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沉降计算例题.docx

    • 资源ID:10048372       资源大小:28.2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沉降计算例题.docx

    1、沉降计算例题地基沉降量计算之答禄夫天创作创作时间:贰零贰壹年柒月贰叁拾日地基变形在其概况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经常使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一)基来源根基理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i、Es、a)进行计算,有:变换后得:或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e1-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e2-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

    2、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H-土层的厚度。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二)计算步调1)划分土层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iB(B为基底宽度)。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sz和附加应力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4)确定压缩层厚度满足z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对于软土则应满足zsz;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n=BB)。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

    3、后的平均垂直应力p1=sz; p2=sz+z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7)根据分歧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分层总和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可参例题4-1。例题41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52.5m,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向荷载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试用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解:按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1)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z自基底标高起算。当z=0m,sD=19.52=39(k

    4、Pa)z=1m,sz1=39+19.51=58.5(kPa)z=2m,sz1=58.5+201=78.5(kPa)z=3m,sz1=78.5+201=98.5(kPa)z=4m,sz1=98.5+(20-10)1=108.5(kPa)z=5m,sz1=108.5+(20-10)1=118.5(kPa)z=6m,sz1=118.5+18.51=137(kPa)z=7m,sz1=137+18.51=155.5(kPa)(2)基底压力计算。基础底面以上,基础与填土的混合容重取0=20kN/m3。(3)基底附加压力计算。(4)基础中点下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计算。用角点法计算,L/B=1,zi=4Ksip

    5、0,查附加应力系数表得Ksi。(5)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考虑第层土压缩性比第层土大,经计算后确定zn=7m,见下表。例题4-1计算表格1z(m)zB/2Ksz(kPa)sz(kPa)z/sz(%)zn(m)0123456700.250 00.199 90.112 30.064 20.040 10.027 00.019 30.014 820139137按7m计(6)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利用勘察资料中的e-p曲线,求按单向分层总和法公式计算结果见下表。例题4-1计算表格2 z (m) (kPa) (kPa) H (cm) 自重应力平均值(kPa) 附加应力平均值(kPa) (kPa) e1e2

    6、(kPa-1) (kPa) (cm) (cm) 0 39 201 10010010010010010010013.71 194159.96 0.68 0.67 0.000729 4418686177496848439331472304 0.59 9.24 1 58.5 160.7 2 78.5 90.29 3 98.5 51.62 4 108.5 32.24 5 118.5 21.71 6 137 15.52 7 155.5 11.90 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沉降计算法下面计算沉降量的方法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所推荐的,简称规范推荐法,有时也叫应力面积法。(一)计算原

    7、理应力面积法一般按地基土的天然分层面划分计算土层,引入土层平均附加应力的概念,通过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将基底中心以下地基中zi-1-zi深度范围的附加应力按等面积原则化为相同深度范围内矩形分布时的分布应力大小,再按矩形分布应力情况计算土层的压缩量,各土层压缩量的总和即为地基的计算沉降量。理论上基础的平均沉降量可暗示为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n-地基压缩层(即受压层)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p0-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 Esi-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zi、zi-1-分别为基础底面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的距离(m); i、i-1-分别为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

    8、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查表4-1。表4-1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通过中心点竖线上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z/B L/B4.0 5.0 10 (二)规范推荐公式由(4-12)式乘以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即为规范推荐的沉降计算公式:式中: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同类地区已有房屋和构筑物实测最终沉降量与计算沉降量对比确定,一般采取表4-2的数值;表4-2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基底附加压力p0(kPa)压缩模量Es(MPa)p0=fkp0fk注:表列数值可内插;当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时,Es可按附加应力面积A的加权平均值采取,即(三)地基受压层计算深度的确定计算深度zn可按

    9、下述方法确定:1)存在相邻荷载影响的情况下,应满足下式要求:式中:Sn-在深度zn处,向上取计算厚度为z的计算变形值;z查表4-3;表4-3z取值B(m)22B44B88B1515B3030 z(m)0.3 0.6 0.8 1.0 1.2 Si-在深度zn范围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形量。2)对无相邻荷载的独立基础,可按下列简化的经验公式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规范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可参例题4-2。【例题42】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52.5m,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向荷载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试用规范法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解:

    10、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计算,采取下式,计算结果详见下表。例题4-2 计算表格z(m) L/B z/B Esi(kPa) (cm) (cm) 0 0 0.2500 0 1.0 0.8 0.2346 0.2346 0.2346 4418 4.27 4.27 2.0 1.6 0.1939 0.3878 0.1532 6861 1.80 6.07 3.0 2.4 0.1578 0.4734 0.0856 7749 0.89 6.96 4.0 3.2 0.1310 0.5240 0.0506 6848 0.59 7.55 5.0 4.0 0.1114 0.5570 0.033 4393 0.60 8.1

    11、5 6.0 4.8 0.0967 0.5802 0.0232 3147 0.59 8.74 7.0 5.6 0.0852 0.5964 0.0162 2304 0.57 9.31 7.6 6.08 0.0804 0.6110 0.0146 35000 0.03 9.34 按规范确定受压层下限,zn=2.5(2.5-0.4ln2.5)=5.3m;由于下面土层仍软弱,在层粘土底面以下取z厚度计算,根据表4-3的要求,取z=0.6m,则zn=7.6m,计算得厚度z的沉降量为0.03cm,满足要求。查表4-2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1.17。那么,最终沉降量为: 三、按粘性土的沉降机理计算沉降根据对粘性

    12、土地基在局部(基础)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变形特征的观察和分析,粘性土地基的沉降S可以认为是由机理分歧的三部分沉降组成(图4-8),亦即:式中:Sd-瞬时沉降(亦称初始沉降);Sc-固结沉降(亦称主固结沉降);Ss-次固结沉降(亦称蠕变沉降)。瞬时沉降是指加载后地基瞬时发生的沉降。由于基础加载面积为有限尺寸,加载后地基中会有剪应变发生,剪应变会引起侧向变形而造成瞬时沉降。固结沉降是指饱和与接近饱和的粘性土在基础荷载作用下,随着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土骨架发生变形所造成的沉降(固结压密)。固结沉降速率取决于孔隙水的排出速率。次固结沉降是指主固结过程(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结束后,在有效应力不变的情况

    13、下,土的骨架仍随时间继续发生变形。这种变形的速率取决于土骨架自己的蠕变性质。(一)瞬时沉降计算瞬时沉降没有体积变形,可认为是弹性变形,因此一般按弹性理论计算,按式(4-17)求解。式中:-沉降系数,可从表4-4中查用;p0-基底附加应力;-泊松比,这时是在不排水条件下没有体积变形所发生的变形量,所以应取=0.5;Eu-不排水变形模量,常根据不排水抗剪强度Cu和Eu的经验关系式(4-18)求得。上式中的低值适用于较软的、高塑性有机土,高值适用于一般较硬的粘性土。表4-4 沉降系数值受荷面形状L/B中 点矩形角点,圆形周边平均值刚性基础圆 形正 方 形矩 形*平均值指柔性基础面积范围内各点瞬时沉降

    14、系数的平均值(二)固结沉降计算固结沉降是粘性土地基沉降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可用分层总和法计算。但是分层总和法采取的是一维课题(有侧限)的假设,这与一般基础荷载(有限分布面积)作用下的地基实际性状不尽相符。司开普敦(Skempton,AW.)和贝伦(Birrum,L.)建议根据有侧向变形条件下发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计算固结沉降Sc。以轴对称课题为例,分层总和法计算的沉降量为S,Sc可用下式求解:其中,u为Sc与S之间的比例系数,有u与土的性质密切相关,另外,还与基础形状及土层厚度H与基础宽度B之比有关。(三)次固结沉降的计算对一般粘性土来说,次固结沉降数值Ss不大,但如果是塑性指数较大的、正常固结的软粘土,尤其是有机土,Ss值有可能较大,不克不及不予考虑。目前在生产中主要使用下述半经验方法估算土层的次固结沉降。图4-9为室内压缩试验得出的变形S与时间对数lgt的关系曲线,取曲线反弯点前后两段曲线的切线的交点m作为主固结段与次固结段的分界点;设相当于分界点的时间为t1,次固结段(基本上是一条直线)的斜率反映土的次固结变形速率,一般用Cs暗示,称为土的次固结指数。知道Cs也就可以按下式计算土层的次固结沉降Ss:式中:H和e1分别为土层的厚度和初始孔隙比;t1对应于主固结完成的时间;t2为欲求次固结沉降量的那个时间。创作时间:贰零贰壹年柒月贰叁拾日


    注意事项

    本文(沉降计算例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