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开题报告牛乳中掺加植物油检测方法的研究.docx

    • 资源ID:10050448       资源大小:51.1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开题报告牛乳中掺加植物油检测方法的研究.docx

    1、开题报告牛乳中掺加植物油检测方法的研究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姓名:年级: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校内):工程领域:乳品工程研究方向:乳品质量安全联合培养单位: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题日期:说 明1、学位论文计划应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制定。2、全日制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基地依托单位的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体现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3、硕士开题报告在7000字以上,表格高度可根据内容自行调整。开题报告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4、开题报告一

    2、般在第二学期后四周内完成。开题报告根据论文选题情况在校内或基地培养单位公开举行。开题报告的评议小组由5名以上熟悉本领域的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一名专家或研究生导师任评议组组长。5、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须提前三天公布,欢迎联合培养单位人员或校内师生参加旁听。6、开题报告书完成后,经审核签字(章)后提交一式二份,其中研究生办备案一份,学部存档一份。7、本材料系永久性档案,请用蓝黑、碳素墨水或墨汁等耐久材料书写。8、本表可以下载打印,打印时请使用A4纸正反面打印,左侧装订。不得改变表格内容及格式。签名部分必须由签名者亲笔签署。9、有关详细规定请查阅学校相关管理规定。计划论文题目牛

    3、乳中掺加植物油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选题来源单位项目()、导师指定( )、自选课题( )、其 他( )论文形式工程设计 项目管理 产品研发 应用研究 调研报告( ) ( ) ( ) () ( )开题日期 2013 年 7 月预计论文完成日期2014年6月一、选题目的与依据,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一)选题目的及依据1、选题目的近年来,我国乳制品掺假的现象极为严重,导致国民对本国乳业的信赖感大幅下降。归其原因主要是某些单位或个人为了谋取暴利非法向乳制品中添加掺假物质。生鲜乳是乳制品的最初原料,其质量也是保证乳制品质量与安全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乳脂肪含量属于生鲜乳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现阶段,我国存在很

    4、多乳脂肪掺假的现象,但至今为止,我国有关乳脂肪掺假检测的研究还尚未成熟,尤其是生鲜乳中乳脂肪掺假的鉴定方法研究极少。本课题针对生鲜乳中非法添加植物油而提高乳脂肪含量的掺假手段进行鉴定,并对掺假检测方法进行优化探究。旨在为我国生鲜乳检测技术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生鲜乳的质量与安全检测体系打下基础。2、选题依据近年来,我国存在很多乳品掺假的现象。而且,乳品检测手段往往明显落后于掺入非法添加物的手段1。因为掺假物质越来越多样化,从传统的掺水、淀粉、尿素等物质已逐渐发展到掺入动植物水解蛋白和植脂末等2,3。因此,探究出快速、简易、准确的乳品检测方法势在必行。非乳脂肪掺假作为牛乳掺假

    5、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直以来就是原料乳检测的重点。而生鲜乳又是生产乳制品的源头奶,其质量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健全生鲜乳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党和国家政策的要求,是贯彻执行条例的迫切需求、对推动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乳品企业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4。加快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因此,本课题依据我国乳业面临的严峻形势,针对生鲜乳中是否含有植物油掺假乳脂肪的手段进行鉴定。然而,植物油的种类繁多复杂,直接对生鲜乳中的植物油进行仪器分析不易检测。所以,本课题通过对其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分析间接判断出生鲜乳中是否含有植物油。植物甾醇是甾醇的一种,它不能由动物体自身产生5-6,主要

    6、来源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它广泛存在于植物油、果蔬等所有植物性食物中7-14。不同的食物,其植物甾醇含量也不同,其中植物油中的植物甾醇含量最高15。在大部分天然植物油中,每千克油中就含有1g5g植物甾醇。玉米油、菜籽油、米糠油和小麦胚芽油中含有较多的植物甾醇,每千克含有植物甾醇分别为8.09g15.57g,5.13g9.79g,32.25g和19.70g16。目前,我国油脂生产厂家仅脱臭馏出物就蕴藏植物甾醇总量近1000吨17。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常将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作为提取甾醇的主要原料14,18。冯妹元等人研究表明,植物油中以-谷甾醇为主,平均百分含量为60%,其次是菜油甾醇、-谷甾

    7、烷醇、豆甾醇,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17.4%、14.3%、8.7%9。因此,若生鲜乳中植物甾醇的含量较高,即可推断出其中含有植物油,属于乳脂肪掺假的行为之一。总而言之,准确测定生鲜乳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就可以鉴定其是否掺假的手段之一19。(二)国内外研究进展1、国内外原料乳中掺入非乳脂肪的检测方法常见的非乳脂肪掺假物有植脂末、人造奶油等,人造奶油是由食用油、乳化剂及其他添加剂与水混合而成的油包水 (W/O) 型的乳状液。而植脂末的主要成分为玉米糖浆、一种或多种氢化植物油、酪蛋白酸钠、单甘酯、二甘酯、磷酸氢钾等。其掺假物中富含的反式脂肪酸又称逆态脂肪酸,它不仅能升高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还会导致心

    8、脏病和糖尿病等发病率的提高,由氢化植物油导致的发病率是由饱和脂肪酸引起发病率的35倍20。目前,还有研究表明21,反式脂肪酸能妨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从而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并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冠心病22。对于牛乳中掺入非乳脂肪的检测方法,国外有很多种,包括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液色谱、近红外、核磁共振、差示扫描热量法等仪器方法进行检测23,24。而我国开展非乳脂肪掺假检测的研究较少,仅秦立虎等人25使用尿糖试纸对牛奶中掺入粉末油脂进行检测。(1)气相色谱检测法(GC) 近代使用气相色谱法来检测牛奶脂肪中脂肪酸的方法大多使用 FID 检测器。J.R.Fox

    9、 等人使用气相色谱法来判别牛乳中的掺假脂肪1。他们首先提取脂肪,然后皂化脂肪,最后用气相色谱来分析脂肪酸钾盐。这种测定方法对氢化植物脂肪的检出限为10%。Hanane Goudji等人26对羊乳中掺入的非乳脂肪进行判断,用气相色谱来分析羊乳中不同甘油三酸酯的组成,冰分析和判断出生产羊乳样品的不同季节和来源,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甘油三酸酯来判别羊乳脂肪与非羊乳脂肪。该方法对羊乳中掺入植物油和猪油的最小检出限为 7%,对掺入牛乳脂肪的最小检出限为24%。Lercker等人测定出 C54、C32、C42和C44 四个峰,并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测定黄油中掺入外源脂肪,其最小检出限小于 5%。(2)高效液相色谱

    10、法(HPL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人较多,都是将牛奶中的甘油三酸酯分离,将其甲酯化,通过检测有效碳原子数和物质保留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测定甲酯化的脂肪酸含量,再通过数学统计方法来鉴别掺假的乳脂肪。R.Battaglia27等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反式和顺式,由于加入牛乳的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在氢化过程中会生成顺式和反式脂肪酸,当掺入到乳脂肪中时会引起乳脂肪的顺、反式的变化。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可以将牛乳中顺式和反式脂肪酸很好地分离开。(3)气液色谱法(GLC)Frdric Destaillats 等人28使用气液色谱,测定牛奶中加入的氢化植物油。氢化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C181的

    11、9和10两种反式脂肪酸,当加入氢化植物油后,牛乳中 C181 的 9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测定牛乳中掺入的氢化植物油。首先,将脂肪酸甲酯化,通过银离子薄层色谱法分离甲酯化的脂肪酸, 再用气液色谱法分析甲酯化的脂肪酸。由于正常牛乳中的C181的9和10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相等,一般为 3%10%,然而氢化植物油中C181的9反式脂肪酸占 42%47%,C18:1的10反式脂肪酸占20%25%,因此添加氢化植物油的牛乳会使 C181的9反式脂肪酸含量变化很大。(4)核磁共振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NMR 和 DSC)Z.Shen等人29对乳脂肪、氢化椰子油、氢化棉籽油和这些油的混合

    12、样品采用核磁共振和差示扫描热量法来测定,在温度为 15 下,这些油在混合样品中的固体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单个油脂中固体脂肪测定结果的加权平均值近似。然而在温度 1525 时含有氢化的椰子油的乳脂肪中固体脂肪的测定值比单个油脂中固体脂肪测定结果的加权平均值低 10%。温度为2535 时, 含有氢化棉籽油的乳脂肪中测定固体脂肪含量比单个油脂中固体脂肪的加权平均值低。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果比核磁共振测定的固体脂肪高。通过上述的差异,将乳脂肪、氢化的椰子油、氢化的棉籽油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区别出来。上述方法中, 非乳脂肪的最小添加比例是 10%。(5)近红外的方法 ( NIR)Sumio Kawano

    13、等人30叙述了近红外方法测定黄油中的脂肪掺假。近红外在1164,1660,2144,2176 nm 下对近半数的顺式不饱和脂肪酸有吸收,这些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在每种脂肪中均有固定的比例。在上述的波长下, 非乳脂肪添加比例与顺式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峰的相关性很好。使用近红外的方法不需要经过甲酯化,能够简单、快速地测定黄油中掺入的人造奶油含量,最小检出掺假量为3%。近期我国也有学者采用近红外技术进行掺假牛奶的定性识别或定量分析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31。(6)分子蒸馏法分子蒸馏法可以测定除椰子油外牛奶中添加的混合脂肪和不同季节的乳脂肪。乳脂肪受季节的影响很大,如果不知道牛奶产出时所处的季节,最小的

    14、脂肪添加量在 18%20%时就能被测出来;在明确牛奶产出所处的季节的情况下,脂肪的掺假检出限小于 5%。在相同的蒸馏条件下,不同的脂肪和油脂被分离,同时可以测定牛奶中掺入的脂肪。不同脂肪酸的分离程度取决于其碳链的长度、饱和度以及脂肪酸的含量。R.J.Campos32使用短径蒸馏来分离乳脂肪,蒸馏温度为 125250 ,蒸馏物为 0.3%42.7%,蒸馏出的物质是短链和中链的脂肪酸和低分子量的甘油脂,剩下的物质主要是长链饱和酸、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分子量甘油酯,随着蒸馏温度的增加,收集到的蒸馏物会增加。由上述方法中可以看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液色谱都需要进行分离脂肪、甲酯化等前处理过程,检测时间

    15、比较长,而且对于测定的物质还需要标准样品比对才能定性,因此这几种检测方法耗时、成本高,不利于现场检测;近红外检测方法不需要上述前处理过程,操作简单,耗时短,对掺假检测的灵敏度较高,适用于现场检测;核磁共振方法中需要有足够的熔化时间,不利于现场检测,但处理方法简单;差示扫描热量法通过扫描不同温度下固体脂肪的焓值和结晶的变化来确定乳脂肪中掺入的外来脂肪,此方法同样操作简单,费用低,也可以用于现场的测定;分子蒸馏法是收取一定的温度下蒸馏出来的脂肪与脂肪酸,同时还需要其他的辅助方法来测定蒸馏出的物质,方法耗时,不适于现场检测。2、国内外有关植物甾醇的检测方法传统测定植物甾醇的方法有重量法、可见光比色法

    16、及酶法等,这些方法只能测定甾醇总量,却不能实现对具体某一甾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7。近年报道的方法主要采用色谱分析法,包括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等33,34。(1)毛地黄皂苷法重量法据早期资料记载,测定总甾醇含量多采用重量法,即一分子甾醇与一分子毛地黄皂苷可以特异生成分子络合物,产生大量甾醇毛地黄皂苷络合物白色沉淀,而后称重定量。这种方法测得的含量稍有偏高,且操作安全性要求较高。近年来,由于毛地黄皂苷价格飙升,故较少被采用9。(2)酶法酶法提取植物甾醇的原理是采用一种固定化非特异性脂肪酶对脱臭馏出物的酯化过程进行催化,使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提高,因而通过回收易挥发

    17、的脂肪酸甲酯可以提高植物甾醇的纯度和回收率。加拿大SureshRamamurthi和AlanRMcCurdy13采用一种固定化非特异性脂肪酶对脱臭馏出物进行催化酯化,使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达到96.5%,从而提高了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收率。大致工艺流程如下:脱臭馏出物酶催化酯化脱溶真空蒸馏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分离。该法可回收到原料中90%以上的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同时克服了溶剂浸出、化学处理及分子蒸馏提取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收率低的缺点,而且酶处理条件温和,原料也无需进行任何预处理,可认为是提取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3)可见光比色法可见光比色法是以乙酸酐为溶剂,制备一系列甾醇标准溶

    18、液。向溶液中加一滴浓硫酸,稳定10min后进行可见光扫描,测得最大吸收波长;在此波长下由各标准溶液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则可根据该标准曲线测定未知样品的吸光度以确定其浓度,从而得到样品中总甾醇含量33。此法简单快速,整个操作仅需0.5h,但仅适用于工厂的快速鉴定。(4)薄层层析法(TLC)薄层层析法属于比较传统的定性分析甾醇的方法之一。结合光密度计可进行初步定量工作。大多是将不皂化物从皂脚或馏出物中萃取出来,然后再进行衍生化,点样分析,在适宜的波长条件下进行双波长扫描,得到标准扫描图,进而得出标准扫描曲线。其处理方法比较繁杂。但此方法操作繁琐、费时,并且显色后不稳定35。(5)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

    19、HPLC不需衍生化,且在较温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不破坏样品的性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HPLC法对植物甾醇进行分析研究36。但其测定结果易受流动相、样品处理方法等影响。在流动相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时间配制、不同时段的设备操作,都会导致同一样品具有不同的峰面积响应值,有时差别较明显。许文林等人37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豆甾醇、-谷甾醇和重结晶法分离精制的混合甾醇进行了分析测定;实验采用的色谱柱为Hypersil ODS反相柱(4.6150 mm,5m),流动相为甲醇,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恒溶剂洗脱,混合植物甾醇在10 min内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液相色谱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

    20、定混合甾醇中豆甾醇和-谷甾醇的含量。(6)气相色谱法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气相色谱的应用,对植物甾醇的分析推动很大,气相色谱法很好地解决了同时分析植物甾醇的组成与含量问题38,39。国际标准化组织(IS0)也采用气相色谱法作为分析植物甾醇的标准方法40。气相色谱适合于分析有足够挥发性的物质,而对于极性强、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往往不能直接进样分析。因此,只要将植物甾醇进行适当的化学处理转化成相应的挥发性衍生物,这类物质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分离。植物甾醇分子中含有极性羟基,所以需要对样品进行衍生处理,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姜媛媛等人41建立了植物甾醇的高温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水洗、正己烷提

    21、取并结晶等方法处理后,采用高温气相色谱法,使用Agilent6820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DB5高温色谱柱直接进行定量分析。(7)气相色谱质谱法近年来,随着质谱检测器的广泛应用,也有关于气质联用法测定植物甾醇的报道。杨春英等7用该法对14 种食用植物油的4 种植物甾醇含量进行了分析,为合理选用食用油和食用油品质评价提供了依据。由于GC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和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再加上 MS 的定性效果较好,故试验效果佳42。二、课题实际应用及其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问题的价值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一)研究价值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乳品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分析检测的国家标准,只有一些国内外前人采用的

    22、试验性检测手段,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探究出生鲜乳中是否含有植物油掺假乳脂肪的鉴定方法,还可以为今后乳品中植物甾醇的检测标准的拟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再者,本课题还能从乳脂肪掺假的角度对我国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另外,虽然非法添加植物油属于乳脂肪掺假的一种手段,但是仅在食品包括乳制品中添加植物甾醇却是对人体有益无害的。据大量文献报道,其安全性极高。美国FDA已经批准,添加植物甾醇或甾烷醇酯的食品可使用“有益健康”标签43-46。同时批准可将其用于人造奶油制品中,作为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保健食品6。然而,我国关于添加植物甾醇的功能性保健食品的开发与研究甚少,但并不代表人为添加

    23、植物甾醇或植物甾醇酯的乳制品永远不被允许走向中国市场。或许经过对植物甾醇的不断研究,未来也能够研发出针对某些特殊人群的含有植物甾醇的保健品。包括一些功能性乳制品,比如:向中老年奶粉等乳制品中添加一定含量的植物甾醇。因此,定性定量地分析与检测生鲜乳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不仅可以作为当下判断其是否掺假的一种手段,也能为今后我国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奠定研究基础,为创造植物甾醇类产品的商业价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二)可能达到的水平 本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生鲜乳中的植物甾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优化试验方法,比对试验结果,探究出适合色谱分析生鲜乳中植物甾醇的检测方法,能够达到快速

    24、、高效、精准的检测水平。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课题的研究内容 1、探究适宜的前处理手段及步骤;2、调整参数选择,优化色谱条件; 3、比对气相色谱质谱法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试验结果。(二)课题创新点 在我国,近年来关于乳品中植物油掺假乳脂肪的相关检测文献很少,国家标准中关于植物甾醇的测定也是一大空缺。本课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生鲜乳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从乳脂肪掺假的角度判定生鲜乳的质量安全问题。通过对前人采用的前处理手段加以优化,探索出可靠易行、高效准确且适合大批量鉴定的方法。(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优化前处理方法,探索快速简易的处理方式;

    25、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参数条件的设定。四、课题的技术路线、试验方案、预期结果(一)技术路线本试验技术路线方框图如下所示:生鲜乳取样前处理方法探究优化处理步骤温度、处理时间等条件选择仪器分析HLPC参数设定GC-MS参数选择气质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结果比对分析找到最佳鉴定方法(二)试验方案 在本次开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前人采用的方法条件,进行初步设定试验方案,还需对各参数进行选择及条件优化探究。主要步骤如下:溶解样品、皂化、萃取、旋蒸、氮吹、加有机溶剂溶解、过滤等。本课题先对已知浓度的甾醇进行测定,旨在验证优化方法的可行性,探究出最适宜的条件后再对未知试样进行

    26、非乳脂肪的掺假试验。1、 前处理方法及关键步骤优化:(1)皂化:采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进行皂化a.皂化剂用量:3mL或5mL 50%氢氧化钾及10mL,20mL,30mL 95%乙醇溶液b.皂化温度的选择:55,60,65;c.皂化时间控制:40min,45min,50min;(2)萃取:a.萃取剂:石油醚或乙醚b.萃取次数设定:2次或3次,使萃取率达到95%左右;c.振摇方式:采用摇床振摇(振荡时间:5min,6min,7min)或用手振摇(轻摇或用力摇匀)(3)旋蒸:用旋转蒸发器进行旋蒸 a.温度选择:40,45,50b.时间控制:3min ,4min,5min(4)氮吹:温度选择:50,

    27、55,60 (5)有机溶剂溶解:有机溶剂的选择:甲苯、正己烷或乙酸乙酯。 (6)微膜过滤: 用0.22m或0.45m微孔滤膜过滤本课题计划对上述前处理可变参数分别进行逐一分析,不断改变操作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及试剂的选择等,最终探究出最简捷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及步骤。2、仪器参数设定 (1)气质联用仪参数选定: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气相色谱条件选定:(a)色谱柱:J&W DB-5MS UI 毛细管色谱柱( 30 m0.25 mm0.25m) ;(b)进样口温度设定:300 ,320,350;(c)进样量:1.0L,分流比为20:1;(d)载气:高纯氮气或高纯氦气,流速为

    28、 1.0mL / min ;(氮气价廉,若试验结果良好则选用氮气即可)(e)升温方式设定: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 180 ,以 10 或15 /min升温速率升至 280 ,保持 20 min或25min。 b.质谱条件的设定:(a)EI 离子源,电子能量 70 eV,离子源温度 230 ;(b)四极杆温度计 150 ;(c)传输线温度 280 ;(d)溶剂延迟 8 min。 (2)高效液相色谱仪参数选定:a.固定相:色谱柱为Hypersil ODS反相柱(4.6150 mm,5m)b.流动相:用纯甲醇或甲醇水(体积比为 1004) ;c.检测器选择:紫外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检测波长为

    29、205 nm或210nm;e.色谱柱温度选择: 20,25,30,35;f.流速:0.7 mL/min或1.0 mL / min;g.进样量: 20L。在前处理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同时上机检测,对比气质联用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结果,并进行重复性试验和加标回收,比较其各自的回收率及重复性,探究出最佳的检测参数等仪器条件。从仪器的处理时间,检出结果等方面综合评定气质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劣势,最终设计出检测牛乳中植物甾醇的最佳方案。(三)预期结果预期前处理工作能在4小时内完成,调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各项参数可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从而探究出适合色谱法检出生鲜乳中植物油掺假乳

    30、脂肪的方法,并通过植物甾醇的图谱分析得出其植物油掺假的含量。五、课题研究的时间和进度安排2013.3-2013.5查阅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2013.6-2013.7撰写开题报告2013.8-2014.3在国乳中心完成试验课题2014.4-2014.5 撰写并修改毕业论文2014.6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六、主要文献及参考资料1李照,邢黎明,云战友. 原料乳中掺入非乳脂肪的检出方法J.农产品加工,2008,2:85.2朱秀高,李荣娥,王捍东. 当前国内原料乳掺假状况及原因分析与对策J. 草业与畜牧,2010,12: 51-53.3邓会玲,贾芳芳,万宇平等. 乳品掺假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31、,2011,34(6):284.4王建平,王加启,周振锋等.浅议尽快建设我国生鲜乳质量检测体系的必要性J.中国奶业协会2009年会论文集,2009,21.5梁秋英,吴敏丽.植物甾醇研究现状J.生物学教学,2009,34(11):5-7.6周婷婷.植物甾醇对人的保健功能的研究J.科技向导,2011,26:124.7杨春英,刘学铭,陈智毅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 14 种食用植物油中的植物甾醇J.中国粮油学报,2013,28(2):123-124.8高阳.新型功能食品添加剂植物甾醇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2:26.9冯妹元.常见食物中植物甾醇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和应用的研究D.2006,1-4.10曹莹,谷克仁,孟冬等.植物甾醇提取方法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


    注意事项

    本文(开题报告牛乳中掺加植物油检测方法的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