sok mRNA结合,B错误;毒蛋白是由hok 基因控制合成的,而hok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R1质粒上,因此一个不含R1质粒的大肠杆菌不会被这种毒蛋白杀死,C正确

    23、;根据题干信息“转录产生的sok mRNA能与hok mRNA结合”可知,当sok mRNA不存在时,hok mRNA能翻译合成毒蛋白,进而导致大肠杆菌死亡,D正确。19(2020安徽省宿州市一中模拟)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甲组用含冬虫夏草提取物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小鼠肝癌细胞,乙组用含鬼臼类木脂素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小鼠肝癌细胞;丙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一段时间后,测量细胞培养液中各种物质含量和肝癌细胞数目,结果如表所示。已知Bcl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细胞培养液中物质的相对含量肝癌细胞数

    24、目Bcl2蛋白相对含量胸腺嘧啶尿嘧啶葡萄糖甲乙丙注:“”的数量越多,表示物质的相对含量越大。A据实验结果分析,Bcl2蛋白是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B小鼠肝癌细胞与衰老细胞相比,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较少,但线粒体数量较多C据实验结果分析,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阻断癌细胞摄取葡萄糖D据实验结果分析,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癌细胞合成DNA和RNA【答案】A【解析】分析表格中信息可得,甲组、乙组细胞培养液中癌细胞数目和Bcl2蛋白相对含量均较丙组少,由此可知Bcl2蛋白可能是一种抑制细胞凋亡的蛋白,A错误。癌细胞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因此容易转移;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代谢旺

    25、盛,因此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较衰老细胞中多,B正确。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三组实验中,甲组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相对含量最高,说明冬虫夏草提取物可能是通过抑制癌细胞摄取葡萄糖,导致癌细胞因能源物质供应不足而死亡,C正确。三组实验中,乙组细胞培养液中胸腺嘧啶和尿嘧啶相对含量均最高,说明鬼臼类木脂素可能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利用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即抑制DNA和RNA的合成进而抑制癌细胞增殖,D正确。20(2020江苏省黄桥中学模拟)已知传统药物(A、B、C)可促使癌细胞凋亡。现研制出一种新药M可提高传统药物的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适宜),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图中实验结果,下列结论合理

    26、的是()A药物M提高传统药物A、B、C促使细胞凋亡的效果相同B不同类型的传统药物对同种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同C改变M的用量可提高传统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D药物M提高传统药物C促使肺癌细胞和肝癌细胞凋亡的效果不同【答案】D【解析】根据题图实验结果不能得出药物M提高传统药物A、B、C促使细胞凋亡的效果相同的结论,A不合理;仅根据题图实验结果得不出不同类型的传统药物对同种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同的结论,B不合理;根据题图实验结果得不出改变M的用量可提高传统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的结论,C不合理;据题图可知,药物M提高传统药物C促使肺癌细胞和肝癌细胞凋亡的效果不同,D合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

    27、40分。21. (2020浙江省温岭中学模拟)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低氧感应方面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细胞持续表达低氧诱导因子(HIF1)。在氧气供应正常时,HIF1合成后很快被降解;在氧气供应不足时,HIF1不被降解,细胞内积累的 HIF1可促进 EPO 的合成,使红细胞增多以适应低氧环境,相关机理如下图所示。此外,该研究可为癌症等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1)如果氧气供应不足,HIF1进入细胞核,与其他因子(ARNT)一起与 EPO 基因上游的调控序列结合,增强该基因的_,使 EPO 合成和分泌增加。EPO 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使其_,

    28、生成大量红细胞,从而提高氧气的运输能力。(2)正常条件下,氧气通过_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内的 HIF1 在脯氨酰羟化酶的作用下被羟基化,最终被降解。如果将细胞中的脯氨酰羟化酶基因敲除,EPO 基因的表达水平会_(填“升高”或“降低”),其原因是_。(3)一些实体肿瘤(如肝癌)中的毛细血管生成滞后,限制了肿瘤的快速发展。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毛细血管的生成。假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与EPO合成的调节途径类似,且途径有两个:途径相当于图中 HIF1 的降解过程,途径相当于HIF1对EPO合成的调控过程。为了限制肿瘤快速生长,可以通过调节途径和途径来实现,进行调节的思路

    29、是_。【解析】(1)HIF1与ARNT结合,作用于EPO基因调控序列,增强该基因的转录,从而使EPO合成和分泌增加。骨髓造血干细胞转化为大量红细胞需要经过增殖分化的过程。(2)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HIF1被脯氨酰羟化酶分解,若细胞敲除脯氨酰羟化酶基因,则无法产生脯氨酰羟化酶,导致HIF1无法分解而积累,其进入细胞核中增强EPO基因的表达水平。(3)在EPO的合成调节途径中,抑制EPO的合成,促进EPO的合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合成的调节途径与EPO的合成途径类似,说明相应的途径也是抑制作用,途径也是促进作用。为了限制肿瘤快速生长,需要抑制毛细血管的生成,即抑制血管内皮因子的生成,故需要增强

    30、途径,抑制途径。【答案】(1)转录增殖分化(2)自由扩散升高HIF1无法降解,在细胞内积累,促进EPO基因的表达(3)促进途径进行,抑制途径的进行22(2020黑龙江省海伦市一中模拟)下图甲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图乙表示细胞内合成某种酶的一个阶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基因1和基因2_(填“可以”或“不可以”)存在于同一细胞中。(2)图乙中含有五碳糖的有_。决定丝氨酸(Ser)的密码子对应的DNA模板链上的三个碱基是_。若Gly是该多肽的最后一个氨基酸,则该多肽的终止密码是_。(3)图甲中过程b和图乙所示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最终形成的蛋白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4)图甲中基因1是通过控制_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考生物复习单元双测卷第五单元 遗传的细胞基础与分子基础B卷 滚动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