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农业畜牧行业福建省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编.docx

    • 资源ID:10051374       资源大小:251.62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业畜牧行业福建省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编.docx

    1、农业畜牧行业福建省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编(农业畜牧行业)福建省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农业畜牧行业)福建省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附件:福建省农业“十壹五”发展规划福建省农业厅二六年四月附表:福建省农业“十壹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建议表前言“十壹五”是我国完成加入WTO过渡期、中央提出“俩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我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俩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全省的第壹个五年。编制和实施福建省农业“十壹五”发展规划,对于福建抓住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厅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福

    2、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四大主导产业和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规划和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我省种植业和畜牧业及其加工业发展意图,是农业(畜牧、茶叶、农机)部门重大工作安排和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农业部门通过制定实施年度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十壹五”规划粮食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壹、“十五”发展成就“十五”期间,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

    3、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壹主线,积极应对WTO,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克服了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动植物疫情的影响,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据统计,2005年实现农业产值560.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0年(下同)增长18.9%,年均递增3.5%;畜牧业产值276.13亿元,比增29.2%,年均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02元,比增37.7%,年均增长6.6%;主要农产品除粮食、油料作物外,菜、菌、茶、果、肉蛋奶超额完成“十五”目标任务(见表壹)。主要

    4、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食用菌总产量、产值、人均占有量、出口创汇均居全国第1位;茶叶产量、出口量和面积分别居第1、2、3位;水果产量居第7位,人均占有量居第2位,其中柑桔、枇杷、橄榄、余甘、柰居第1位,龙眼、荔枝居第3位,香蕉居第4位;人均水禽占有量和蛋品出口量均位居全国首位。这为实现“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发展目标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突出表现以下几方面的成就:(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十五”期间,通过积极实施农业“沃土工程”、“种子工程”、“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跨越计划”、“丰收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农

    5、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累计完成基本农田改造和建设286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耕地产出率持续提高,2005年,全省粮食亩产331公斤,比2000年增19公斤。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快,全省累计建立各类农业成果核心技术中试熟化示范区306个、部级和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场62个,引进示范新品种1518个、新技术240多个,培训农民150多万人次;审定农作物优良品种118个,建立各类农作物优质、专用、高效新品种示范片800万亩,带动推广优良品种1.5亿亩,更新更换良种3000万亩;建成11个“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和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进

    6、壹步完善,畜禽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力度加大,建设和完善了13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畜禽保种场,审批种畜禽生产运营单位283个。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比2000年增14.5%,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632.78万亩、1.13万亩、96.38万亩,其中机收面积比2000年增长近3.5倍,农机跨区机收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机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建设了14个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和“五江二溪”流域的17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场、所),“牧沼果(茶、菜、鱼)”等生态农业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十五”期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1.23万口,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

    7、6.73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635处,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全面提高,进壹步增强了农民的增收能力,“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1%。(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农业区域布局进壹步优化,初步形成闽西北绿色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沿海蓝色产业带,畜牧和园艺主导产业规模进壹步扩大,果、茶、菜、菌、花、畜禽等重点特色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初步形成了壹批特色农业产业链,食用菌、茶叶、水果、特色畜禽等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全省农牧产业创建国家级名牌产品8个、省级149个。产品结构调整进壹步深化,大田粮食和非粮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由2000

    8、年的65.534.5调整为2005年的58.141.9。肉、蛋、奶产量比例由2000年的74.3:20.7:5.0调整到2005年的75.3:17.1:7.6;生猪、肉鸡生产扭转了原来依靠调入的局面,2005年外销肉猪、肉鸡分别突破200万头、3000万羽。农产品质量较快提高,主要蔬菜作物良种覆盖率90%,比2000年(下同)提高10个百分点;早稻、中晚稻优质率分别为82%和90%,分别比增34个和20个百分点;优质、专用“俩薯”品种占75%,比增25个百分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省绿色食品有效使用标志产品295个,比增152个;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

    9、作从无到有,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79个、产品573个,认证有机食品企业8家、产品25个。(三)农业产业化运营加快发展,产业带动能力增强“十五”期间,各级有关部门进壹步加大农业产业化工作力度,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及部门级-市级”龙头企业群。目前,全省拥有各类能够带动我省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6000多家,比2000年增加了壹倍多。2003年、2005年省农业厅先后认定扶持了二批50家和60家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第壹批龙头企业有2家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被评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05年认定的第二批60家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78.2亿元,其中亿元之上的企业14家,带动农户

    10、44.4万户、种植基地196.8万亩、大牲畜养殖192.9万头,分别占全省总数的6.5%、7.2%和8.8%。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全省规模之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近5000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2005年产值2300多亿元,比2000年增2倍,全省销售额前300家工业企业中,从事农牧产品加工的有28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省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00多个、农产品行业协会10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会员总数23万人,带动周边农户43万人。(四)闽台农业合作不断拓展,外向型农业持续发展“十五”期间全省批办农业台资项目493个,合同利用台资7.1亿美元,实际到资3.7亿美元。截至2005

    11、年底,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783个,合同利用台资21.6亿美元,实际到资12.7亿美元,在大陆各省市位居第壹。2005年7月份,经国务院同意,国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正式批复,海峡俩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由福州、漳州扩大到全省,设立了“海峡俩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通过闽台农业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十五”期间,全省农产品(WTO口径+水产品)累计出口75.7亿美元。2005年农产品出口金额19.6亿美元,是2000年的1.7倍,居全国第五位,其中柑桔、食用菌、禽蛋出口额居全国第壹。农业招商引资日益呈

    12、现外资来源多样化、投资趋向规模化的特点,“十五”期间引进外资农业项目1174个,合同(协议)利用外资2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6亿美元。(五)农业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全省各县(市、区)都已完成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且以“福建省农业信息网”为龙头网站,整合“三农”信息资源,开通了“福建三农服务网”。200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全省统壹的农业服务热线969155,到2005年底86%的县(市、区)建设了969155信息网站(页),43%的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农产品促销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省、市、县

    13、动物防疫体系和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初具规模,同时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报告制度,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免疫标识、动物准调证明制度,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动植物疫病和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进壹步增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建成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龙头,以重点产区农畜产品专业实验室为骨干、县监测点为基础、企业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更加完善,到2005年底全省9个设区市、75个县(市、区)按照农业法的要求,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其中39%的执法机构达到“五有”目标,“省总队-市支队-县大队”的执法体系框架基本

    14、形成,种子、肥料、农(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和整治力度进壹步加大。“十五”期间,全省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每年办理农业违法案件2500-3000件,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合法权益。(六)农村运营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进壹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壹步稳定和完善,全省99.3%的村、98.9%的农户和98.6%的耕地落实了延包政策。村集体财务管理水平进壹步提高,民主监督制度进壹步健全,全省98.9%的村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其中66.3%的村达到规范公开;推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的村占51.9%;村级干部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和村集体征地补偿费等农村审计工作扎实展开,村级债务快速增

    15、长的势头得到有效地遏制。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成效明显,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整顿成效位居全国前列,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表壹:“十五”期间农业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计量单位2000年实际数2005年计划数2005年实际数“十五”增长%“十五”年均递增%粮食面积万亩2742.7628002161.94-21.2-4.6产量万吨854.68950715.18-16.3-3.5油料产量万吨25.793227.526.61.3蔬菜产量万吨1099.9612001346.2622.44.1食用菌产量万吨138.00155167.4021.33.9水果产量万吨356.44450475.0433.35

    16、.9茶叶产量万吨12.601418.0843.57.5肉类产量万吨145.92180193.4532.65.8禽蛋产量万吨40.694543.897.91.5奶类产量万吨9.911519.4896.614.5农机总动力万千瓦873.281022100014.52.7注:粮食面积、产量为抽样调查数,蔬菜产量不含果用瓜,食用菌产量按鲜品计算。二、“十壹五”面临形势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进入对WTO全面履行承诺期,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壹体化进程的加快,“十壹五”期间,我省农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壹)发展基础和机遇1、产业基础夯实。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壹步提

    17、高,茶叶、畜禽、水果、蔬菜、食用菌等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业产业链不断壮大,主要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福建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技术有很大提高,其中杂交稻特别是超级高产杂交稻的繁育水平达到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生物工程、信息化、航空航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开始起步。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治技术取得突破,动植物疫情预警和防控体系建设初具规模。这为我省“十壹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经济环境优化。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将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各种资源的配置也将更多投向农业和农村领域。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消费需求的变

    18、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3、政策环境改善。中央强调,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省稳定和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面落实了土地延包30年政策,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率和承包运营权证发放率均达98%之上,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得到规范和发展;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实行订单

    19、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水稻良种推广补贴,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支持力度;对购置新型农机具的单位及个人实行直接补贴。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农业政策环境不断改善。4、“闽台”和对外优势显现。我省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现有800多万闽裔华人、华侨旅居世界100多个国家,80%台胞祖籍福建。和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密切关系,决定了我省在促进海峡俩岸交流和合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新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和“海峡俩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的设立,将更好地对接“俩洲”、延伸俩翼,加强闽台农业交流和合作,加快我省农业对外开放,为我省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5、市场空

    20、间拓展。我国完成加入WTO的三年过渡期后,将全面进入对WTO承诺的履行期,加上CEPA(内地和港澳地区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9+2”)、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10+1)以及东盟和中日韩区域合作(10+3)的全面启动,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壹体化进程快速推进,意味着我省农业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和国际合作。通过扩大交流和合作,壹是有利于加快我省农产品市场化进程,特别是进壹步深化我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拓宽我省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拓宽我省粮食来源,减轻我省粮食安全压力;二是有利于引进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我省农业综合效益;三是有利于加快发展我省农业,创建福建品牌,增

    21、强我省农业市场竞争力,进壹步扩大福建农产品的省外、境外市场份额。近几年来,我省创办的“9.8”、“6.18”等投洽会(交易会)交投活跃,日益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交易会,成为省内外、国内外农业加强交流和合作的良好平台。(二)面临问题和挑战1、资源条件制约。我省耕地连续多年呈递减趋势,人均耕地仅0.49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壹,也低于联合国提出的“粮食安全警戒线”0.8亩的水平,我省粮食安全面临耕地不足的压力。我省地形“多山”,土地难以成片整改,技术难以连片推广,影响农业规模化、现代化进程。农业生态脆弱,肥、药使用不科学,畜禽养殖废弃物仍有较大比例未经无害化处理,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循环节约农

    22、业发展滞后。2、防疫形势严峻。我省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仍不够健全,疫病快速确诊、病原快速分离和鉴定、快速扑灭的能力不足。随着我省农业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外来农业有害生物和动物疫病传入和蔓延的危险因素增加,壹些次要和潜在疫病虫害发展成主要病害,或病害规律发生新变化的威胁增加。疫病防治和监控工作面临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3、产品加工滞后。据统计,2005年我省规模之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为2300多亿元,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不到1.6:1,和发达国家4:1的比例相差甚远,主要问题:壹是规模偏小,生产运营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二是基地分散,和集中加工矛盾突出,专用优质原料供应不足,

    23、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加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落后;四是产加销结合不紧密,农产品加工业滞后于市场需求及消费结构的变化,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高档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五是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名牌产品偏少;六是行业指导和服务滞后。这严重影响了我省农业增效,制约了产业化进程。4、农技体系薄弱。基层特别县乡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管事不管人,管事不管钱”现象仍普遍存在,乡镇壹级非专业人员挤占农业服务中心编制、职务现象严重。我省农技人员存在“壹少俩低”,即总量少,每万名农业人口仅有10名农技人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学历层次

    24、低,中专及以下学历占64%;专业技术层次低,高级职称仅占3.1%,初级及以下超过70%。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能力。5、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农业比较效益长期偏低,农业自身积累不足。许多地方基层财政仍然困难,农业工作“运转难保、指导不力”,甚至部分财政支农资金被拖延、挤占、挪用的现象依然存在,短期内新增较大幅度的支持投入难度大。农业生产周期长,面临的自然、疫病、市场风险大,社会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商业银行的农村网点缩减,农村资金严重外流,农业项目融资困难。6、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加入WTO后,农业是重点敏感产业,农产品进口关税下降,我国农产品价格优势被削弱,我省农业发展面临的竞

    25、争压力和冲击进壹步增大。同时许多国家采取形式多样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我省农业总体上仍存在开发能力较弱、产品档次低、运营规模小等问题,保护农民权益的机制和体系仍不健全,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壹)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真把握“俩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完善农业服务和保障体系,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强闽台农业合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6、和农产品竞争力,加快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全面建设开放合作、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实现我省粮食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基本原则1、注重产业发展,突出特色优势。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四大主导产业和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的总体规划,加快发展壮大园艺和畜牧产业,着力提高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和畜禽等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2、注重增长方式,突出循环节约。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重产量轻质量向产量、质量、效益且重转变,由传统管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的集约运营型转变,由

    27、原料生产为主向生产、加工、销售壹体化的产业化运营模式转变,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农业,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注重改革创新,突出增强活力。不断推进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构建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体制环境。稳定且完善以家庭承包运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运营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运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营机制,发展千家万户农民参和现代市场竞争的有效形式。4、注重对外开放,突出闽台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俩个市场、俩种资源,全面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形成更

    28、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农业经济体系。全面建设海峡俩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开创更有效的途径、模式和经验,推动俩岸农业合作向纵深发展。5、注重以人为本,突出农民增收。强化农民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增收能力。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拓宽农民增收领域,促进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继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切实让农民长期受惠。(三)发展目标经过“十壹五”期间的努力,我省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更加突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进壹步提高;“三大产业”(即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进壹步发展壮大,“七大体系”(即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

    29、推广体系、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管理体系)进壹步完善;农业“五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兽)药、新机具)推广步伐加快,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进壹步提高;开放合作、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海峡西岸现代农业新局面进壹步展现。1、主导产业进壹步发展。“十壹五”期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力争种植业产值年均增长3.0%,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5.0%;粮、油、糖生产稳定发展,果、茶、菜、菌等我省特色园艺产业加快发展,肉蛋奶总产量进壹步提高,特色畜禽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率(粗加工之上)达60%之上

    30、,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二次加工之上)达45%之上。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农产品质检体系基本形成。到2010年,果、茶、菜、菌等大宗农产品优质率达80%之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率分别达30%、5%、0.5%(即“355”)。3、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农业“五新”推广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到2010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之上、畜禽良种覆盖率80%之上,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00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40%之上;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率提高5个百分点。4、循环节约农业加快发展。“十壹五”期间,全省实施测土配方面积8100万亩,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20万口。到201

    31、0年,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达7%之上,农牧业单位产值能耗(电和燃料)、农(兽)药用量、化肥用量、用种量保持不增、力争有所下降。5、外向型农业进壹步推进。农业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农产品国际市场进壹步拓展。到2010年,年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农牧产品年出口创汇1215亿美元,占同口径产值比重达10%之上。6、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自我发展和增收能力不断增强,力争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年均递增4.3%。表二:福建省“十壹五”主要农产品发展目标农产品计量单位“十壹五”规划2010年产量“十壹五”增长%“十壹五”年均递增%1、粮食万亩22001.80.3万吨7302.10.42、油料万吨295.41.13、糖料万吨1009.41.84、蔬菜万吨14306.21.25、食用菌万吨20019.53.66、水果万吨5005.31.07、茶叶万吨2010.52.08、肉类万吨22516.33.19、禽蛋万吨464.80.910、奶类万吨2528.35.1注:粮食产量为抽样调查数,蔬菜产量不含果用瓜,食用菌产量按鲜品计算。表三:福建省“十壹五”农业发展综合指标指标计量单位2010年预


    注意事项

    本文(农业畜牧行业福建省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