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学语文教学备课资料.docx

    • 资源ID:10037369       资源大小:31.7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学语文教学备课资料.docx

    1、中学语文教学备课资料6理想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朗读训练。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第一课时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

    2、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整体感知范读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正音、正字、释词默读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板书: 历史意义(2、3)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研讨与赏析(上)精读逐段(1

    3、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

    4、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

    5、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作业抄写并识记字词。背诵这首诗歌。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预习剩余部分内容。第二课时识记字词。朗读、背诵。研讨与赏析(二)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第9节,这一节与上

    6、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第12节,

    7、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体验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言运用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教师示例: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

    8、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7.行道树教学目标: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揣摩形象化的语言。教学重难点:1、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2、

    9、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或许你们都知道,散文往往也有诗一般的语言,老师在课余发现了一篇让老师非常喜欢的散文,现在先让我配上音乐给你们读一遍,好吗?你们听听看,这篇文章像一首抒情诗,像一幅风景画,还是像一曲赞歌。听完之后,希望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感受,好吗?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1、由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完后谈自己的感受(可以从语言等各个方面来谈)。2、师述:同学们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也和我一样喜欢这篇文章,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题目是行道树(板书课题和作者)(生齐读作者简介)3、师问:从全文来看你们觉得文中所写的行道树给你怎样的感觉?只用一两句话讲

    10、你的感觉,可以畅所欲言。(生各抒己见)例如:生:行道树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师给予肯定的鼓励:好!几位同学能根据文章的内容来谈自己的看法,很不错。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师: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整体的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还要深入理解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具体探究。同学们以四人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2、师出示小黑板上的问题:作为行道树要有哪些条件?(或行道树身上体现了什么特点?)师提示:要根据文意来理解,也就是从哪个词语或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为行道树要有哪些条件?(或行道树身上体现了什么特点?)。师述要求:合作探究时要边讨论,边划边记。(可以热烈点)回答问题时话要讲完整,还要做到说话要

    11、有理有据。同学在回答时,其余的同学要认真听,还要边听边记下他所说的要点。3、(学生分小组学习,老师行间指导,约5分钟后)同学发言:(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稍加评议。可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或段落,在这个过程中师注意学生读错的字词,应及时纠正。)生1:从“堕落”一词中能知道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他们的同伴们可以很舒服的在原始森林里玩而他们只能在充满灰尘的城市里。“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这里可以看出行道树必须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具有平凡的外表。师:很好,请你带感情的把你刚才找的句子读一遍好吗?(生朗读)生2:从“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

    12、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天献出浓阴”这句话中的“勤生绿叶”“献出浓阴”可以看出行道树有很多树叶,而且是毫无怨言。所以说行道树毫无怨言的生长很多树叶。师:他的理由很充分,请全班都大声的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好不好?(全班齐读)生3:从“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中可以看出行道树的内心是痛苦的而他们是那么的平凡,他们不被人所注意。所以那些树应该不是高昂着“脑袋”的。行道树的树冠应该是微微低着的。师:很精彩,大家为他鼓掌。(全班鼓掌)生4:从“

    13、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中可以看出。行道树的树冠不该是低垂着的师:很好,还有补充的吗?生5:从“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中也能看出,尽管人们对城市里这么糟糕的环境感到麻木,树感到自己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它们从来没有后悔还是为自己能为人们奉献自己的力量而高兴。师追问: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你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呢?(学生自由发言)4、师小结:大家的点评真是精彩。是的,行道树正象征了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这些人叫奉献者,他们都是“以苦为乐”的,都具有“奉献的精神”。文章正是通过行道树

    14、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5、板书设计比赛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行道树的特点都概括出来了,现在老师要求大家用简洁的词句把这些特点写出来,假如能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更好,比如:画一棵树,然后在写上特点,或可以用箭头连接,或其他的形式也可以。以大组为单位,各派一位代表上台板演。你们可以推荐一位字写得比较好的或画画的好的同学上来。看看哪一组设计的最好。(1)先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上台板演。(2)师生评议,评出较好的板书。(师鼓励)(3)师出示自己设计的板书四、拓展延伸、迁移训练师:假如你是一棵树,你将选择在什么环境中生活?为什么?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生各抒己

    15、见,师给予肯定的评价)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呀,不管我们选择在哪里,最重要的是我们都要有一棵为他人着想的心,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机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六、配乐齐读、学生感悟。七、布置作业:1、找出文中的佳句,摘在作业本上。2、以路灯为题目仿写课文。3、阅读张晓风的其他散文。8.第一次真好教学目的: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3、了解选材的典型性。教学重点认识第一次经历的

    16、重大意义。教学难点为什么“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共赴学习之旅,大家高兴吗?这是老师本学期第一次上公开课,也是大家升入初中第一次和我合作上语文公开课。这第一次难免有些紧张,但老师会尽心尽力,相信同学们在这第一次当中会给老师很多的惊喜和收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周素珊的文章第一次真好,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二、检查预习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大屏幕出示字词: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雏形丰硕稀疏霎时孵鸟姊妹柚子沉甸甸结实累累玲珑剔透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具

    17、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要求其他学生:(1)标注自然段(2)注意屏幕上划横线字的读音。(读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稍做点评)2、讲解字词。三、快速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学生回答后大屏幕出示:2、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明确:“第一次看柚子树”和“第一次看孵小鸟”是详写的,其它的“第一次”是略写的。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能更好地表现“第一

    18、次”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3、媒体出示三幅图片(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及感言。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太空旅行及其感言。刘翔第一次获得奥运会短跑冠军及其感言。)4、引导学生看图片后总结:三位知名人士的第一次,感言各不相同,意义也各不相同。阿姆斯特郎的第一次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飞跃,杨利伟的第一次,使飞船升空载上了中国人的名字,刘翔的第一次改写了世界短跑的历史,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赢得了荣誉。那作家周素珊的第一次给了她怎样的感想,她认为“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要求:速读课文,找出答案。学生回答后明确:好在“奇妙”“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鲜而刺激”

    19、“回味无穷”。5、探究:既然第一次真好,可文中却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6、下面请同学们搜索你生活中的记忆,想一想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选一次最精彩的告诉大家。然后用一句富有哲理的美句来说明你的第一次好在哪里?要求: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把经历和句子简单地写下来,然后回答。7、学生回答后小结,同学们的第一次真可谓是多姿多彩,因为这些第一次,你们的生命也变得多姿多彩。请找出文中的这句话并理解“生

    20、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变得愈益多姿多彩。”学生交流理解后回答明确:因为第一次越多,经历也多,感受也越多,所以生命便多姿多彩。8、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呢?结合课文讨论后回答:要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多为自己创造一些有意义的第一次。9、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哪些第一次是可以尝试的,哪些是不可以尝试的”。四、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五、布置作业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9.人生寓言学习目标:1、 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2、 正确把握

    21、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3、 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学习重点理解寓言的含义;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课前准备1、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2、 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简介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

    22、慧哲理。整体感知: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 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4、 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体味感知: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探讨研究: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拓展延伸:1、 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2、 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3、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4、 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

    23、生航标?巩固练习第二课时课文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思考品味: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

    24、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问题探究:1、 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 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3、 “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4、 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5、 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拓展延伸: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1、 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2、 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

    25、;后则更像是事实;3、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体验反思:1、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2、 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3、 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

    26、面人生。巩固训练:1) 完成“研讨与练习”2) 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10.我的信念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 梳理课文内容。 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教师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11.论语十则教学目的一、教育学生懂得温故知新、学而不厌等道理。二、初步学习“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三、背诵课文。教学设想一、本文的教学特点和重点是:理解每一则的大体意思和内中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弄清课文中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

    27、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二、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三、当堂完成课文背诵。四、学生初读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虚词上纠缠,以免枯燥乏味,丧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五、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引人:同学们已经懂得了不少有关学习的道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有不少言论是谈学习的。今天,我们读了论语十则,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板书课题)论语,读作l*ny(,“十则”,十条。二、布置自读课文。要求:1查字典,弄清下列各字的正确读音:愠、罔、殆、谓、哉、焉。2思考:论语是怎样的一部书?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3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学

    28、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其善者而从之三、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上述问题。明确:1愠y)n罔w3ng殆d4i谓w8I哉z1i焉y1n2据“阅读提示”和课文注释回答。(略)3“故”,旧知识。“愠”,怨恨。“厌”,满足。“倦”,疲倦。“善”,优点,好的方面。四、讨论重点内容。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明确: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等。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

    29、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习,指实习。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实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3“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提示:表顺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学而不厌。五、学生先背诵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不亦乐乎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默而识之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诲


    注意事项

    本文(中学语文教学备课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