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析化学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

    • 资源ID:10046958       资源大小:103.66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分析化学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

    1、分析化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药学专业(基础科段)(C100803) 分析化学(二)(03047) 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中医药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2012年版 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分析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学科,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对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广泛的应用于地质普查、矿产勘探、冶金、化学工业、能源、农业、医药、临床化验、环境保护、商品检验等领域。在医药卫生事业方面,临床检验、疾病

    2、诊断、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控制、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和测定、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等研究都离不开分析化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自学考试者达到高等教育中药专业专科生的理论水平,能真正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适应中药专业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应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分析测定结构的一般方法,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量的概念。由于分析化学在中药专业整个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此要善于将有关基础理论及实践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开,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更要注意本学科各

    3、章节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对于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必须反复研读,深入理解,真正达到巩固牢记并灵活应用的目的;对于要求熟悉的内容,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有较深入的理解,并消化吸收;对于要求了解的,可作一般理解,但要有较深的印象。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有机化学,有机化学介绍的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可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可为之后的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等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 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分析化学的分类。(二)熟悉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三)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二、课程内

    4、容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获取分析数据,确定物质体系的化学组成、各组分的含量以及化学结构等。根据任务的不同,分析化学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二)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对化学各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医药卫生、工业、农业、国防、资源开发等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第二节 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分析方法归属于不同的类别。(一)根据分析任务分类,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试样由哪些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组成。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

    5、物质中某种或某些组分的含量。结构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二)根据分析对象分类,可以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无机分析的对象是无机物,通常要求鉴定物质的组成和测定各成分的含量。有机分析的对象是有机物,不仅需要鉴定组成元素,更重要的是进行官能团分析和结构分析。(三)根据分析方法测定原理分类,可以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分析方法,又称为经典分析法,分析范围以常量分析为主。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方法,适合于微量或痕量组分的分析。(四)根据分析时试样用量的多少分类,可以分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

    6、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法。(五)根据具体作用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和展望分析化学已经突破了纯化学领域,将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学及生物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性的综合科学。要求能提供物质更多的、更全面的多维信息,如形态分析、微区分析、微观结构分析、快速反应追踪分析、无损分析和在线分析等。同时要求能提供灵敏度、准确度、选择性、自动化及智能化更高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另外将两三种各具优点的方法联合使用,可使以前不能测定的项目变为可能,也是发展的方向。三、考核知识点(一)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二) 分析化学的分类四、考核要求(一) 分析化

    7、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领会: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和作用。(二) 分析化学的分类识记:分析化学的分类方法。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准确度和误差;精密度和偏差;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规则;可疑数据的取舍。(二)熟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有效数字的概念;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三)了解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方法;相关与回归。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一)准确度和误差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绝对误差:说明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用误差值来量度。但绝对误差不能完全地说明测定的准确度,即它没有与被测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相对误差:分析结

    8、果的准确度常用相对误差表示。相对误差反映了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用来比较在各种情况下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比较合理。(二)精密度与偏差精密度:指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偏差:测量值在平均值附近分散的程度。 标准偏差:用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比较简单,但不足之处是在一系列测定中,小的偏差测定总次数总是占多数,而大的偏差的测定总是占少数。因此,在数理统计中,常用标准偏差表示精密度。(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好。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有可能获得高准确度;准确度是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四)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9、系统误差:又称可定误差,由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其特点是有固定的方向(正或负)和大小,具有重复性和可测性,可用加校正值的方法予以消除。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偶然误差:即随机误差,是由实验中难以控制、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它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主要影响实验的精密度,适当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可以有效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过失:是由于实验者操作错误引起的失误,一旦试验出现过失,不论数据如何,都应弃去不用,重做实验。(五)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减少分析误差可采取的主要方法: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减少测量误差;消除测量中的系统误差。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

    10、有效数字的概念有效数字:指实际能测量的数字。其位数包括所有准确数字和一位可疑数字,它反映了测量的准确度。(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数字修约:即在运算时,按一定的规则舍入多余的位数。数字修约的基本原则:四舍六入五成双,同时只允许对原测量值一次修约到所需位数,不能分次修约。在修约标准偏差或其它表示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数值时,修约的结果应使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估计值变得更差一些。(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加减运算结果的绝对误差与各数据中绝对误差最大的相当。即几个测量值相加减时,和或差的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即绝对误差最大的)的数据为准。乘除运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与各数据中相对误差最大的相当。即结果的

    11、有效数字位数以各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为准。第三节 有限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一)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总体平均值以一定概率(统计上称为置信度)出现在范围内,这个范围称作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决定置信区间大小的因素:测定的标准偏差、次数及选定置信度下的概率系数t。(二)可疑数据的取舍异常值或逸出值:即实际分析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数据。如果该数值系实验中过失造成,必须舍弃;如不能检查出产生异常值的原因,则应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决定异常值是否应该舍弃。检验异常值的方法:Q检验法或G检验法等。当测量次数不多(n=310)时,常使用Q检验法。(三)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检验:即定量分析中,常

    12、需对两份试样或两种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与精密度等是否存在着显著性差别作出判断。检验的方法:最常用的包括F检验法和t检验法,分别用于检验两个分析结果是否存在显著的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第四节 相关与回归(一)相关分析从多次实验数据中大体可以找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内在规律,这种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称为相关关系。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相关,常采用作图法和计算相关系数法。(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对大量实验数据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求出回归方程,从而得到对各数据对的误差最小的一条线即回归线。三、考核知识点(一)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与偏差(二)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三)有限次测量

    13、数据的统计处理四、考核要求(一)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与偏差识记:准确度,精密度,误差,偏差的概念;误差产生的原因,种类和特点。领会: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二)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识记:有效数字的概念。简单应用:有效数字的修约与运算。(三)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领会: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综合应用:异常值的取舍。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影响沉淀溶解度和纯度的因素;计算重量分析的结果;恒重的概念。(二)熟悉沉淀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沉淀析出的过程及沉淀形状与沉淀条件的关系;沉淀重量法的基本操作;挥发法的概念和分类。(三)了

    14、解重量分析的分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沉淀重量法(一)沉淀重量法沉淀重量法是利用试剂与待测组分发生沉淀反应,使待测组分转变为难溶化合物,以沉淀形式析出,再经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称得沉淀的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二)沉淀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沉淀法中,被测组分在溶液中析出的沉淀物质称为沉淀形式。沉淀经处理后,供最后称量的物质称为称量形式。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沉淀形式的要求:沉淀的溶解度要小,溶解损失小于天平的称量误差;纯度高;易于过滤和洗涤;易于彻底转变为具有固定组成的称量形式。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有与化学式完全相符的固定组成;稳定性高;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三

    15、)影响沉淀溶解度和纯度的因素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副反应、温度、溶剂和沉淀颗粒大小等。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主要有共沉淀和后沉淀。共沉淀是指难溶化合物沉淀时,某些可溶的杂质同时被沉淀下来的现象。导致共沉淀的原因有表面吸附、生成混晶、吸留和包藏;后沉淀是指当沉淀析出后,另一种可溶组分也在沉淀表面逐渐沉积,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的现象。(四)沉淀条件的选择不同类型的沉淀,生成的机理、污染的原因和纯化的对策不同,制备条件不同。晶形沉淀应在比较稀的热溶液中进行,并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地滴加沉淀剂。沉淀完成后,将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陈化一段时间,可获得粗大而纯净的晶形沉淀。非晶

    16、形沉淀一般在较浓的热溶液中进行,沉淀剂的加入速度可稍快,不需陈化。(五)分析结果的计算沉淀分析中,被测物X被沉淀成沉淀型A,经灼烧转化为称量型B,称量型的质量为mB。其中的数量关系如下:xXaAbB则被测物X的质量mX为 式中MX为被测物X的相对分子质量,MB为称量型B的相对分子质量。第二节 挥发重量法被测组分可挥发时,利用加热等方法使挥发组分逸出后吸收,称量吸收剂的增重,或称量加热前后试样质量的变化,从而推算被测组分的含量,称为挥发重量法。分为直接挥发法和间接挥发法。(一)直接挥发法直接挥发法是用加热等方法使试样中挥发性组分逸出,用适宜的吸收剂将其全部吸收,根据吸收剂质量的增加来计算被测组分

    17、含量的方法。(二)间接挥发法间接挥发法是利用加热等方法使试样中挥发性组分逸出后,称量加热前后试样质量差,计算挥发组分含量的方法。按照物质不同的性质,可分别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如常压加热干燥,减压加热干燥和干燥剂干燥。三、考核知识点(一)重量分析法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二)沉淀法的概念,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沉淀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纯净和沉淀条件,沉淀重量法的计算(三)挥发法的概念及分类四、考核要求(一)重量分析法的概念,分类及特点识记:重量分析法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二)沉淀法识记:沉淀法的概念;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沉淀按物理性质的分类。领会:沉淀的形成过程;影响沉淀形态的主要

    18、因素;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综合应用:选择合适的沉淀条件;沉淀重量法的结果计算。(三)挥发法识记:挥发法的概念及分类;恒重的概念。领会:不同干燥方法的应用。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基准物质以及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滴定分析的计算;各种滴定分析的原理、滴定条件、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及适用范围;溶剂的均化效应与区分效应;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和选择原则;沉淀滴定法确定终点的方法;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选择和控制;碘量法和高锰酸钾法的原理及测定条件。(二)熟悉浓度的表示方法;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各类滴定法的应用;溶液pH的计算;酸碱滴定误差;三种银量法

    19、的应用范围;条件稳定常数及其表达式;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条件电极电位;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三)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各类滴定曲线的绘制;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非水滴定的概念与应用;溶剂的分类、性质与选择;沉淀反应法应满足的条件;乙二胺四乙酸的分析特性;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金属指示剂;Nernst方程式的表达;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判定。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一)滴定分析滴定分析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使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完全,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类方

    20、法,又称为容量分析法。(二)滴定剂、滴定和化学计量点滴定分析中所使用的标准溶液是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又称为滴定剂。滴加标准溶液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当加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组分按化学反应式的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时,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三)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滴定分析法的应用及特点:多用于常量分析,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用途广泛。 滴定分析法分类: 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满足的条件:反应必须定量完成;反应速度要快;有简单可靠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滴定分析的方式:直接滴定法(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溶液的方法);返滴定法(又称回滴定法,当被测物

    21、质与滴定剂的反应速度过慢或没有适当的指示剂,不能采用直接滴定法时,常采用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当滴定剂与被测物质不按一定化学计量关系进行或有副反应发生时,不能直接用滴定剂滴定被测物质,可先加入适当试剂与被测物质反应,置换出一种能被定量滴定的物质,然后再用适当的滴定剂滴定,这种方法称为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不能与滴定剂直接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可通过另一种能与标准溶液作用的物质,间接进行测定)(四)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基准物质:指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基准物质应满足的条件:性质稳定;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组成与化学式必须完全符合;纯度足够高;物质参与滴定反应时,应按化学计量关

    22、系进行,不发生副反应。标准溶液的配制:分为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直接配制法是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基准物质,用适当溶剂溶解后定量转移到容量瓶中,稀释至一定体积并摇匀,根据称取物质的质量和所配制的溶液的体积计算出该标准溶液的浓度。但许多物质不符合基准物质的要求,只能采取间接配制法。先配制成接近所需浓度的溶液(称为待标定溶液,简称待标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溶液来确定其准确浓度。利用基准物质(或标准溶液)来测定待标液浓度的操作过程称为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两种。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滴定剂相当于被测物质的克数,用TT/

    23、A表示,T是滴定剂的化学式,A是被测物的化学式。 (五)滴定分析的计算滴定分析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方法。物质的浓度与滴定度之间的换算;与标准溶液有关的计算(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与待测物的含量有关的计算(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一)基本原理酸碱滴定法:以酸碱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在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变化。(二)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一般是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其共轭酸碱对具有不同的结构,呈现不同的颜色。当溶液pH改变时,指示剂失去或得到质子,结构发生改变,引起颜色变化。因而可通过酸碱指示剂颜

    24、色的变化来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pH=pKHIn1。当 HIn=In-时,pH=pKHIn,溶液中酸式色的浓度等于碱式色的浓度,显酸式与碱式的混合色,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指示剂用量、离子强度和滴定程序。混合指示剂:是利用颜色之间的互补作用,使变色范围变窄,从而使终点时颜色变化敏锐。配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由两种或多种pKa值比较接近的指示剂混合而成。另一种是在某种指示剂中加入一种惰性染料,由于颜色互补使变色敏锐,但变色范围不变。(三)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滴定突跃和滴定突跃范围: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

    25、,滴定曲线呈现近似垂直的一段,表明溶液的pH有一个突变。这种pH的突变便称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pH范围也称之为滴定突跃范围。强酸(强碱)的滴定时浓度对突跃范围的影响:滴定突跃的大小与被滴定物质及标准溶液的浓度有关。一般说来,酸碱浓度增大10倍,则滴定突跃范围就增加2个pH单位;反之,若酸碱浓度减小10倍,则滴定突跃范围就减少2个pH单位。强酸(强碱)的滴定时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突跃范围内;指示剂的变色点尽量靠近化学计量点。弱酸(弱碱)的滴定时,影响滴定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和滴定的可行性条件:弱酸弱碱滴定的突跃范围与弱酸(碱)的浓度及其离解常数有关。当弱酸(碱)的

    26、浓度一定时,Ka(Kb)越大,即酸(碱)越强时,滴定突跃范围越大,当Ka(Kb)109时,已无明显突跃;当Ka(Kb)一定时,酸(碱)的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对于弱酸弱碱的滴定来说,准确滴定的条件是Ca Ka(Cb Kb)108。弱酸(弱碱)的滴定时,指示剂的选择:由于滴定突跃范围变小,指示剂的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选择原则还是与强酸强碱的滴定一样。多元酸(碱)滴定必须考虑的情况:一是能否滴定多元酸或多元碱各级离解的总量,二是能否分级滴定。滴定误差:又称终点误差,是指由于指示剂的变色点(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产生的误差,常用百分数表示。(四)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酸标准溶液:常用HCl

    27、标准溶液,一般用浓盐酸间接法配制,即先配制成接近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再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常用于标定HCl溶液的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和硼砂。碱标准溶液:常用NaOH标准溶液,一般用NaOH配制。由于NaOH具有很强的吸湿性,也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CO2,因此NaOH标准滴定溶液也用间接法配制。常用于标定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基准物有邻苯二甲酸氢钾与草酸。(五)应用实例 乙酰水杨酸的测定和硼酸含量的测定。(六)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非水滴定法: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滴定分析方法。非水滴定中的常用溶剂:质子溶剂和无质子溶剂。其中质子溶剂指能接受质子或给出质子的的溶剂,根据它们酸碱性强弱,又分为两

    28、性溶剂,酸性溶剂和碱性溶剂三类。无质子溶剂指没有给出质子能力的溶剂称为无质子溶剂,根据其接受质子的能力,分为偶极亲质子性溶剂和惰性溶剂两类。溶剂的性质:溶剂的酸碱性和溶剂的自身离解常数对滴定突跃范围的影响。均化效应:即将各种不同强度的酸 (或碱) 均化到溶剂化质子 (或溶剂阴离子) 的现象。区分效应:在溶剂SH中,对于比SH2更弱的酸,能分辨其强弱,对于比S更弱的碱,能分辨其强弱,这种现象就是区分效应,这种溶剂被称为区分性溶剂。非水滴定对溶剂的要求:对试样的溶解度较大, 并能提高其酸度或碱度;能溶解滴定生成物和过量的滴定剂;溶剂与样品及滴定剂不发生化学反应;有合适的终点判断方法;易提纯,挥发性

    29、低,易回收,使用安全。(七)非水滴定法的应用滴定弱碱应当选择碱性弱的溶剂。最常用的是冰醋酸。滴定弱碱应选用强酸为标准溶液。常以HClO4为标准溶液。滴定弱酸要用酸性弱的溶剂,如乙二胺、正丁胺,吡啶等,常用的标准溶液是甲醇钾或甲醇钠,以及氢氧化四丁胺的苯-甲醇溶液。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一)基本原理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沉淀滴定法的反应必须满足的要求:生成的沉淀溶解度必须很小,且组成恒定;沉淀反应迅速,反应定量完成;沉淀的吸附作用不影响滴定结果及终点判断;有简单方法确定终点。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银量法。 滴定曲线: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沉淀的溶度积常数Ksp和溶液的浓度。Ks

    30、p越小,滴定突跃范围越大。(二)沉淀滴定确定终点的方法根据确定终点所用的指示剂不同,银量法可分为三种:莫尔法(Mohr法),佛尔哈德法(Volhard法),法扬司法(Fajans法)。莫尔法又称铬酸钾指示剂法,是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用AgNO3为标准溶液,铬酸钾为指示剂,直接测定氯化物或溴化物的滴定方法。由于K2CrO4指示剂的黄色较深,不易观察砖红色Ag2CrO4沉淀的形成,所以指示剂的实际用量比理论用量少;滴定应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pH 6.510.5)中进行;滴定不能在氨性溶液中进行;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以避免由于Cl、Br浓度降低而导致的终点提前,引入误差;预先分离干扰离子。多用于Cl

    31、、Br的测定,在弱碱性溶液中也可测定CN。佛尔哈德法又称铁铵矾指示剂法,是在酸性溶液中,用NH4SCN(或KSCN)为标准溶液,铁铵矾(NH4Fe(SO4)212H2O)为指示剂,测定Ag+的滴定方法。佛尔哈德法也可用于测定卤素离子,一般采用回滴法。即在含有卤素离子的硝酸溶液中,先准确加入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使Ag+与X作用生成AgX沉淀,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NH4SCN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计量点时,稍微过量的SCN与Fe3+反应生成红色Fe(SCN)2+,即表示到达滴定终点。滴定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测定氯化物时,临近终点应轻轻振摇,以免沉淀转化,直到溶液出现稳定的淡棕红色为止;测定碘化物时,应先加入一定体积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后,才能加入铁铵矾指示剂;测定不宜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否则红色配合物褪色,不能指示终点;强氧化剂及Cu2+、Hg2+等离子会与SCN作用,干扰测定,须预先除去。本法采用直接滴定法可测定Ag+等,采用回滴法可测定Cl、Br、I、SCN、和等离子。法扬司法又称吸附指示剂法,是用AgNO3为标准溶液,吸附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测定卤化物含量的方法。吸附指示剂是一种有机染料,在溶液中能


    注意事项

    本文(分析化学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