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三章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戏剧散文.ppt

    • 资源ID:10062404       资源大小:1.78M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章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戏剧散文.ppt

    1、第三章五六十年代诗歌戏剧散文,第一节 五六年代诗歌概述 第二节五六十年代戏剧概述 茶馆等第三节五六十年代散文概述,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诗歌概述,1、五六十年代诗人的构成:三路诗人 2、五六十年代主要诗歌样式:生活抒情诗(李季式)、政治抒情诗(臧克家式)、长篇叙事诗、“文革”地下个人抒情诗 3、五六十年代代表诗人:郭小川,(一)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样式1、生活抒情诗(1)题材主要集中在几个领域:歌唱工农业生产和矿山开发等各条战线的建设成就,如邵燕祥的到远方去、严阵的老张的手、傅仇的森林之歌等。军旅诗人描写西南少数民族奇异风情和边疆建设场景的作品,如公刘的西盟的早晨、雁翼的在云彩上面、梁上泉的姑娘是藏族

    2、卫生员等。直接描绘新生活的场景和个人感受的抒情诗,如李季的玉门诗抄、闻捷的天山牧歌、蔡其矫的川江号子、严阵的同一片云彩等。,(2)生活抒情诗的特点:生活抒情诗开辟了一个新的抒情与想象空间,它展示出来的新的生活气象和畅快激昂的主人公心态,为现代新诗所未见。在风格单纯、明朗、热烈的“牧歌”特色。在创作方法上,借鉴民歌的一些表达方法,多描写生活场景和细节,从而增强了抒情诗中“写实”的叙事倾向。不足之处是浅露和单调。,李季玉门诗抄中的阳关大道,三百里黄沙,没有人烟;敦煌城,可算是 沙漠上的牡丹。党河大桥,座落在敦煌城南。桥下是滚滚流水,桥上的大路,直通阳关。,阳关大道,又平又宽。车马拧成一条绳,走路的

    3、人儿不断。阳关内外,满眼黄沙。处处逢人皆亲人,大店小店歌声满。,严阵的采菱歌,红色的菱盆悠悠的荡 姑娘的双手就是船桨 欢乐的眼睛里映进了碧清的水 江南采菱的季节呵实在美 轻巧的手指向水中一捞 就提上了一串红色的玛瑙 对着那淡淡的初月一眉 尝一尝新菱是什么滋味,葡萄成熟了(闻捷)马奶子葡萄成熟了,/坠在碧绿的枝叶间,/小伙子们从田里回来了,/姑娘们还劳作在葡萄园。小伙子们并排站在路边,/三弦琴挑逗姑娘心弦,/嘴唇都唱得发干了,/连颗葡萄子也没尝到。小伙子们伤心又生气,/扭转身又舍不得离去,/“悭吝的姑娘啊!/你们的匍萄准是酸的。”姑娘们会心地笑了,/摘下几串没有熟的葡萄,/放在那排伸长的手掌里,

    4、/看看小伙子们怎么挑剔 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心眼里头笑眯眯:/“多情的葡萄!/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追求(闻捷)你不擦胭脂的脸,/比成熟的苹果鲜艳;/一双动人的眼睛,/像沙漠当中的清泉。你赶羊群去吃草,/我骑马追到山前;/你吆羊群去饮水,/我骑马跟到河边。我是一个勇敢的猎人,/保护你的羊群平安,/你问我另有什么愿望?/请看看我的两只眼。你要我别在人前缠你,/除非当初未曾相见,/去年的劳动模范会上,/你就把我的心搅乱;你要我别在人前夸你,/除非舌头不能动弹,/你光荣的劳动事迹,/为什么不该传遍草原?你纵然把羊群吆到天边,/我也要抓住云彩去赶:/你纵然把羊群赶到海角,/我也会踩着波浪去撵。你脸

    5、上装出对我冷淡,/心里却盼我留在你身边;/我固执地追求着你呵,/直到你答应我的那一天。,(2)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是前17年及“文革”时期最为盛行的一种诗歌形态。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60年代成为主流诗体。代表诗人石方禹、贺敬之、郭小川。其特点如下:政治抒情诗多把当代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作为书写对象,将热烈的感情与政治理念的诠释结合起来,高度重视“人民”之情、“时代”之情的抒发。其主人公形象往往是以阶级和时代代言者的姿态出现的“大我”,兼有“战士”与“诗人”的双重品格。政论色彩浓烈,激情澎湃,联想丰富,节奏铿锵,在其上升期具有鼓荡人心,振聋发聩的表达效果。,(3)长篇叙事诗 50、60

    6、年代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热潮,出版了近百部重要作品。作品多数取材于革命战争和农村生活,其性质类似于同一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其在反映历史风云变幻的广度和深度上也都显示了革命历史小说所具有的史诗性追求。代表作家有:阮章竞、田间、李季、闻捷、郭小川等。,(4)“文革”地下个人抒情诗“文革”期间一些诗作者抛弃了装模作样的藻饰和韵律,把普通人在这一特殊年月中的心灵隐秘和复杂生活历程,以及对个人、民族、国家的命运和现实政治的忧愤与思索,呈现于诗中,从而相对真实地传达了人民群众被压制、被禁锢的良知和心声。正是这些基于个体生命真实体验的忧时感愤之作形成了前27年诗歌的第四种形式“个体抒情诗”。这些诗作者

    7、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迫害、被剥夺了公开写作权利的诗人,另一部分是当时所谓的“知识青年”。前者的代表是穆旦等人,后者的代表是食指和“白洋淀诗群”。,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北京在我的脚下

    8、,已经缓缓地移动。,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1968年12月20日,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

    9、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北京,(二)五六十年代代表诗人1、郭小川(19191976)(1)创作阶段1955年,郭小川创作“楼梯式”的政治抒情组诗致青年公民,表现新中国人民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艰苦创业的昂扬斗志和蓬勃乐观的精神风貌。得到读者的高度肯定。1956年

    10、至1959年,创作了一系列以革命战争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白雪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同时还创作抒情诗致大海、望星空等,这些作品主体色彩浓厚,相当真实地展现了一个革命者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心矛盾、思索、困惑和对“自我”的战胜。60年代初他又回到对现实斗争生活的热烈颂扬,写了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林区三唱、昆仑行等政治抒情诗。“文革”期间受到迫害,但却写有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名篇。,(2)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特点善于选取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题材,着力审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时代关系以及战士的道德情操、爱情观、人生观等重大课题,以战士的形象代言时代精神,表达革命者在新的历史条

    11、件下不断斗争的信念。如向困难进军、团泊洼的秋天等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其主体性首先是以“群体”为内容,少数情况下才会彰显出个体的价值。望星空等。在艺术形式上,郭小川不断进行多方面探索。楼梯式、民歌体、新格律体和半自由体等,都是他经常尝试的诗体。后期他还吸收、借鉴传统大赋、散曲、词等风格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词赋体”形式。“新词赋体”是郭小川创造的一种诗歌体式,诗句较长,由几个短句合成“长廊体”的句式,节奏舒缓有力,适合传达“盛世”之音,也应和着郭小川富于思辨色彩的浓烈感情。,(3)郭小川的叙事诗 50年代后期,郭小川先后创作了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以及将军三部曲五部长篇叙事

    12、诗,这五部作品以革命战争生活为题材,广泛涉及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革命意志、人生、爱情等带有伦理意味的重大命题。,第二节 五六十年代戏剧概述,一、本时期戏剧创作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推陈出新”的戏曲变革:在“百化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导下,出现了两次戏曲变革高潮。1949至1957年;1958至1976年,代表作有,吴晗的海瑞罢官、田汉的谢瑶环、孟超的李慧娘等。,高潮迭起的话剧创作:表现“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夏衍的考验、艾明之的幸福、崔德志的刘莲英等。表现“农村生活和新型农民”:孙芋的妇女代表、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胡丹佛的春暖花开等。表现“部队生活”:胡可的战斗里成长、陈其通的万

    13、水千山、沈西蒙的 霓虹灯下的哨兵 1956至1957年,出现了“第四种剧本”浪潮。1958至1962年间,产生了大量优秀或较优秀的历史剧,如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等。,辉煌一时的新歌剧:1953年起,新中国歌剧开启了专业化和建立剧场艺术的历史帷幕,这一时期歌剧的代表作有王贵与李香香、刘胡兰、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草原之歌、小二黑结婚等。,二、老舍剧作茶馆1、茶馆的民族文化特征 老舍所有的话剧中,茶馆的成就无疑是最高的。它 以 1889 年戊戌变法失败、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为背景,通过旧北京一个“裕泰大茶馆”兴衰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 50 年的历史风云变幻,是一

    14、部描绘半个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史诗性剧作,表达了腐败堕落的旧制度是人民痛苦的根源、只有新社会人民才能当家作主、彻底改变悲苦命运的重大主题。,剧作在历史内容、人物、艺术表现手段等等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茶馆展现的社会背景、生命形态、人们 的情绪愿望等方面具备了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在戏剧人物与戏剧语言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以民族化的语言活画了人物的民族性格。茶馆具有突出的民俗文化特征。,2、老舍剧作茶馆的结构艺术 结构安排:“图卷式的作品”。表现角度:从茶馆的变迁和茶馆里出现的人物和事件中,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人物带动故事。亦悲亦喜的内在感情基调。,三、田汉的历史剧1、田汉的

    15、历史剧关汉卿中关汉卿、朱帘秀的形象“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反抗黑暗统治者、为百姓伸张正义的“铜豌豆”性格。朱帘秀热情执着,忠于艺术,爱憎分明,勇敢大胆,她与关汉卿在共同的梨园生活和艰苦磨难中培植了他们的爱情之花,同时也是她的坚贞不屈激发了关汉卿的创作热情和斗争勇气。,2、田汉剧作的艺术特色 田汉的剧作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诗情画意:以诗入剧。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三节 五六十年代散文概述,一、散文发展的轨迹 五四新文学运动让“个人的发见”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骄傲。但是,随着文学主潮迅速的政治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

    16、,抒个人之情,表个人之志的现代抒情散文便开始面临边缘化的威胁。30年代成为杂文的年代,40年代对报告文学(主要是战地通讯)情有独钟。及至50年代,即“新中国散文”开始的年代,散文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包括抒情散文、通讯报告、杂文杂感、人物传记、以及文艺短论等在内,范围极为宽泛,狭义的散文则主要指抒情散文。前27年里,散文界风行的散文概念基本指的是广义的散文。,二、五六十年代的散文种类1、报告文学建国初期的通讯报告,其基本主题:一是反映抗美援朝;一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1957年反右斗争之后,出现大量的歌颂性报告文学,其特点是:时代感、新闻性,歌颂性的题材与思想教育的结合。2、杂

    17、文第一次复苏: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把复兴散文作为副刊改革的措施,各地报刊纷纷效仿,重视杂文创作。第二次复苏:1962年人民日报副刊开辟“长短录”专栏之后,三四年时间,杂文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复兴态势。,3、艺术性散文 第一次复兴发生在 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为“延安散文”所忽视的五四散文的“个人神情”有所恢复。从作品的题目和内容来看,描山画水、闲话家常的书写得以回归。第二次发生在1961年,并延续至1962年上半年。这一阶段艺术性散文题材相对广泛,思想相对丰富,艺术较为精致,产品数量众多。形成了一个追随“酿造诗意”的散文作家群。,三、本时期的散文特征散文题材丰富、表现领域宽阔广泛。“举

    18、凡国家大事、社会家庭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日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抑或思念亲友、寻访古迹、浏览名胜的经历,都是绝好的散文题材。主观抒情性减弱,客观写实性增强。散文创作偏于抒写主观情怀、个人感受被弱化,散文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笔触转向新的社会环境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散文创作强调集体精神和民族意识,散文家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被忽视,记录客观事实与时代风云成为作家主要的责任和使命。“我”被“我们”所取代。政治化、模式化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四、五六十年代散文代表作家杨朔 秦牧 刘白羽 吴伯箫(一)杨朔(19131968)散文创

    19、作特色 杨朔散文最讲究“诗意”。虽然其创作中的“自我”总是被置换为普通劳动者,使得他的作品未能摆脱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的窠臼,形成了“诗意政论”的模式,但他所提出的“以诗为文”的艺术主张及其创作的“一清如水”的作品,在当时散文普遍威严生硬、薄情寡彩的现实中,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散文的美学特征。,杨朔有一颗善于感受、易于动情的内在诗心。他满怀热情地在那些动情的人、事中发掘并锤炼“诗意”并一律加以歌颂。而在新旧社会的对比中歌咏新生活是杨朔散文的“诗核”。在谋篇布局、炼字炼意上,杨朔都着力于诗化手段的运用,努力向诗的意境靠拢。局限:雷同、斧凿,小说化倾向以及创作主体的“自我”隐匿。,(二)秦牧(19191

    20、992)散文创作特色 秦牧的散文被誉为“小百科全书”他通常在一个预设的主旨下,将与此主旨相关的知识、传说、趣闻等串联起来,引类取比,通过联想和比喻,最后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即哲理结论。知识、联想、哲理是秦牧散文的三要素。大量的知识替代了作家的“自我”,其散文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知识政论”模式。,秦牧散文以论古说今、谈天说地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与作品话题相关的历史记载、见闻和传说,“知识性”是其散文的突出特点。秦牧散文的成功还得益于他善于从知识中发现哲理。并且其所发现的哲理永远沐浴着先进的、崇高的思想光辉。秦牧散文独特的艺术创造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艺术解谜法,二为“平民化”的言说方式。局限:以“知

    21、识”和“思想”替代了“自我”,流于对知识、思想的泛泛评介。缺乏感动人心的力量。,(三)刘白羽(19192005)散文的创作特色“三大家”散文中,杨朔散文偏于优美细腻,秦牧散文倾向于冷静平易,而刘白羽则显得阳刚雄浑。其秉承着“入境”、“激情”、“真理”的逻辑顺序,常以“壮严的思考”作为文章的结尾,让所有壮美的事物与壮美的时代天然地融合在一起,而作家的“自我”便转化为时代的号角,其创作则形成了“激情政论”的模式。在托物言志的颂歌中,刘白羽善于选取壮美的事物以配合壮美的时代,巍峨的高山、喷薄红日、壮阔的长江、璀璨的灯火、悲壮的出征、沸腾的工地等构成了刘白羽散文的意象群。抒情直接形诸于文字,使得他的口号似的呼告除了激情外,还兼具明显的政论色彩。刘白羽散文中穷形尽相的景物描写值得称道。,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章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戏剧散文.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